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市不断用改革创新的方法探索推进信用制度建设,推进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使用,推进建立更加广泛的信用奖惩机制。
目前南京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开设的民间体育课程主要以石锁项目为主,在系主任于翠兰老师的带领下,目前共有3位老师进行授课。休闲系的学生参与石锁课程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五。而太极拳与传统武术主要是由民族传统专项的学生学习,普通的普修课程并没有开设。
创建社会信用体系
文|李欣欣
乳山市自2016年9月被确定为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城市以来,秉承“顶层设计、制度保障、全面覆盖、勇于创新”的原则,紧紧围绕试点城市创建总体思路,严把建设方向、重抓工作落实,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创建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在2018年全国城市信用指数监测排名中,乳山市列全国县级市第34名,山东省县级市第3名。
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一)领导体系健全,责任落实到位。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乳山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局、人民银行乳山市支行,形成信用体系建设双单位牵头模式,统筹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成立市社会信用管理中心,负责联席会议的组织、协调等工作,调度、督导、考核各单位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的领导工作机制,先后召开6次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信用体系建设进展情况汇报,进行专题指导部署;每季度召开1次联席会议,点评阶段性问题和短板,探讨问题解决方法;建立工作督导台账周报制度,实行动态销号管理。领导体系的建立健全,为信用乳山建设指明了准确方向、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制度建设完善,法治框架明确。一是做好了顶层制度设计。先后出台了《乳山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乳山市创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实施方案》《乳山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任务分工意见》等文件,为信用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二是抓好了阶段制度布局。结合省级试点城市暨乳山市信用建设的推进步骤,在全省区县率先出台《乳山市公共信用信息指导目录》并定期修订,每年出台《乳山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及任务分工》,制定《乳山市开展“信用提升年”活动宣传方案》等文件,按年度谋划布局阶段推进重点,确保试点城市暨信用体系建设有序推进。三是筑牢了工作制度规范。先后印发了《乳山市关于做好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双公示”的通知》《乳山市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规范诚信“红黑榜”名单认定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建立起涵盖信用信息归集、披露、共享、使用、联合奖惩等各环节的工作标准规范,不断推动全市信用建设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发展轨道。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乳山市不断用改革创新的方法探索推进信用制度建设,推进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使用,推进建立更加广泛的信用奖惩机制,努力营造知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社会氛围,致力于争做全省乃至全国信用建设示范带头兵。
(五)诚信氛围浓厚,水平稳步提升。一是信用宣传实现了常态化。广泛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等传统媒体,结合各级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兴媒体渠道,保持了信用信息的常态化更新。二是活动宣传实现了专题化。采取丰富多样的专题形式进行诚信宣传教育。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6.14”信用记录日、“12.4”国家宪法日暨法治宣传日等宣传平台,展示行业信用建设,开展诚信建设活动,向全社会宣传信用知识;积极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传播正能量”大型签名活动、秋季食品安全“开学第一课”活动、餐饮单位“明厨亮灶”活动、“文明旅游•安全出行”诚信公益宣传活动;组织了“信用提升年”系列宣传,开展诚信专题活动;举办道德模范、乳山好人等评选活动,倡导诚信建设。三是案例宣传实现了典型化。利用“红黑榜”集中发布和联合奖惩工作深入开展的契机,广泛发动各个部门宣传正面典型、曝光反面案例,共在中国·乳山网、乳山宣传网、信用乳山网、文明乳山微信公众号、乳山时讯报等5家地方媒体上公布了12期诚信“红黑榜”名单,涉及26个重点领域,累计发布各类信息稿件近200篇,其中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140篇、地方和威海市级媒体发稿54篇。
资产结构调整促进了净息差改善和利润增长,也熨平了经济周期波动和大企业定价低等不利影响。截至2018年半年末,案例银行净息差达到2.48%,高于系统平均水平0.01个百分点。新发生人民币公司贷款平均利率为5.14%,环比提高0.09%。新投放个人贷款平均利率5.97%,环比提高0.02%。表内外资产风险权重为54.54%,较年初下降1.33个百分点。
