论数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方勇先

四川省南江县和平镇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635600

传道,授业、解惑也。点名了教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然面,随着新教材、新的教学理验的出现,使教师的职责又增添了更多的内容,比如说,教师应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激情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其主体作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他们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当今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

现代的教学理论指出,教师始终是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而学生始终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应用者。老师的教学要为学生服务,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手段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动口、动手、动脑。诱发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热情和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形成强大的自主探索的能力。

例如:教勾股定理的应用时,探究蚂蚁在曲面上爬行的最短距离,出示如图所示的教具。

提出问题:蚂蚁从A点爬到B点要怎样爬?哪种爬距离最短?让学生讨论,有的同学说:A→C→B,距离最短。也有人说:沿侧面爬,学生产生激烈的争议。并让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教师参与指导。学生非常感兴趣。当讨论到沿侧面爬近些时,学生找不到计算方法,教师因势利导,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并沿对角线画条线且卷起米,形成圆柱体的侧面,发现线段AC变成了曲面上的一条弯曲的线(起到了提示作用),但学生发现C点在A点的正上方,而不是B点,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B点在圆柱体的A点正上方的对面,那么线段AC的C点应当移到什么地方才能与B点重合呢?同学们试试,结果同学们把C点移到侧面展开图上边的中点处,就惊喜地发现:曲面上也有直线。教师再进一步引导:怎样计算距离?转化为勾股定理,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放手尝试,增保探索的力度

赞可夫指出:“教学要以‘高难度’的原则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学习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自主探索成了可能。”这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探索转化为能力,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只有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独立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牢固的掌握知识。

三、找准训练点,把握探索机会

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维训练价值,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好教材。教师要紧扣新旧知识的“生长点”,捕捉培养能力的训练点,放慢教学节奏,给足探索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观察、思考、讨论、实践,展示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就像在上面的探究过程中,学生会有这样的印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把求最短距离转化为求线段的长,又把求线段的长转化为求直角三角形边的长的思维过程。教师把握住“生长点”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不同形状的物体上的两点间最短距又怎样求?如图:(求AC的距离)。

2.不同事物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如图,A、B两个村子在河岸CD的同侧,A、B两村到河岸的距离分别为AC=1km,BD= 3km,现要在河岸建水厂向A、B两村输送自来水,铺设水管的费用为2万元/km,请你在CD上选择水厂的位置0,使铺设水管的费用最低,井求出总费B用。

四、教会学生探索的方法

教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要想不教,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

1.模型引探。借助大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模型,以原有的模型,将问题转化、类化、迁移等一般性解题模型,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2.举例引探。借助于具体数据、实例,通过自主探究,将抽象的数学问题、事实、结论具体化,从而揭示一般性规律知识。

3.图形引探。借助直观图示,启发学生展开形象思维,探索出解题途径方法。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根据初中数学知识,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我在数学教学中收到较好的效果,改变了死记硬背、简单模仿、机械练习的学习模式。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的被动模式,让学生自己做、自己讲、自己看、自己思考、主动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新时期的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教育的主体,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应调动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能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探究事物的根源,让学生“坐着学”为“做着学”。

论文作者:方勇先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20年3月总第2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5

标签:;  ;  ;  ;  ;  ;  ;  ;  

论数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方勇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