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 150080
摘要:基于现代人的安全意识增强,对于各种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就更高,对于自己的居住场所不仅仅提出了舒适性方面的要求,对于其安全性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因此建筑工程也对于工程的质量给予了更高的安全方面的要求,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对已经建设完毕的建筑开展质量检测工作,对建筑的建成效果进行最终鉴定,本文对建筑鉴定环节中的问题进行简要解析,希望可以引起建筑鉴定检测人员的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建筑工程;检测鉴定;问题
建筑工程在现代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具有极为独特的价值,为了与现代城市环境保持更高的一致性,建筑工程从内到外均被改造,其外型变得更为时尚,其质量与结构的稳定程度都变得更加令居住者信服。而鉴定检测相关行业也在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中被充分带动,作为建筑质量的保障性工作,很多建筑问题都可以在鉴定以及检测的环节中被找出除了对于新建型的建筑进行检测之外,鉴定检测人员还会对于一些城市之中的老建筑进行各个方面地检查,在实际检查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影响最终检测效果的工作问题。
1 技术性问题分析
1.1 应用的检测仪器存在的问题
检测仪器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现场采集的数据的准确程度,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检测、鉴定使用的仪器、设备陈旧老化,精度不能满足现有检测标准的要求;不按要求对仪器进行定期校检,使用前不进行校定,使用后不做保养;仪器混用、乱用,例如有的检测人员在检测中不负责任,误把混凝土回弹仪用于烧接普通砖的检测中,造成检测结果的重大错误。
1.2 检测方法问题分析
回弹法:回弹仪使用不规范:根据《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的要求,在使用回弹仪检测构件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缓慢施压,准确读数。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由于现场的操作人员可能不是经过专门培训的检测人员,因此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检测面这一点往往不能被很好的执行。即在弹击的过程中,回弹仪的轴线与构件的检测面可能会出现一个小的夹角,对回弹仪本身和读数的准确性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首先,由于弹击的过程中,回弹仪的轴线不能与构件的检测面垂直,回弹仪的弹击杆始终处于偏心受压的状态,由于偏心距的存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弹击杆会因为受压不均而变形,影响回弹读数的准确性。当回弹仪的轴线与构件的检测面之间出现夹角时,因为构件表面与回弹仪套筒端部之间存在摩擦力,构件施加给回弹仪的反力将会变为正确操作情况下构件施加给回弹仪反力的一个分力,从而造成回弹值的结果偏小。另外,由于回弹仪的轴线与构件的检测面之间夹角的存在,回弹仪的弹击杆会对游标造成一定的压迫,使游标与套管之间发生摩擦,同样会造成回弹值的结果偏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不满足回弹要求的混凝土不做修正:《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要求,对于龄期超过1000天的混凝土应采用钻芯法进行修正,但少数检测单位为了图快、图省,并不对构件进行钻芯检测。
许多混凝土构件表面都做过砂浆抹面处理,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混凝土用量,随意减小构件截面,并采用粘接能力很强的界面剂在混凝土表面粘接砂浆,使构件的截面达到设计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能否完全去除砂浆层,找出真正的混凝土面层将对回弹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由于构件钢筋的设计间距比较小,钢筋笼在运输过程及混凝土构件浇筑过程中可能使钢筋的位置发生偏移,因此在对构件进行钻芯取样时, 经常会出现取芯机的钻头碰到钢筋甚至截断钢筋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无论对于结构构件还是对于芯样都是不利的。一方面,当构件的钢筋被截断后,被截断的钢筋将会失效,构件的受力情况会发生变化。
2 管理性问题分析
除了检测过程中的技术性问题之外,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会给检测成果的可信程度带去影响,主要包括以下问题:
2.1 检测单位存在的问题
从检测单位来看,其存在的最为主要,同时也是影响最大的问题就是资质问题,根据我国的建筑工程检测相关的法规,参与建筑检测工作的检测单位必须要有符合要求的资质,其接受的检测任务也必须要与检测单位的资质相匹配,同时检测人员的技术性培训工作也必须到位,如果检测单位并没有相应的资质方面的证书,其是不具备检测现代建筑的资格的。然而很多检测单位会去接受不符合自身检测水平的工作任务,另外一些已经取得了检测资格的单位会让其他不具备检测资格的单位来借用自己的名号,完成建筑检测任务。
2.2 检测工作人员本身具有的各种问题
即使具备完整的检测相关证书的单位也会存在检测工作问题,其检测人员也是难以控制的非稳定性因素,检测人员没有将工作态度摆正,也没有以公正、公开与公平的工作态度面对检测对象,其检测结果会存在严重的失真问题,还有一些检测人员在执行检测建筑的工作任务时,并没有专注于本职的工作,甚至只是完成形式上的鉴定,其对于建筑安全问题的不重视这一情况必须要被检测单位重视起来。检测人员的专业性问题也会影响检测工作的实效性,建筑检定过程中需要应用多种技术手段,检定人员既要能够掌握一定的检定技术,同时还需要有比较丰富的建筑检定经验,对于各种检定问题都能有效应对,而一些临时聘用的农民工并不能满足这部分工作要求。
2.3 其他管理层面的问题
在检测建筑的工作结束之后,检定单位需要对检定环节获取的资料进行收集,并且统一归档,但是材料管理工作环节仍旧存在问题。
检测鉴定单位应建立起完整的资料存档制度,做到检测资料分类存档。但实际中,许多单位档案归档内容不全,原始检测记录、委托合同、检测报告、计算书等不归档,资料遗失,给后期的加固等工作造成困难。
3 后续工作阶段的问题分析、
结构分析的结果是建筑物可靠性评定的理论依据,只有正确的结构分析,才能真实反映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进行结构分析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成果,也应考虑既有结构的特点。本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计算模型和理论的选择问题。以最基本的框架结构为例,当结构没有损伤时,可以按照弹性理论进行计算,三根柱的弯矩按刚度分配。当一个柱构件产生开裂后,其抗弯刚度降低,相应分配的弯矩减少,而另外两个柱构件会分配到比原来多的弯矩,若此时仍按各柱的初始刚度计算,所得到的结果对于原有的柱构件是偏于安全,但对于另外两个柱构件则是不安全的。所以,结构分析采用的计算模型应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模型使之符合建筑物的实际工作状况和构造状况。
4 结束语
建筑鉴定以及检测工作人员需要对自己开展的建筑检查工作有正确认识,无论是在对新修建的建筑进行检查时,还是对修建时间已经比较长的城市既有建筑物开展检查时,都必须要完整地做好每一项检查工作,不能出现漏项的情况,另外还需注意,在一次检测工作结束后,需要对获得的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确保鉴定结果的真实可靠性之后再将鉴定情况整理并上报。本文从鉴定以及检测工作环节的问题方面出发,从反面论述了正确的鉴定以及检测结果的重要性,避免鉴定以及检测问题是消除建筑安全问题的必要前提。
参考文献:
[1]王道星. (2017). 城市化进程中既有建筑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设计要点.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17).
[2]严旭. (2017). 资源高效利用下的建筑鉴定检测要点及注意事项. 资源节约与环保(8), 85-85.
[3]杨士豹. (2017). 浅谈无资料既有建筑检测鉴定的方法和步骤. 建材发展导向:上, 15(5), 265-266.
[4]王尚印. (2017). 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12).
论文作者:潘泽先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构件论文; 建筑论文; 鉴定论文; 工作论文; 混凝土论文; 单位论文; 结构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