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青少年网络生活比较研究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论文,网络生活论文,青少年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39.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18X(2008)04-0057-04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网络生活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国青少年的网络生活与美国青少年的有什么样的区别?我们能够从这种差异中借鉴什么?这是本文关注的主要内容。希望通过本研究,能为国内青少年的网络生活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中美青少年网络生活比较
中美青少年的网络生活集中表现在电子邮件的使用、网上交友、网络聊天、网上购物、网上查找信息及网络游戏等方面。两国青少年的网络生活存在一定的共性,也存在一些结构性、观念性的差异。
(一)人际交往
1.使用电子邮件
中美青少年在电子邮件的使用方面差异显著。在美国,青少年使用电子邮件已经很普及,在线青少年中多达92%的人使用电子邮件,而且女孩的使用比例(95%)大于男孩(89%)。在12—14岁的在线男孩中,有84%的人曾经使用过邮件。① 年龄较小的男孩使用邮件频率略低。上网新手和来自低收入家庭(家庭收入低于3万美元)或父母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家庭的青少年很少使用邮件。这说明,绝大多数美国青少年都通过电子邮件这种方式与外界联系。这个研究结果也表明,家庭经济状况和年龄是影响网络邮件使用频率的两个主要因素。在我国,在线青少年中有60%的人使用电子邮件。② 笔者2007年完成的一项全国中学生网络生活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络功能是娱乐,其次才是交流,而选择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的比例还不足20%。③ 在电子邮件使用频率的影响因素方面,国内还没有这方面的调查数据。中美青少年在电子邮件使用频率上存在巨大差异,这可能与网络在我国普及时间不长和普及范围有限相关,如果是这样,可能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网络邮件将成为我国青少年交往的主要方式之一。这将极大地拓展国内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范围。
2.参与网络聊天和建立网络友谊
中美青少年都比较喜欢参与网络聊天。在美国,一半以上的在线青少年说他们曾经进过聊天室,年龄较大的青少年(60%)比12—14岁的青少年(49%)更倾向于登录聊天网站,一些青少年说他们更喜欢短消息聊天,因为他们觉得那样更容易控制聊天的内容和过程。来自单亲家庭的青少年(61%)比来自双亲家庭的青少年(54%)更多地登录聊天室。在我国,超过90%的中学生承认参与过网络聊天。这表明网络聊天已经成为青少年在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聊天对青少年友谊发展有怎样的影响呢?中美青少年均认为网络有利于他们友谊的发展,且不会影响现实友谊的发展。在美国,将近48%的在线青少年认为网络有助于友谊的发展,61%的在线青少年认为网络对现实友谊基本或根本没有影响,仅有10%的在线青少年认为网络可能会耽误一些和现实中的朋友相处的时间。在我国,青少年与家人、朋友娱乐或聊天的时间与是否使用互联网、使用时间的长短没有明显关系。④ 根据笔者调查,多数学生认为网络聊天有利于改善自己的人际交往观念、行为、能力和技巧。特别是初中生,更倾向于肯定网络聊天对自己的影响。
