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彝区旅游发展问题思考-以威宁县板底乡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为例论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彝区旅游发展问题思考-以威宁县板底乡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为例论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彝区旅游发展问题思考
——以威宁县板底乡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为例

高必美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 要: 板底乡是贵州彝族文化底蕴深厚而偏远贫困山区,被国家民委、贵州省政府等授予多个荣誉称号。“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新时代农村工作的主题之一,研究板底乡民族文化旅游、特色村寨建设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板底乡的历史沿革入手,以板底乡民族特色建设为研究对象,根据板底乡政府对旅游发展的规划情况,从文化传承和旅游业发展规划两个维度,分析板底乡旅游发展和特色村寨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作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板底乡;特色村寨;对策建议

一、板底乡历史沿革

根据板底乡2018年的政府官方统计数据:全乡8个行政村、70个自管委,境内居住着彝、汉、苗、白、穿青等民族4183户18193人,其中农业人口17724人,占总人口的97.42%;少数民族人口12018人,占总人口的66.06%,其中彝族人口11505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5.73%,占总人口63.24%。从2011年平均每年增长545年(2011年3238户4378人)。

板底乡民风淳朴,民族民间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浓厚,是民族特色优秀传统艺术节目傩戏“撮泰吉”(变人戏)的发源地。流传于当地有许多原生态彝族民间文化,有彝族民歌阿买啃(出嫁歌)、乐外(娶妻歌)、情歌、生产劳动歌、儿歌等;传统乐器有月琴、唢呐;彝族舞蹈有“啃豪本”(铃铛舞)、“酒礼舞”、“撒麻舞”、“点荞舞”、“阿西里西”等。板底乡曾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乡镇”,“国家级卫生乡镇”,“首批全国7个双语和谐乡村之一”等多个荣誉称号。

二、政府建设方案

据政府办公室领导介绍,目前板底乡民族特色村寨有1个,设在板底村。政府的建设规划措施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以“阿西里西”艺术团为载体,大力挖掘板底乡境内优秀、浓郁的民族文化。在板底村培育8户以上农家乐示范户、5家以上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生产经营户和5家以上的农家旅馆,充分发挥板底乡旅游区位和资源优势,向外展示板底乡铃铛舞、阿西里西、撮泰吉、月琴等深厚古朴、以歌传情、以舞表意、真实自然、质朴豪爽、历史悠久、绚丽多彩、极具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2、继续推进“盐仓彝族向天坟——百草坪——板底彝寨——赫章韭菜坪”旅游观光线打造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协调建设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道路交通、宾馆、民族村寨修缮等基础设施,加大民族工艺品、民族服饰、咂酒等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培育饮食、住宿等当地彝族特色服务产业。3、大力支持和推荐板底乡境内的民间优秀歌手上“星光大道”、“中国好声音”、“我要上春晚”等大型舞台,从而达到宣传、推介板底彝族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提高板底民族文化旅游知名度,把板底浓郁丰富的民族文化变成全乡广大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4、进一步将“民族文化进校园”工程向纵深推进。把学校作为民族文化培育、传承的主战场,重点做好“双语”教学,创办民间刺绣、歌舞、月琴、工艺品加工等业余教学班,把民间艺术能人请进来当校园教师,形成民间和学校互动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培育的新体系。

三、板底乡彝族特色村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在采访板底乡民族特色村寨问题调查中发现有以下几点关键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2.4 调查方法 专家函询表省内由本人以面对面的形式发放并收回,省外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放。调研问卷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发放,所有问卷由调查员向调查对象统一讲解调查目的、要求、问卷的填答方法等。所有问卷均为匿名、独立填写,填写完成后当场回收。其中本次调研预测试发放问卷127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12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正式调研共发放问卷265份,回收265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259份,有效回收率为97.7%。重测样本≥10%×正式测量样本量,因此,在正式测量对象中随机抽取30名,于1周后测量,有效回收率100%[7-8]。

1.资金投入有限,产业发展受到阻碍。当前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主要资金来源于中央和省的民族发展资金,没有稳定的预算投入,资金缺口大、投入严重不足。这些阻碍使政府难以开展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动,难以聘请更专业的民族特色建筑设计师和彝族文化专家教授来指导,对当地的民族服饰厂和农家乐的经济扶持力度不够,很少聘请更专业的服装设计专家和厨艺专家,尤其是服饰的专业设计人才缺乏,仅限于一些当地对传统熟练的民间艺人在操作,随之限制了服饰文化产业产品的大规模有效开发。学校的民族文化进校园经费投入不足,很难保障聘请到学校的民间艺人的开支,很多民间艺人为了家庭负担只有外出打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族文化进校园的传承与发展。

