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2009年境外IPO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企业论文,境外论文,IP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伴随着国际资本市场逐步好转,许多国内企业重启了境外2009年上市计划,IPO企业数量和融资额均大幅回升。
境外IPO稳步复苏
2009年在海外上市的97家企业当中,融资额不足1亿美元的企业达到了52家,占到了全部IPO企业数量的一半以上;融资额不足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了13家,占到了全部IPO企业数量的12.4%;IPO企业融资水平在1亿到5亿之间的,占全部IPO企业数量的30.0%;平均融资额为3.07亿美元,相比2008年增加了一倍左右。2009年企业境外IPO数量比2008年增加了70.2%,相当于2007年的75.8%;融资金额比2008年增加了248.7%,相当于2007年的71.1%,2009年的总融资金额扭转了2006年以来的下降趋势,首次出现增加的趋势,但仍然未能达到2007年高峰时期的水平。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2009年经济形势好转,年中全球股市上扬释放市场复苏信号。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证券市场仍然低迷,金融危机的肆虐使美国道琼斯指数和欧洲三大股指频频创出历史最低收盘纪录,市场人士认为这是“投资信心极度缺乏”的表现。二季度开始,主要经济体国家开始对市场进行强有力的政策刺激,降息和增加信贷资金成为救市方案的主要内容,金融资本流动性的好转加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第二,推迟上市的国内企业纷纷重启IPO计划。2009年经济形势的好转使资本市场有所恢复,原计划2008年进行IPO的企业重启上市计划,造成短时间内大量企业上市,导致当年国内企业境外IPO前三季度平稳增长,第四季度出现了“井喷”。
2008年到2009年初,金融危机使得境外投资者和投资银行损失惨重,拟上市企业意识到由于资本市场不景气,企业的估值过低将会导致融资额的大幅度缩水;此外一旦上市后股价大跌,将极大的损害上市企业的形象,不利于之后的再融资和市场推广,因此大部分拟上市企业选择推迟或暂停IPO进程。而随着2009年下半年经济形势好转,国外投资者在一系列积极的政策鼓励下,希望通过新的上市资源挽回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对中国企业的IPO宣传和路演表现出极大地兴趣,这也反过来促进了更多中国企业重启上市计划。
第三,国内创业板开板和IPO进程重启削弱了海外上市对中国企业的吸引力。虽然2009年境外IPO不论从数量还是融资额来讲,较2008年都有了大幅增长(97家企业IPO为297.69亿美元);但相对于2009年境内IPO成绩而言,增长速度仍然有限(187家企业IPO融资额567.66亿美元)。2009年中国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对创业板上市的发行条件、发行程序等进行了详细规定,2009年10月2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正式开板。
相对于境外IPO,在创业板上市对中小民营企业更具有吸引力:首先,国内中小企业的市场大多局限于国内,这是限制企业境外IPO的市场因素;其次,境外证券市场对企业的管理体系、财务数据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对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而言,大多数企业管理体系并不完善,大多实行的是家族管理模式;而财务数据短期内也很难达到境外IPO的要求。因此,作为之前两年海外上市的主要组成部分,2009年中小民营企业纷纷选择国内创业板IPO,对境外IPO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第四,由于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在2009年上半年仍然持续,发达国家实体经济的持续萎缩和金融市场的系统性危机使得2009年上半年的资本市场仍不活跃。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境外IPO的中国企业数量分别只有12家和11家,融资总量分别只有8.58亿美元和22.48亿美元;第三季度国内企业的上市计划纷纷重启,IPO企业数量达到了24家,融资额也达到了64.05亿美元。各国的救市计划在这一时期取得一定成效,如:中央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在年初签署的巨额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增强了香港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性。此外,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证交所的合作也鼓励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美国政府投入财政救市方案的金额高达1.66万亿美元,主要措施包括降息、为金融机构提供担保、美联储直接购买证券等方式。第四季度是2009年IPO的高峰时期,总计有50家企业在境外IPO,融资总额达到了惊人的202.58亿美元,约占全年IPO企业数量的51%,融资总额的68%。
行业分布情况
2008年境外上市的公司主要分布在传统制造、食品饮料、零售及房地产等领域。与2008年中国企业境外IPO的行业分布不同,2009年境外上市的公司主要分布在制造业、房地产、金融保险和能源等领域。从上市公司的数量来看,前四大集中行业共占总数量的62.8%。从融资额来看,前四大行业为金融保险、房地产、制造业、酒店业,共占总融资额度的76.8%。(见图1、图2)
图1 2009年中国企业境外IPO数量按产业分布
图2 2009年中国企业境外IPO融资额按产业分布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2009年资本市场的一些特点:1.在经历了全球金融风暴之后,投资者对制造和能源等传统行业的信心更强。2.中国目前正处于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中,金融危机对房地产行业的冲击是暂时的,一旦经济形势回升,房地产行业就会重新快速反弹,因此境外投资市场对中国地产股一直十分看好,未来房地产企业将一直是境外IPO的主要力量。
