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研究论文_陈伟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研究论文_陈伟

(苏州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室 215000)

摘要:近年来,智能变电站已逐步投入正常运行,站内安全设施和治安管理日益受到重视,从而对电力公司安全技术防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实现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不可或缺。同时,在满足国家电网规范的基础上,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更应该具备其高度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区域和不同建设水平情况下,变电站智能化建设的需求。本文主要是就变电站智能辅助综合监控平台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

变电站智能辅助综合监控系统将变电站现有的各类设备监控系统以及安全防范系统进行归类整合,实行集成联网、集中监控、统一调度,达到在同一平台上实现安防、消防、环境、视频、门禁、照明、SF6、排涝子系统集中控制的目标,建立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以及优化配置,节约了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极大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1 工程概况

以江苏省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公司220千伏星港变电站为例,该站内监控区域的电子围栏、消防、环境、门禁、视频图像以及照明等以独立运行的方式工作。由于各系统繁多,系统硬件类型和种类也不相同且点多面广,采集同一数据,采用了生产、营销、调度等多套子系统,造成了人力资源和设备的浪费,限制了各类终端设备的协同工作的发挥,影响了各系统工作效率。该站的弱电系统的管理工作各自为政,对维护人员的职责界定不清晰,处于分散管理状态,使得维管困难,费时费力效率低,综合防范的能力差,造成缺少对事前预防、事中跟踪、事后分析的工作预案。缺乏必要的监督和考核手段,对系统维护和值守人员不能统一指挥和调度,使得变电站的安保工作无法实现精确化管理与智能化转型的要求。站内的防范报警信息处于多头管理状态,报警界面模糊,缺少流程管理,巡查无计划性以及无专人统一监控等现状,造成问题和隐患不能及时处置和追责,使得无法实现闭环管理站内的弱电系统。

2 智能辅助系统的构成

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主要是由短信网关、视频分发服务器、通信服务器、接口服务器等组成的。其主要的目的是为整个平台所开展的业务服务提供相应的服务功能。而这些服务功能则主要有警告服务、警告联动、设备信息管理、视频监控浏览、用户管理权限等。而所有这些服务模块所构成的系统的核心部分,都要为整个系统的上层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表示层。表示层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将用户与整个平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其主要的作用是进行报表的审计、访问权限的管理、电话短信通知等。该层次的建立不仅为用户访问整个平台系统建立了安全可靠的控制接口,同时也根据用户性质的不同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而监控中心则是在监控、管理所有前端设备的同时,建议统一的应急指挥系统,以达到促进整个平台系统运行效率不断提高的目的。

源数据采集层。源数据采集层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变电站内不同的设备或者服务器等提供统一的接入口,确保上层用户可以随时的访问相关的设备,为整个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提供统一的服务标准,从而实现促进变电站设备运行效率有效提升的目的。

数据持久层。数据持久层在变电站内主要承担的是整个平台内数据的汇集、管理等任务,从而实现为上层用户提供最高效的数据访问接口,以达到促进设备运行效率提升的目的。

3 系统的监控平台建设

3.1 功能建设

a)数据实时监控。实时实现五遥功能,这也是系统平台乃至整个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主要数据可以按照类型不同,分成不同的表示方式。比如,一个监控设备,一般分成以下几种状态:是否在用,是否可用,是否告警,是否屏蔽等。遥信、遥控和遥调量,应该具备状态实时更新能力;遥测量,应该具备取值和状态转化判断的实时更新能力;遥视对应的视音频,应该具备视频浏览、影像参数调剂、云台和轨道车等辅助设备调控以及语音采集、广播和对讲等功能;

b)用户权限管理。系统的各种操作,按照区域范围和操作影响,可以灵活配置。用户包括系统用户和非系统用户。系统用户指直接操作辅助系统的用户,此类用户具有不同的权限。非系统用户指不操作系统,但与系统管理相关的用户,如门禁卡持有者、告警接收或派单接收者;

c)数据查询输出。系统的各类存档数据,包括采集而来的历史数据、设备状态、录像录音、操作记录、日志记载和告警故障资料,以及用户业务关联和系统自诊断等记录,都应该具备按照符合条件查询的能力,而且用户可以定制输出格式;d)自动派工派障。结合用户的业务流程以及管理模式,定制故障处理和任务执行预案。在产生告警或者故障的前提下,工作人员可以按照预案的指导,进行合理正确的操作,称为派工派障。派工派障的基本模式为,依据用户的规章制度,结合系统的功能特点,生成任务的操作指导书。按照操作指导书,工作人员再作进一步的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到系统。

3.2 系统布置

变电站站端与主站的连接,一般基于电力数据专网。每个变电站作为一个的站端层的接入个体,通过以太网与站外其他位置进行数据交换和传输。分站的数量,取决于系统建设的需求和规模。本期课题对应的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对分站的容量考虑,同系统平台下,可以达到数千量级。每个分站的站内建设规模和各种接入量的接入方式,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各有不同。站内还可以包括前置机、站端服务端、站端客户端和分站操作台等。相对于分站层,主站层包含的系统规模,不同项目中则差异较大。如前文所述,根据主站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省级主站、地级主站、特高压主站或者县局主站。每个主站,可以包括主站服务端、主站客户端、主控工作站和分控工作站。多层或者多个主站存在的系统中,每层或者每个主站承担的主要任务不同,数据处理的重点不同,管理职能的关注之处差异较大,客户端的数量以及配套设备均可灵活选择。不同的区域,比如分站内外、省地之间等,每个独立网络为了数据安全考虑,一般都会构建符合需求的防火墙,辅以网管服务,实现对网络的带宽分配、安全管理和网络配置等。

3.3 软硬件设置

变电站众多功能中有一个的目的就是提供可靠并准确、充分并实时和安全的信息,但是提供的信息应绝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四遥”的电气量信息,还应该含有设备信息,比方变压器的色谱分析结果、冷却散热系统等情况,断路器的动作次数、开断电流的情况、传动机构储能情况等;除此之外还应含有环境信息,图像信息等等,从而达到信息描述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展现可视化、信息采集集成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生产决策科学化的目的。在信息维护安全方面,我们应遵循国家及国际的标准,以使得站内及站外的安全通信和站内信息的存储及信息的安全访问,最终获得上级调度中心通信的认证及加密,进一步实现站内各系统之间的安全分区和隔离。

总之,智能辅助系统在变电站内的广泛应用,不仅有效的提升了变电站设备运行效率的全面提升,同时也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变电站的运行成本。在将防盗、视频等子系统与与平台系统结合的过程中,对于变电站安全运行效率和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这些智能系统的应用对促进整个变电站运行状态的集中化监控管理模式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这也是我国变电站智能辅助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张修华,刘序军,孟祥军,陈杰,冯飞,崔丽蓉. 变电站开放式辅助监控系统平台设计与实现[J]. 自动化仪表,2016,37(09):52-55.

[2]赵敏,陈峦,王超. 一种智能变电站环境信号管理模拟器的研制[J].装备制造技术,2016(04):108-111+114.

论文作者:陈伟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2

标签:;  ;  ;  ;  ;  ;  ;  ;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研究论文_陈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