在看待网络朋友上,中美青少年的观点表现出不一致。在我国,在线青少年倾向于把网友当作现实生活中的朋友,超过62.1%的中学生承认自己有网友,在网络交友中存在显著的性别、年段和地区差异。男生、低年段中学生的网友数量更多,按区域分布看,东部地区的中学生网友数量更多些。近70%的国内中学生选择用打字聊天的方式与网友交流,还有11.7%的中学生选择语音聊天方式、12.6%的中学生选择视频聊天方式,只有3.9%的中学生选择约会见面。而美国青少年并不认为网络有利于结交新朋友,67%的人认为网络对于结交新朋友用处很少或几乎没用。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国内青少年的学习压力大,占用时间过多,因而使现实的人际交往受限,于是交往的需要使他们走向网络;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异性交往的限制倾向,也可能是青少年学生选择网络进行异性交往的原因之一,因为网络交往的匿名性与身体缺席等特征,部分消解了网络异性交往的道德责任。
3.参加网络俱乐部及其他网络活动
在这项网络行为上,中美青少年差异显著。在美国,很多活跃的青少年(39%)加入网上俱乐部、群体、体育队,成为其长期稳定的会员。高级中学阶段年龄大点的青少年比年龄小点的青少年更倾向于参加这些网络俱乐部。我国的有关调查表明,51.3%的在线青少年从来不参加网络组织的各种活动。⑤ 这种差异既可能与青少年的触网程度相关,也可能与教育观念有关。在我国,学校和家长对青少年上网基本持保守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少年的网上生活,同时让孩子“听话”、“服从”的教育观念阻碍了他们自主性、创新性的发展,在网络生活中他们也表现出生活主体性缺乏,不倾向于主动选择和参与群体组织。
在网络文化的参与方面,中美青少年都表现出较积极的态度。根据笔者调查,我国超过半数的中学生都有个人展示空间,其中25.2%用Q—ZONE,22.0%用个人博客。美国有48%的在线青少年说自己曾经访问过BBS类网页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每天上网的青少年更热衷于表现自己。
以上数据表明,中美青少年对网络生活更多抱有一种积极参与的心态,有较好的网络文化及网络生活建构者的主体意识,但这并不表明他们有相应的维护网络文化的责任感。
(二)网上购物
在这项网络行为上,中美青少年的表现差异不大。整体看来,两国青少年并不认同网上购物。在美国,仅有31%的在线青少年在网上购物,年龄较大的在线青少年(36%)比年龄较小的在线青少年(26%)更多地采用网上购物,这可能是因为网络购物信用卡使用受限。在我国,64.2%的在线青少年不用网络处理个人事务,如购物、订票等。⑥ 这说明国内青少年大多没有使用网络的购物功能,这一方面可能与他们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有关系,另一方面大概是因为在我国目前电子商务信誉较差的情况下,选择网络购物意味着可能要承担更多的经济和消费者权益方面的风险。这表明,电子商务的心理和文化基础还有待培育。此外,美国的研究还发现,在网络购物的意向上还存在年龄和性别的差异:(1)年龄较大的青少年(71%)比年龄较小的青少年(66%)更喜欢查看商品信息,而且男孩的比例(77%)比女孩的比例(55%)大。(2)男孩更倾向于认为网络有益于购买商品时货比三家,达到好的交易,50%的女孩认为在以合适的价钱买她们需要的商品时,网络根本就没有用处。年龄较大的青少年倾向于认为网络方便购物时货比三家。(3)相对而言,男孩(60%)比女孩(47%)更关注商业广告,年龄较大的青少年和富裕家庭的孩子更关注商业广告。
(三)收集信息
1.看新闻
大部分中美青少年都喜欢上网看新闻。在美国,超过2/3(68%)的12—17岁的在线青少年上网看新闻。在我国,有87.1%的在线青少年上网看新闻。⑦ 这表明大部分中美青少年都把网络当作获得更广泛的社会信息的重要来源。美国还有较细化的调查结果:年龄较大的青少年(73%)更倾向于上网看新闻,在12—14岁的青少年中仅有63%的人上网看新闻,来自家庭收入超过5万美元家庭的青少年中有71%上网看新闻,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有63%上网看新闻。这表明年龄和经济因素是影响青少年参与网络生活的主要因素。
2.查看业余爱好信息
中美青少年在这项网上行为中所占比例都比较大。在我国,青少年使用网络的主要功能有休闲娱乐、即时通讯、获取信息等,多用于看电影、听音乐,收发邮件,聊天、游戏,与学业生活相关性很小。在美国,69%的青少年曾进入和他们爱好相关的网页。这表明目前网络在丰富青少年业余生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可以说网络已成为青少年业余文化生活的主要方面之一。另外,美国还有一些细化的研究:男孩(76%)比女孩(62%)更倾向于登录和自己爱好相关的网页,男孩(59%)也比女孩(44%)更倾向于认为网络有助于发展他们的爱好。