从各个行业的平均融资额来看,融资能力排在前四位的行业分别是:金融保险(2170亿美元)、服务业(6.64亿美元)、房地产(4.91亿美元)、食品饮料(2.18亿美元)等行业。其次分别是物流行业(1.90亿美元)、IT行业(1.65亿美元)、制造业(1.59亿美元)、化工行业(1.32亿美元)、零售百货(0.84亿美元)、农林牧渔(0.78亿美元)、能源(0.76亿美元)、环保节能(0.50亿美元)、生物医疗(0.38亿美元)、传媒娱乐(0.14亿美元)。
从中可以看出,2009年境外IPO投资方向向两个极端发展:一方面,金融保险、房地产等高风险行业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这是由于中国政府的救市计划和放宽房贷政策使境外投资者认为中国房地产行业将成为带动经济复苏的领头羊;另一方面,服务业和食品饮料等传统行业的融资能力依然较强,受到较为保守的投资者青睐。而环保节能、生物医疗和新能源等行业的融资能力相对较弱,说明这些新型产业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将面临资金紧张的困境。
市场分布情况
2009年中国企业境外IPO在各境外市场上的分布与往年有所不同:
香港以64家IPO的262.3亿美元的融资额再次成为中国企业境外IPO的首选之地。美国市场共吸引16家中国企业上市,融资额达到30.3亿美元,超过新加坡市场位居第二位。而新加坡交易所在去年短暂超过美国市场之后,今年IPO的企业数量和融资额均大幅缩水,以4家企业IPO,融资1.1亿美元的成绩屈居第三。
2009年中国企业境外IPO延续了2008年IPO市场多样化的趋势,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韩国的证券市场均再次出现了中国企业的身影。各市场的IPO企业数量为:澳大利亚3家、韩国3家、加拿大2家、德国1家。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中国企业首次登陆马来西亚市场就创造了3家IPO的优异成绩,而星泉鞋材2009年7月11日登陆马来西亚交易所,成为首家登陆马来西亚证券市场的中国企业。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到,香港证券市场对中国企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香港成为他们境外IPO市场的首选,这首先是因为香港市场对内地企业更为熟悉,争夺国内上市资源相对于其他市场更有优势;其次,香港市场的准入门槛较其他市场要低,更适合于近年来成为境外IPO主力的内地中小型企业。
伴随着中国企业登陆越来越多的境外证券市场,传统的三大境外IPO市场也出现了分化。香港市场IPO企业数量急剧增加的同时,新加坡市场却逐渐淡出了中国企业的视线,这一方面是由于新加坡资本市场近两年的不景气造成的,另一方面,其他境外市场的冲击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图3 2008-2009年国内外市场IPO数量对比
图4 2008-2009年国内外市场IPO融资额对比
首先,境外IPO已经成为国内企业较为熟悉的融资渠道,海外上市的流程在不同国家大致相同,对投资市场的熟悉程度已经不是限制企业境外IPO的主要因素,因此国内企业希望寻找准入水平较低、融资额较高、投资环境更为成熟的海外市场,如星泉鞋业选择了与新加坡相似,但IPO环境更为宽松的马来西亚市场;其次,不同企业将结合自身条件、上市目的进行上市地点选择,这必然导致IPO市场的进一步分散,如2009年上市的雀友休闲为了借助上市开拓新的市场,就放弃了新加坡而转投澳大利亚市场。
总之,2009年境外IPO市场的发展趋势是:香港一家独大,已经奠定了国内企业海外上市首选市场的地位;其他投资市场中国企业的分布日趋平均,IPO地点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境内外IPO对比分析
2009年国内外市场IPO数量与融资额双双激增,国内市场IPO数量同比增加149%,融资额达到了567.66亿美元,增幅要远远超过海外市场(见图3、图4)。这要得益于国内市场改革创新逐步深化。在2009年股票市场表现出良好的上升势头的同时,中国市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快了资本市场制度创新的步伐,消除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股票市场发展的制度方面的缺陷,比如发行制度无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公司制度中也没有将市场的承受能力考虑在内等等。
2009年6月,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正式施行,随后停滞大半年之久的新股发行工作重新启动。7月末,伴随着大盘股中国建筑的平稳登陆,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成效得到进一步确认。
可以说,“市场化”使新股发行市盈率摆脱了行政干预的阴影,新股中签率也明显提高,切实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营造了积极的市场环境。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IPO重新开闸之后,无论是新股发行数量,还是融资规模都呈现出较高的水平,共有13个行业187家公司IPO发行,合计募集资金576.66亿美元。其中制造业企业IPO数量占到了总数的37%,在数量与融资额上都大大领先其他行业。其次为IT、能源、连锁经营和生物医疗行业。其中,IT行业IPO数量占到了总数的9%,其他三个行业均占总数的8%。
图5 2009年中国企业国内外市场IPO融资额(按行业分布)
图6 2009年中国企业国内外市场IPO数量(按行业分布)
相对于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IPO数量和融资额,国内市场依旧保持着绝对的强势地位(见图5、图6)。2009年创业板市场的平稳推出为深受金融危机冲击的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提供了又一融资渠道。在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同时,也为喜好高风险的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选择。更重要的是,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尚未完全消除的背景下,创业板的推出为中国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创造了更好的实施环境。
随着制度建设的日趋完善,中国股票市场将在全球经济环境趋好的背景下继续呈现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