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终端的舒蕾品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终端论文,品牌论文,舒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终端是指产品销售渠道的最末端,是产品到达消费者完成交易的最终端口,是商品与消费者面对面的展示和交易的场所。通过这一端口和场所,厂家、商家将产品卖给消费者,完成最终的交易,进入实质性消费。终端是竞争最激烈的具有决定性的环节,在终端柜台货架,各种品牌在这里短兵相接,如何吸引消费者的眼光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是终端工作关键所在。丝宝集团的舒蕾品牌正是在终端决战中的胜利者。舒蕾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迅速地成长到一个市场占有率第二,品牌价值超过了宝洁的海飞丝、潘婷,仅次于飘柔的知名品牌,丽花丝宝集团特色的终端战略功不可没。
舒蕾的竞争环境
丽花丝宝集团成立于1989年3月,在香港注册,创始人是定居于香港的梁亮胜。实际上,丝宝公司的主体在大陆,以武汉作为基地。丽花丝宝自出生以来就命运多舛:先是遭遇商标之争,接着被贴上蒙骗之名,致使丽花丝宝只能成为一个二三流的品牌。为了从丽花丝宝不温不火的状态中寻找亮点,丝宝选择了洗发水这个大众消费品,“焗油护发”的舒蕾就这样诞生了。
舒蕾面临的竞争态势是十分严峻的。与丽花丝宝同时进入中国市场的宝洁公司,以营养、柔顺、去屑为代表的宝洁三剑客潘婷、飘柔、海飞丝几乎垄断了中国洗发水市场的绝对份额——它们不仅占据着中国洗发水市场的前三位,并以总和超过50%的份额处于绝对垄断之势。想在洗发水领域有所发展的企业无不被这三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无不生存在宝洁的阴影里难见天日。2001年拉芳、蒂花之秀、好迪、飘影、柏丽丝先后在CCTV密集投放广告,大举进军全国市场,给本已竞争激烈的洗发水市场火上浇油。1996年,丝宝集团推出的舒蕾在几年中取得突破性胜利。据AC尼尔森对2000年中国广告市场的调查统计,舒蕾与飘柔、夏士莲、海飞丝成为年洗发水广告花费最高的品牌。
终端营销制胜
终端营销并非单指销售管理机构的升级扩大与终端售点数量的多少。而是围绕终端工作要素而组成的一套系统科学的营销组织管理体系,是终端维护、终端服务、终端公关、终端检查管理、终端激励与协调;是集物流配送、终端理货、市场调研、信息搜集反馈、货品陈列展示、价格策略、终端宣传广告、终端包装和促销等多要素的组合。
在舒蕾的推广中,丝宝集团避开和宝洁正面交锋,采取了不同的营销模式。那就是坚决放弃总代理制,花大力气自建网络。1997-1998年,舒蕾先从终端入手,在人员宣传、产品陈列、柜台促销上大做文章。舒蕾利用丽花丝宝积累的网络资源,采取“先两极,后中间”的渠道拓展原则,重点抓大卖场和零售店的铺货,从而带动中型店的开发。另外,舒蕾还在各大商场设立了1000多个专柜,不惜一切代价,让舒蕾的堆码、灯箱、POP海报占据卖场最显眼的位置。同时,还组建销售小分队随时为居民区的杂货店、小超市、发廊补货。据悉,目前舒蕾的网络已遍及全国30多个城市,几乎每个二级、三级市场都有舒蕾红色的身影。而这样做代价也不菲,舒蕾一次大型推广会的费用就高达500万,但从现在舒蕾坐上洗发水市场第二把交椅的奇迹来看,这种投入也正如丝宝人自己所说,是值得的,也是必须的。
实行与竞争对手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广告是营销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电视广告在洗发水行业的作用更是威力无比。宝洁公司的策略就是把资金集中在电视广告投放上,通过大规模运用电视广告,在竞争中筑起一道强大的堡垒。这也成了洗发水厂商模仿的入市模式:一般的洗发水厂商都是先用广告拉动,打响知名度后,再找经销、代理商,铺垫渠道,达到产品上市的目的。
然而,对于初上市的舒蕾而言,对手是宝洁、联合利华等强势品牌,实力雄厚。无论从资源、实力还是市场地位上舒蕾都毫无优势可言。如果盲目地打广告、搞营销战,只能和百年润发一样被逼近死角。舒蕾只能集中精力发掘对手的脆弱之处,将自己的全部进攻力量集中于该点,才能克敌制胜。所以,舒蕾没有像一般品牌推广一样从广告做起,他们选择了终端决战。宝洁、联合利华品牌推广注重实行“高端轰炸”,期望通过广告将人流吸引到终端卖场其产品的柜前。舒蕾看中了那些强大对手带来的丰盛的客流,在各卖场紧靠竞争对手,争取与竞争对手拥有相仿甚至更多的陈列空间,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终端沟通优势,促进购买竞争品牌的消费者转而购买自己的品牌,提升自我的品牌价值,同时也遏制竞争对手。在舒蕾的精心策划下,曾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在某些超市,品种齐全的宝洁公司系列洗护产品集中在一两个货架上且偏于一隅;而品牌集中品类单一的舒蕾洗发水却阔气地占据了三四个货架,抢尽了风头。舒蕾就是用这种终端战略,抢占了宝洁、联合利华等大品牌的不少市场份额,逐步成长壮大。
用终端传播吸引眼球