(四)信用应用广泛,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牵头部门带头用信。市发改局在全省率先实行企业“自主备案、信用承诺”,助推社会投资“零”审批,相关经验做法得到国办督查组和省改办的高度评价,并因此荣获山东省青年文明号,全省仅2家县级发改部门获此殊荣。二是十大重点领域示范用信。在税收管理领域,市税务局与威海市商业银行联合开发“税e融”信贷产品,为纳税信用等级高的企业提高信贷额度,累计为14家A级纳税企业发放信用贷款,通过“银税互动”帮助诚信纳税企业获得银行融资,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有力培养了税源,增强企业对纳税信用的重视程度,引导更多的纳税人依法经营、诚信纳税。在市场监管领域,乳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构建“事前信用承诺、事中分类监管、事后联合奖惩”新型监管模式,在全市率先将企业法人信用承诺嵌入行政审批事项,查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评估企业法人信用状况,对严重失信主体采取联合奖惩措施,先后对20多个严重失信主体限制市场准入。三是社会各界广泛用信。在司法领域定期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在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领域,对参标企业开展信用审核,凡被列入信用黑名单的一律取消资格;在应急互助基金、金融助保金贷款等领域,将信用报告、信用评估作为申贷的必备要件。
六是加强政策研究管理和推广运用。加强研究,积极推进国家水权制度建设等理论研究与实践总结。以提高政策研究的针对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性为目标,研究修订《水利部政策研究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政研项目立项、过程、成果管理,提高政策研究成果质量,建设政策研究项目管理数据库,建立政策研究成果推广和共享机制,提高政策研究成果应用水平。
二、创新特色亮点
(三)工作机制创新,管理规范顺畅。一是创新了信息归集机制。建立了信用数据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归集机制,两个月时间内开发建成了“三库两网一平台”系统并在全省率先投入运行,69个责任单位按照不同频次及时归集数据信息,目前已归集信息达1223万余条,涵盖了全市所有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和自然人。二是创新了重点环节机制。建立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7天双公示”机制,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全覆盖、零遗漏;率先规范“红黑榜”发布和联合奖惩机制,利用多个发布平台,每季度发布1次“上榜名单”,并在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发起联合奖惩,奖惩效果定期反馈;以市政务服务中心为试点,在53家入驻单位窗口推广安装“联合奖惩微门户”小程序,极大提高了联合奖惩的时效性、准确性和便捷性。三是创新了绩效考核机制。针对各部门承担的不同任务,采取分工任务内定额罚分、超额及工作创新奖分的弹性考核办法,并将考核范围向镇村基层延展,充分激发部门和镇村潜力,保证每项工作抓到实处、抓出成效。
(三)在全省率先开展信用大数据分析。乳山市充分发挥信用大数据作用,彰显信用统计监测功能,从2018年1季度起,每季度发布一期《信用数据分析报告》,分析统计全市信用动态状况,预测信用风险,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各部门加强信用建设提供参考。
(二)在全省率先出台“三张清单”。乳山市在全省县级范围内率先出台了《乳山市公共信用信息指导目录》(“三张清单”),包括规范公共信用信息归集的“信用信息目录清单”,推动政府部门示范带头应用公共信用信息的“信用应用事项清单”,对信用行为进行奖惩的“联合奖惩行为清单”,进一步提升了社会信用信息的归集、使用及联合奖惩管理水平。
(一)在全省率先推行“自主备案、信用承诺”。将审批服务与信用建设紧密结合,在全省率先建立“自主备案、信用承诺”新机制,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立项备案,实现了社会投资审批“零跑腿、零障碍、零等待”,创新做法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四)在全省率先开发使用信用便捷查询程序。开发了“联合奖惩微门户”小程序,以市政务中心为试点,对57家进驻单位进行安装使用,仅需4个步骤即可完成从查询到反馈的全过程操作,全国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和全市“红黑名单”信息实现系统内自动化实时查询,极大提高了信用查询、联合奖惩效率。
(五)在全省率先开展“鲁担·惠农贷”信用试点。作为全省“鲁担·惠农贷”试点城市,在为农业经营者提供信贷服务的全过程中进行信用查询和信用监管,既解决了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又有效提升其诚信经营的意识和水平,唱响喊硬了“穷可贷、富可贷、不讲诚信决不贷”口号。
(六)在全省率先探索信用“触角”向基层延伸路径。乳山市积极探索构建新型镇村信用监管体系,创新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评定试点工作,建立“信用户”评价模型,通过有效整合监管镇村信用信息,形成城乡一体化的信用建设大格局。
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包括中药产业在内的产业升级。基于此,根据制约中药产业升级的障碍因素分析,中药产业升级与“互联网+”两者的耦合基础在于通过运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打破中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格局,整合优化大数据资源,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改变中药产品的特征,继而改变中药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模式;这对于解决中药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单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
标签:社会信用体系论文; 制度建设论文; 改革创新论文; 产品使用论文; 奖惩机制论文; 乳山市论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