2.当地管理人员的认识理念有待提高。很多相关负责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争取轻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统筹推进等问题,有的只是为了保护而保护。以特色民居建筑风格、特色主导产业培植、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基础设施建设五位一体为重点整体推进意识不强,特别是特色主导产业培植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短板明显。导致这些缺陷的关键因素是缺乏专业人才资源,没有专业性强的专家领导来指导。尽管政府规划出了很好的发展方案,领导民间艺人开发了很多民族文化产品,但在具体的实践中,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性指导,对市场经营管理认识不够深入,缺乏产品开发技术,产品设计不够精致,难以吸引游客的消费。缺乏对市场和游客需求的认识,部分手工艺服饰和纪念品得到游客的赞赏,可成本太高,价格昂贵,打击了游客的消费兴趣。还存在一些盲目开发现象,也是阻碍销售的重要环节。从政府层面已对旅游基础设施做了很大努力,但在细节服务中缺乏指导难以留住游客,例如很多酒店旅社里没有专一的服务和特色饮食不够满足游客要求,民族特色娱乐厅管理服务欠缺规范。

3.教师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民族文化工作缺乏积极性。板底小学民族文化进校园也能是特色村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里负责民族文化工作的职工负担过重而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板底小学负责民族文化的老师还要负责其他很多日常工作和教学任务,在教学考核制度上没有制定关于民族文化工作的完整考核方案,只有对校长考核方案有关于民族大课间活动项目成绩,所以多数职工不愿意投入大量精力在民族文化工作上。

观察组给予培美曲塞二钠联合顺铂化疗,培美曲塞(国药准字H20051288,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0.2 g/瓶,批号120902)50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

根据《效益分析计算》,若防洪高水位在正常蓄水位以下时,防洪不再分摊固定资产投资和年运行费。因此,水库固定资产、年成本费用应由生产经营功能全部承担,即取值为1。

综上几个关键问题可以看出,阻碍板底乡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主要瓶颈是经济问题、精英人才和意识态度三大要素,结合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建议入手:

目前我国的肉牛养殖行业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在进行肉牛饲养时,其饲料利用率还会受到遗传、年龄、日粮以及饲养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相关养殖人员能加强对该方面的研究力度,以不断优化现有的肉牛养殖模式,获得良好的养殖效益。

(二)特色村寨建设发展问题的对策建议

4.民众意识有待提高,民族文化人才有待培养。很多民众认为做民族文化难以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所以不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子女接受更多民族文化教育,甚至有家长责怪教师不应该上民族文化课而更多要用来上他们心目中的主科语文、数学、英语。在很多百姓心里民族文化仅仅局限在唱歌跳舞等娱乐,没有更深层次的民族自信感,虽然在采访中有部分百姓很支持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但是因为民族文化没有给他们带来物质上的经济需求而失去信心。

1.政府引领,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板底乡是属于重点贫困民族地区,农业人口偏多,各种技术人才缺乏,目前没有开发出更多的自然经济资源,需要国家财政给予更多的投入,靠国家政策力量多引进外资企业老板和指导专家来开发当地文化产业。需要借助脱贫攻坚平台,通过国企央企扶贫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龙头企业带领百姓,开发更多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结合当地开发更多农旅和文旅产品。这个产业发展模式是农旅产品和文旅产品开发的有效渠道,有效地引进财力人力,提高当地农产品生产量,引进康饮公司对当地原始农产品土豆、玉米、荞麦等进行二次加工销售。引进专业性强的文化公司开发文创产品,开发当地民族特色纪念品“撮泰吉面具”、“乌蒙服饰”、“特色劳动产品纪念品”等。

2.要科学合理的设计好职工考核及工作方案。板底小学民族文化进校园作为板底乡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有效途径,教师考核制度里需要完善每年艰辛为民族文化付出的职工。在教学工作安排中,对现在仅有的几个民汉兼通教师资源要充分合理利用,让他们有更多为民族文化付出的时间,让为民族文化付出的老师有信心为民族文化做贡献,精心培养民族文化接班人。在申请招聘工作人员时,需要考虑更多对当地民族文化有一定理解的高学历人才以弥补民汉兼通人才的空缺。这样对提高民间百姓的文化自信有促进作用,一切文化的研究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民间,学生的文化意识需要从小培养,增强民族情感,失去了民间的传承就难以挖掘更深层的民族文化,更难以实现习总书记“让民族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民族精神。

3.要积极培养精英人才,为振兴乡村建设做好人才储备。负责教育岗位的政府单位和教育单位需要大力开展一些关于高等院校的招生政策宣传活动及专业情况介绍。例如,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开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语言文学专业彝语言及彝族文学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彝族古典文献方向,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彝学专业、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专业中彝学文献与数字化管理研究方向,贵州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彝语言文学方向,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民族教育等等都有招收特定需要懂彝族语言和彝族文化的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充分利用好这些培养民族精英人才的渠道,以培养更多当地民族文化精英人才。

总之,面对经济时代,只有让民众认为能维持他们的生活经济才能鼓励他们的行动,提高他们的各种意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以上三条解决对策都是围绕这一关键提出。也是为培养当地民族文化旅游高层次专业人才的更好途径。板底乡民族旅游业正处于发展初期,需要更多高端专业性人才来为政府目前的旅游规划做指导开发。

参考文献:

[1] 谢定国.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问题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05.

[2] 段超.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09.

[4] 杨霞.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地区旅游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第6期.

[6] 罗来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7.第6期.

作者简介: 高必美(1988.09-),西南民族大学在读研究生,板底乡安坪小学在编教师,研究方向:彝区发展

标签:;  ;  ;  ;  

乡村振兴背景下彝区旅游发展问题思考-以威宁县板底乡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