对洗发水这种产品,很多消费者是通过现场的选择做出购买决定,大多为冲动型购买。因此,终端的宣传尤为重要。终端促销传播中POP广告扮有重要的角色:(1)产品告知的功能。当新产品出售之时,配合其他大众宣传媒体,在销售场所使用POP广告进行促销活动,可以吸引消费者视线,刺激其购买欲望。(2)唤起消费者潜在购买意识的功能。尽管各厂商已经利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体,对于本企业或本产品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但是有时当消费者步入商店时,已经将其他的大众传播媒体的广告内容遗忘,此刻利用POP广告在现场展示,可以唤起消费者的潜在意识,重新忆起商品,促成购买行动。(3)创造销售气氛的功能。利用POP广告强烈的色彩、美丽的图案、突出的造型、幽默的动作、准确而生动的广告语言,可以创造强烈的销售气氛,吸引消费者的视线,促成其购买冲动。
舒蕾在终端的传播活动中善于制造宏大气势吸引顾客。如舒蕾曾在武汉某超市卖场促销,店面周围有几十条舒蕾的广告旗帜,广场上还悬挂2条横幅,超市的主楼墙体上贴满了舒蕾的POP广告,超市主通道上立有几个舒蕾产品的大堆头。进入主卖场,消费者第一感受就是来到了一片红色海洋中,整个卖场的布置错落有致,极具震撼力,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舒蕾用简明生动的卖场信息留住顾客。舒蕾的终端卖场的传播原则是:传达越少,消费者接受的越多。的确,现在的广告信息太多,消费者乐于接受的是简单明了的信息。舒蕾在终端卖场总是力求清楚简明,不论是产品包装、店头宣传、店内陈列都令消费者一望便知。这不仅便于消费者的品牌识别,也方便了消费者的购买;既加大了销售量,也有效地传播了品牌知名度。
花样翻新的促销方式
随着竞争对手对终端营销的重视,单一的终端营销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终端营销在广告、促销、公关等其他推广手段的配合下,才能如虎添翼。丝宝集团在各地设立分公司、联络处,对主要的零售点实现直接供货与管理,从而建立起强有力的由厂商控制的垂直营销系统。并有厂家直接作市场推广,实行适当的人海战术,以赠品促销、人员促销、活动促销、联合促销的营销手段来与消费者沟通。丝宝的营销触角已延伸到三线城市,甚至是大型乡镇,依靠企业自身的营销队伍对市场进行精耕细作,提高“市场单产量”,实行盈利拓展。中国的人力成本低以及市场特性决定了企业利用终端人员的“口”这一媒体的可行性,这是效果最显著、见效最快、最容易核算成本、操作最简单的媒体之一。
人员到位是舒蕾终端促销成功的关键。人员到位就是一定要向所选择的零售店派驻亲和力强、推销能力强的促销员。要做到这一点,一定要有一整套促销员招聘、培训、上岗辅导、日常管理等工作制度,并设置相应的管理岗位,如城市经理、督导等,确保工作制度的执行。人员到位后面是组织架构到位、工作制度和流程的到位。丝宝的作法是,成立舒蕾的促销突击队,对各小型区域市场轮流促销,以促销、人员推广来和消费者直接互动沟通。中国中小城市的消费者对以促销人员为媒介的互动式沟通很容易接受,对洗发水这样的快速消费品而言,没有比直接的促销推广更能立即促成购买行为的了。有些业内人士认为,丝宝是目前中国运用促销最频繁、规模最大、档次最高、气势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企业之一。舒蕾首先在终端卖场实施人海战术,安排了很多促销、导购人员,让舒蕾有更多的机会与消费者接触,吸引顾客的注意力。进而凭借舒蕾优良的品质,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需求,成为忠实的顾客。最后,以这种终端力量拉动上级的渠道去销售舒蕾的产品,很快就产生铺天盖地的影响力。舒蕾的促销人员很专业化。这些促销人员都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对产品知识了如指掌,可以随时为消费者解惑,而且一个区域里还有一名组长负责巡视不同的卖场,检查促销人员的工作。这些促销人员向消费者解说有以下几个步骤:一是请看,二是请听,三是请试,四是请买,实际上到了最后一个步骤,消费者已经在这种强大的攻势下乖乖掏腰包了。
方式创新。在营销费用中丝宝的终端支出占绝对大头,从而为决战终端提供了物质基础。丝宝的营销实践是对快速消费品而言终端占80%,广告占20%,并根据产品特性、市场成熟程度、企业营销模式等而有所变化。(1)舒蕾的促销产品丰富且不断更新。虽然和舒蕾一样做终端的厂家也不少,但很多不如舒蕾见效,原因就在于这些厂家还固守在老一套的买一送一模式。而舒蕾除了买一送一,还配了很多新奇的赠品,像便携式吹风机,打火机、雨伞、迷你小风扇……花样翻新的促销品自然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又买又送让双方皆大欢喜。(2)舒蕾注重促销的点面结合。在大卖场,舒蕾经常利用节假日进行大规模的现场促销表演,有时装秀,有歌唱赛,中间再穿插与产品有关的有奖问答,热闹非凡,进一步也提高了产品的销售。而一些空间比较小的卖场,舒蕾则紧紧守住店门口进行小规模的促销。这样做,不放过每一个卖场,消费者就被包围在一片红色海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