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乡村建设也得到强有力推动。尤其是绿道规划设计上所呈现的效果更为显著。他不仅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更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因此,致力于全面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必须注重绿道规划设计,并结合当地独有的资源和特色的空间特性进行规划,降低绿道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联动城乡产业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本文以义乌市廿三里多彩华溪三期工程为例,旨在探索适合乡村绿道建设的设计之道。
关键词:乡村绿道;规划设计;设计策略
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道成为景观生态学、城乡规划学和生物保护学等多个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与前沿[1]。合理的绿道规划设计不仅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更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按照绿道所处的城乡形态,绿道可分为城市绿道和乡村绿道,其中乡村绿道对重组城乡之间破碎的自然空间,使城市绿地体系与乡村的田野、森林、湿地等连成一体,以及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和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笔者于2018年参与义乌市廿三里多彩华溪三期工程设计,本文着重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绿道规划设计与应用。
1乡村绿道的概念
所谓乡村绿道通常是指城市与乡村之间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空间,在绿道基础概念的前提上以周边区域网、空间形态等研究对象实施统筹规划设计,并将生态功能、产业功能以及休息区域相互融合的综合性系统,它设计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局面[3]。多彩华溪三期工程位于义乌市廿三里街道,三期工程西段全长2.7公里。绿道毗邻张家园、泉塘、王店三村,紧邻后溪河道与现状农田。为了更好的实现乡村绿道规划,设计中结合当地文化资源特色及植被空间要素。以村口小游园为点,以绿道为线串联,将农田、溪流、村庄、绿化形成有机的面域,打造有机联动的乡村绿道,从而从真正意义上推动城乡一体化健康快速的发展。
2乡村绿道规划设计原则与应用
2.1乡村绿道的红线及选线设计
乡村绿道规划设计的原则应考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要充分考虑绿色植被的特点和生态要求,这样才可以有效降低绿道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首先,绿道的整体宽度简单来讲就是宽度统一的廊道,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讲它的宽度必须在最小宽度基础上且越宽越好,通常情况其线性廊道宽度应不小于10米,带状的廊道宽度则应不小于60米,而相应的河流廊道宽度则应不小于15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乡村绿道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性[4]。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依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廿三里多彩华溪项目,受土地现状、当地植被、基本农田等诸多条件所限制,为满足建设需求,设计中结合当地的土地情况,对红线进行多轮的调整,满足建设需要的同时不影响周边村庄居民的生活及劳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因场地受限,绿道选线也成为影响绿道整体宽度和建设的重要因素。如在本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因村庄、农田、溪流的相对关系的变化,造成绿道建设仅能在溪流一侧实施,大大影响了绿道的廊道宽度。最窄处红线宽度仅20米,而较宽的节点能达到50-80米。因此,为了更好的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绿道,红线外的农田和山林也成为设计的元素。绿道的建设不仅仅局限于红线范围内,而是将红线外的景色与周边的功能和发展融入整体的考量范围内,打造具备全域概念的乡村绿道。
2.2乡村绿道驿站设计
乡村绿道规划设计还应注重基础服务功能,它不仅可以体现整个绿道建设的整体形象,同时也是为人们提供舒适服务的重要环节,而这样的服务功能又主要表现在驿站的设计中。首先,绿道驿站应包括自行车停放及简易修理、健身设备以及公厕等诸多功能,这些基础功能都是满足居民及游人休憩健身的前提基础。其次,在完善绿道驿站建设时,还应注重节能环保,这也是降低建设成本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动,并可以体现乡村本土特色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因建设用地受限,绿道驿站很难以建筑或构筑物的形式投入绿道的使用。因此,在廿三里多彩华溪绿道的建设中,设计在村口节点的打造上融入多种的功能空间,例如以矮墙围合的停车区,以当地块石搭建的休憩功能区以及成品生态公厕的运用。充分利用当地石材创造有趣且具备功能的驿站景观空间,代替传统的驿站建筑,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乡村绿道驿站。
2.3乡村绿道景观绿化设计
为了更好的实现乡村绿道景观的整体风格统一,还应注重对绿化景观设计的整体打造。首先,乡村绿道根植于村头田间,与城市内的绿道建设在表象上有很大的区别。如草坪和整形灌木经常被运用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绿化成型效果好,养护水平和投入均较高。但在乡村绿道景观的建设中,大量的草坪和整形灌木却失去了城市中原有的效果。虽在设计建成初期效果明显但随着的时间的推移,大草坪经常沦为杂草丛生的荒地。整形灌木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廿三里多彩华溪三期工程的建设中,我们采用观赏草与乔木结合的特色种植方式,减少后期管理成本。同时观赏草的植株特色更能够与周边的农田景观相匹配,弱化灌木地被栽植的突兀感。同时,绿化设计在保证绿道绿化景观季相分明,不同村庄各段绿道独具特色的前提下,以大乔木栽植为主,少量点缀中层乔木,从而打开绿道景观视线通廊。将周边的农田,毗邻的溪流,附近的山林景观绿化引入绿道的整体考量中,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绿道,为居民及游人提供独具地方特色的生态景观绿道。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全面促进乡村绿道建设必须结合当地自然特色并统筹规划设计。因此,本文就绿道规划设计和应用总结出几点要求,对于绿道的红线及选线设计、驿站设计、景观绿化设计模式都需要进行合理分析。只有从这些方面进行着手,充分结合地方特色,考虑人们的日常需求,研究城市田园风光、田园生活感知与绿道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解析出“把一切最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的优点和美丽与愉快的乡村环境和谐地组合在一起”[5]。通过我们设计师的不断努力,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联动城乡产业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探索出适合乡村绿道建设的设计之道。
参考文献
[1]周年兴,俞孔坚,黄震方.绿道及其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6,26(9):3108- 3106.
[2]刘滨谊,徐文辉.生态浙江绿道建设的战略设想[J].中国城市林业,2004(2):14_18.
[3]朱金月,基于场地视觉特征的乡村绿道设计策略[D].浙江农林大学,2018.
[4]颜五一,江后梅.乡村绿道规划建设带动乡村的复兴与发展——以南京美丽乡村江宁西部示范段(绿道)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环境与发展,2017,29 (09):210-211.
[5]埃比尼泽-霍华德朋日的田园城市[M].金经元,译一E京:商务印书馆,2006:6.
论文作者:王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9
标签:乡村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城乡论文; 宽度论文; 景观论文; 廊道论文; 驿站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