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梅州兴宁供电局 广东省 5145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发展也在不断增速,只有在发展的进程中充分融合节能减排方针,才能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推进我国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电力节能减排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电力节能减排对策展开了集中讨论,旨在为项目管理人提供有效的管理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节能减排;现状;对策
引言: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对于电力的需求,而在众多发电站中,火力发电占据了很大的份额,在发电过程中,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最重要的污染物就是CO2以及SO2,其导致的酸雨和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在不断加剧,需要相关部门认真应对。
一、电力节能减排现状分析
尽管我国针对节能减排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文件和战略部署,并且在短时期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际管理项目运行过程中,由于具体的实施费用较高,就导致有部分电力发电站没有持续工作,而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高速变化,环境污染问题也开始逐渐恶化,而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以及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人员的意识问题
任何管理问题的实施和运行,最重要的就是要从思想意识方面进行集中的管理,而在实际节能减排项目运行过程中,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一方面,有部分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基本的节能环保意识,特别是在实际机组运行过程中,对于废气和废液没有经过有效地处理就投入到环境之中,甚至会出现工作机组长时间持续耗能工作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部分企业的节能减排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在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安排合理化的核查环节,由于数据缺乏真实性,也就不能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1]。
(二)煤耗水平较低
由于资金和管理结构的缺失,我国发电站虽然数量不少,但是发电站的实际管理以及工作质量却并不理想,实际能源的耗损数值非常高,加之经济效益和市场份额的影响,企业在设备以及运行模式方面并没有建立切实有效的管控机制和管理结构。另外,由于基础运行参数和企业经营模式的影响,若是电价出现波动就会导致企业经济结构体出现问题,并且煤炭发电企业也会受到水电以及核电企业的影响,企业大资金投资常规化企业运营已经自顾不暇了,就会将本用于节能减排的资金用于生产。
(三)管理长效机制缺乏
对于环境问题,要运行有效的管控机制,才能确保整体运行效果达到预期。尽管政府已经出台相应问题的处理机制,但是由于项目的运行涉及到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企业在制定节能环保制度和方案的过程中,会迫于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压力,然而,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博弈中,节能减排工程项目没有建立长效的管控机制,也就导致实际的效果过于表面化,企业在建立节能环保政策的过程中,却打了明确的目标和运行机制。
二、电力节能减排对策分析
(一)升级能源框架结构
只有确保管理框架符合实际经济需求,才能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理念和电力发展之间的融合关系,确保整体运行结构符合要求,并且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从科学发展观出发,充分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地采取措施提升我国实际的经济能源结构。在发展电力项目时,企业要积极的强化对于科技创新的理解和应用,在电力项目中积极的应用核电以及水电、太阳能灯新兴清洁型能源,这对于整个行业发展来说,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经路径,能确保创新发展项目顺利推动我国经济结构和环境之间的合理化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在发展创新技术的过程中,企业要积极的研发传统电力发展模式的性质和结构转变,其中针对煤炭电力产业,研究人员提出了高燃煤发电效率的发展路径,集中引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比较突出的包括空冷技术、粒子点火技术以及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等,这些技术的转型顺利升级了整体电力产业结构的环保机制。也就是说,在电力系统发展的过程中,只有确保环境能源保护结构和创新技术发展机制的并行,才能更好地升级整体环保结构,顺利推进环保型发展模式的升级[2]。
(二)升级节能减排评价体系
建立了电力环保发展的运行结构以及技术创新方案,就要在基础框架内进行,因此,电力企业的项目管理人员要依据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和前景态势建立有效的评价标准和运行体系,确保企业的实际经营行为和运行机制符合实际以及电力市场的实际需求。并且,当地政府的相关部门也要针对地区情况建立统一化的管控体系,确保标准结构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促进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明确各个工作环节的标准,真正提升管控机制和管理模式。建立统一的管控体系和标准,是为了促进电力企业运行路径更加的环保稳定,但并不表示具体条款是一成不变的,在项目具体运行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市场情况及时的进行补充和完善,确保标准具有切实奏效的实际意义,真正提升标准化体系的应用价值以及管理水平。
(三)升级企业实际管理机制
建立管控目标和管理体系是整个项目的前提,在建立具体的管控机制后,就需要企业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以及管理机制,确保管控措施和管理项目的正常运行[3]。
第一,电力企业内部要优化行政管理。企业只有运行精细化管理机制,才能确保行政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的优化,并且在行政管理结构中集中检测管理制度以及管理行为的落实情况,建立有效的纠偏行为。
第二,强化企业内部奖惩机制。在体系和运行框架建立后,企业要深化管理项目的运行标准,集中建立节能减排的季度目标。对于达到标准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必要的奖励,而对于严重超标的人员给予一定的惩罚,在企业内部切实落实管控机制和管理目标的监督作用。
第三,提升电力企业内部培训和交流机制。在管理人员运行管控机制的过程中,不仅要从行为入手,也要升级运行人员的基础素质,因此,在电力企业常规运营过程中,建立有效地培训和技术交流会议非常必要,只有利用培训,才能确保管理人员和项目运行人员进一步透彻的理解政府建立的节能减排政策,从而升级企业自身管控制度,确保节能减排理念影响到电力企业内部的每一个员工[4]。
(四)升级排污控制力度
在对企业管理方面,我国近几年提出了“脱碳、脱硫、脱氮”的指标,要实现管理指标,不仅要在运行设备方面集中升级,也要通过经验交流提升操作标准的落实情况。管理人员要集中提升项目管理力度,强化性能和设备运行结构的贴合,确保污染的最小化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只有强化管理控制力度的提升,才能真正实现电力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目标。不仅如此,政府也要强化监督管控力度,对于存在偷排高污染的企业,政府要集中升级管控机制,大力查处,从制度管理和国家监督的层面升级管理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实现电力企业的高效发展,电力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就要升级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和运行结构,切实维护企业的环保机制和经济效益,在转型能源结构的同时,升级创新技术,完善落实环保法规,提升整体的监管力量,真正推进我国电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海骄.论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J].中国电力教育,2012,14(36):127-128.
[2]罗映红,牙慧秋.电力节能减排与资源优化配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2013,26(08):70-71,72.
[3]吴正骅.节能减排目标下用户侧电力能效提升技术[C].2014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4:1-5.
[4]杨宗麟,程浩忠,顾洁等.节能减排对经济发展和电力电量预测影响的研究[C].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动能经济专业委员会清洁能源与低碳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17-25.
论文作者:曾道驰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4
标签:节能论文; 电力论文; 过程中论文; 企业论文; 机制论文; 项目论文; 结构论文; 《电力设备》2016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