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牟燕

(雅安市人民医院儿科 四川雅安 625000)

【摘要】 目的:探究小儿腹泻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从我院在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均分成两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患者给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退热、止泻和住院时间等。结果: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97.50%优于对照组77.5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儿的退热、止泻、住院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加快患儿的康复,改善症状效果明显,且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小儿腹泻;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7-0212-02

小儿腹泻在临床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类疾病,起病原因较多,容易导致患病儿童出现发热、腹泻、腹痛、电解质紊乱以及脱水等,严重者可危及患儿生命。同时由于疾病的长期困扰,多会引起患儿的认知功能、身体适应能力降低,常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患儿家庭以及社会都带来不同程度的负担[1]。在患儿的临床诊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但常规的护理措施已经不能满足大多数患儿,临床护理路径是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分别定制的护理方案,对于降低治疗费用、减少患儿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等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研究通过对80例腹泻患儿的临床研究,探究护理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篇研究中,在我院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年龄2~10岁,平均6.8±1.5岁,其中男孩35例,女孩45例,病程区间1~4d,平均2.15±0.39d。均分成两组,每组40例,研究组男孩19例,女孩21例,平均年龄6.7±1.8岁,平均病程2.14±0.34d;对照组男孩16例,女孩24例,平均年龄6.9±1.4岁,平均病程2.24±0.17d,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差别(P>0.05)。

1.2 临床护理路径

由本科室组建独立的护理小组,依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分别定制护理方案,并由专业人员按护理计划表实施操作,在护理过程中发现不足或需改良的地方及时完善。在健康教育、医疗条件讲解、入院检查、详细的护理过程等多个方面为患者及家属进行全方位护理,具体包括:⑴患者入院后由专门人员为其介绍现有的医疗条件,使其对医院各方面有所了解,消除顾虑,使其做好充分的准备接受治疗;⑵对患儿及家属开展健康讲座,使其对小儿腹泻的发病原因、机制、治疗、护理等方面有所了解,从而对疾病产生正确的看法,减少心理负面情绪,另安排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专业人员为患者家属进行临床指导,共同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提高治疗依从性;⑶在患儿诊疗过程中,要对患儿的体温、大便性状、次数、频率等进行密切观察,从而评估患儿疾病的治疗效果,给医生提供及时的治疗信息;⑷引导患儿进行正确的饮食,安排清淡的饮食或母乳喂养,监测患儿的呼吸、心率、血压,观察精神状态、皮肤粘膜状况等,如果患儿出现眼窝凹陷、呕吐、口渴等表现则表明患儿出现严重的脱水,应该采取积极的补液措施改善病情,如果患儿呕吐严重,则应该采取正确的体位,防止误吸引起窒息;⑸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该严格监测患儿身体状况,实时改善护理方案以及饮食方案,为了保证患儿的腹泻得到控制,治疗期间不宜食用油炸类或果蔬类食物。如果患儿出现重度失水,应及时补液,原则为:①先补盐水、后补糖水;②初期补液浓度高,后期补液浓度低;初期输液速度快,后期慢;③患儿尿量大于40ml以上才能补钾;④药物护理:给予患儿服用益生菌或蒙脱石散,若效果不佳,可加用三联或者四联疗法;⑤给予患儿家属指导,提高其用药意识和保健意识[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退热、止泻和住院时间等。显效:各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恢复正常;有效:各症状明显减轻,大便基本恢复正常;无效:各症状没有好转甚至加重,大便镜检仍有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18.0软件,整理分析,P<0.05时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儿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相关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儿的退热、止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要短,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讨论

小儿腹泻是消化系统中一种常见的疾病,好发于秋季和夏季季节更替时,发病年龄一般较小,特别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约占50%左右,仅次于呼吸道感染;起病原因较多,主要是由于季节更替,儿童身体素质减弱,肠道的耐受力以及免疫力都有所下降,无法抵御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出现发热、腹泻、腹痛、电解质紊乱以及脱水等症状。

临床护理路径最早是在美国提出,其目的在于减少治疗费用,是指由多名专业人员针对不同患者制定的特别的诊疗最佳措施,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服务质量、满意度,并且降低治疗成本[3],目前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临床护理路径是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依据各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分别定制的护理方案,对于降低治疗费用、减少患儿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等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显效人数35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患儿显效人数26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77.5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15±0.62d、1.36±0.67d、2.15±0.67d;对照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67±1.76d、4.84±1.05d、5.31±1.03d,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表明,相比较于常规护理,临床护理途径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效果,究其原因是由于临床护理途径对患者的护理是主动性的,过程具有针对性,并在诊疗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使护理方案更加合理;另外研究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表明临床护理路径对各种症状的改善都有较好的效果,消除心理不良情绪,且能缩短住院时间,为患儿节省治疗费用。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加快患儿的康复,护理效果显著,改善症状效果明显,且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慧芳.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内科,2015,12(10):913-916.

[2]戚莉.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257-259.

[3]房清文,李春艳.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J].现代消化及介入医疗,2016,21(1):158-162.、

论文作者:牟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

标签:;  ;  ;  ;  ;  ;  ;  ;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牟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