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针对患有结肠癌并导致肠梗阻症状的患者行以CT诊断所具备的临床价值和实际意义展开分析。方法:随机在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患有结肠癌且经过临床确诊为肠梗阻症状的患者当中择取50名作为观察对象,将其按照扫描方式的不同分成CT组以及X线组(n=25),观察两组进行肠梗阻扫描的准确率,做以分析。结果:经过不同的扫描方式,CT组的准确概率明显高于X线组,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当中,对因结肠癌导致的肠梗阻症状使用CT诊断,准确率比较高,能够显著地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推广和更加广泛的使用。
【关键词】结肠癌 肠梗阻 临床诊断 CT
在临床中结肠癌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发生于人体消化道的恶性肿瘤,它的早期临床特征在特异性上比较薄弱。所以经常等到确诊的时候患者已经处于中期或者晚期阶段,最佳治疗时机早已错过[1]。在传统诊断方式当中大多选择的是X线以及结肠纤维镜,不过很容易发生漏诊的情况[2]。最近这些年,伴随着不断发展的CT扫描技术,对于因结肠癌所导致的肠梗阻症状的诊断也有了更好的发展,本文将就此展开分析,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在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患有结肠癌且经过临床确诊为肠梗阻症状的患者当中择取50名作为观察对象,将其按照扫描方式的不同分成CT组以及X线组(n=25),其中CT组包括18名男性患者以及7名女性患者,年龄均在35岁到75岁之间,平均数是(43.21±3.22)岁;X线扫描组当中包括19名男性患者以及6名女性患者,年龄均在36岁到76岁之间,平均数是(44.19±3.3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均没有明显的差异,且均已经过本人的知情和同意,在此基础之上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可以进行对照分析。
1.2方法
CT组:借助CT扫描设备,对患者的腹盆部进行平扫,设置参数为5毫米层厚以及5毫米间距,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1.5毫米来进行重建联合扫描,取80毫升到100毫升的增强对比剂(如碘佛醇),保持每秒2.2毫升到3.4毫升之间的速度来为患者进行注射,最后分析患者的腹盆部存在的病变情况,确定患者的肠梗阻情况,记录形态。
X线组:协助患者保持腹部立卧体位,随后展开X先扫描,获得结果之后进行诊断和分析。
1.3临床观察指标
结合两组扫描影像结果,观察两组进行肠梗阻扫描的准确率,并做以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针对本次使用CT扫描对患有结肠癌导致的肠梗阻症状的患者进行诊断所具备的临床价值展开的分析当中,结合数据类型,笔者将采用SPSS19.0对涉及到的数据做以分析,针对计数资料选择(n,%)进行表示,并行以卡方进行检验。本文中认为仅有P<0.05的情况下为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结果
经过不同的扫描方式,CT组的准确概率明显高于X线组,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体数据参照下表(表1):
表1 50名患者的扫描准确概率对照分析(例数/%)
(注:P<0.05)
3 讨论
在本次使用CT扫描对患有结肠癌导致的肠梗阻症状的患者进行诊断所具备的临床价值展开的分析当中,经过不同的扫描方式,CT组的准确概率明显高于X线组,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这一研究成果说明,在临床当中,对因结肠癌导致的肠梗阻症状使用CT诊断,准确率比较高。该成果也在孙承等人[3]的著作当中得以证实,说明比较可靠。
在临床当中,结肠癌属于消化道比较常见的一种肿瘤病变,它主要分布在人体直肠和乙状结肠的交接位置,占到大约70%,盲升结肠占到大约18%,其他降结肠以及横结肠等占到4%左右。该病高发在30岁到60岁之间的群体当中,而且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伴随着如今人们日常生活水平整体提升以及发生巨大变化的生活习惯,发作结肠癌的概率也越来越高了。肠梗阻症状是结肠癌进展到晚期阶段非常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目前临床对其进行治疗采取的也大多都是手术干预,但是在手术之前必须要先明确患者的病因,以此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保证高度完善的手术准备,可以确保手术安全且稳定[4]。
在患病的早期阶段,患者症状没有特异性,因此早期确诊概率比较低,大多情况是一旦诊出就已经是晚期或者是中期阶段,延误治疗时机[5]。针对由于结肠癌而造成的肠梗阻症状,假如病灶位于人体右侧半结肠,结肠当中的气少,但是积液比较多,很容易发生气体、液体的反流症状。借助X线扫描,只能表现一些有特异性的囊状扩张,所以经常会将其误诊成小肠梗阻症状。但是相对的,采取CT扫描,能够在短时间内明确患者发生肠梗阻的位置以及病变,还能够清晰表现盲肠是否存在扩张,以及扩张的具体程度,可以有效防止误诊而给手术造成的负面影响。这在本文的研究结果当中也得到了一定的证实。
总的来说,使用CT扫描的方式,和X线扫描对比,CT能够显著地提升结肠癌导致的肠梗阻症状诊断准确率,还能够明确梗阻的具体原因和位置,能够给临床诊断提供更加有效且真实的理论参考依据,避免发现病变较晚而耽误治疗。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临床当中,对因结肠癌导致的肠梗阻症状使用CT诊断,准确率比较高,能够显著地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推广和更加广泛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周海,徐冰,徐霓霓,等.CT与超声检查对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诊断价值的比较[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6,27(06):824-825.
[2]申爱强,王秀平,窦小峰,等.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CT诊断价值[J].西部医学,2010,22(09):1718-1718.
[3]孙承,刘燕,汪登斌,等.结肠癌致肠梗阻的CT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7,13(03):189-193.
[4]张绍金,唐诚,徐其显.46例结肠癌致肠梗阻的CT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月刊,2012,22(20):4779-4780.
论文作者:潘艳霞,周萌羲,龙博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9
标签:肠梗阻论文; 患者论文; 结肠癌论文; 症状论文; 结肠论文; 准确率论文; 概率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