3.浏览娱乐时尚信息
中美青少年都喜欢浏览娱乐时尚信息。在美国,84%的在线青少年浏览娱乐时尚信息;如上所述,笔者调查也显示,我国大多数青少年上网也更注重其娱乐性功能。美国的研究还表明,在通过网络浏览娱乐信息方面,单亲家庭的青少年(91%)比双亲家庭的青少年(83%)所占比例要高;15—17岁的女孩(87%)比男孩(80%)更倾向于上网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及获取体育和明星等方面的信息;49%的网络频繁使用者(每天上网)和来自家庭收入少于五万的家庭、单亲家庭、父母上网一年或很少上网的家庭的青少年更倾向于使用网络寻找流行时尚。目前,我国对青少年网上生活与家庭背景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系统研究。
4.查阅保健饮食健康等信息
中美青少年都乐于在网上查阅保健饮食健康信息。在我国,83.5%的在线青少年在网上查阅保健饮食健康等信息。⑧ 在美国,12—14岁的在线青少年中有80%说他们曾经查看过健康保健或饮食信息。
(四)玩网络游戏
中美青少年都热衷于网络游戏。在我国,81.9%的在线青少年下载图片、声像、网络游戏。⑨ 在美国,66%的青少年曾经下载并玩过网络游戏。这表明网络游戏对大多数青少年都有影响。但美国的调查研究表明,年龄较小的青少年比年龄较大的青少年更倾向于下载网络游戏,男孩比女孩更喜欢玩游戏,年龄较小的青少年(12—14岁)是最热衷于网络游戏的群体,单亲家庭的青少年(71%)比双亲家庭的青少年(65%)上网玩游戏的比例大。
综上可知,中美青少年已经把网络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娱乐方式和交友方式,无论是查看娱乐消息、相关爱好消息、新闻还是登录聊天室、玩游戏,所占比例都很高,网络生活对于他们具有很强的休闲性与娱乐性,而与青少年学业发展的联系较少。
二、分析及启示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生活在青少年的人际交往、日常生活及休闲娱乐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而对青少年网络生活的引导也显得日益突出。当前的青少年群体将是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青少年的网络生活状况与网络文化观念、网络生活的意识及能力的养成,将直接影响网络文化的质量,进而影响网络时代整个社会生活的运行模式与发展的可能。但我国青少年网络生活的发展尚处于一种不利的文化环境中。
(一)学校对青少年网络生活的限制
可能是由于青少年网络生活的休闲及娱乐倾向比较明显,出于对学习时间的保护,目前我国中小学大多对青少年学生的网络生活基本上持限制和不鼓励的态度。为了限制中学生在网络生活中沾染不良习惯,有关政策规定校园周围不许设立网吧、未成年人不许进入商业性的网吧等,多数学校把进入网吧规定为违纪行为。由于青少年生活的大部分有效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而目前普通学校所拥有的电脑设备并不足以保证青少年有充分的上网时间,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得我国青少年的网络生活缺少学校教育的正确引导,另一方面也导致青少年的网络生活受到很大限制。
从上网地点看,我国青少年在家里上网的占58.8%,在亲戚朋友家上网的占31.5%,在网吧、咖啡厅或电子游戏厅上网的占20.45%,在父母或他人办公室上网的占15.0%,在学校上网的仅占10.8%。⑩ 而在美国,青少年中超过3/5(64%)是在学校接触网络的。
以上差异产生的原因与国家行为有关。美国1996年通过的《通信法案》规定,对购买电脑的学校分别给予10%—80%的优惠(以学校所在地区贫困孩子的数量为依据),美国98%以上的公立学校都是采取这种方式让学生接触网络,有77%的课堂使用网络,11%的在线青少年说他们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在学校里接触过网络。在我国,虽然国家推行了“校校通工程”,但这一措施的受惠面还相当有限,部分学校虽然装备了电脑,但主要是领导、教师使用,能够让学生自由地使用网络的学校还是非常有限的。这样的做法与环境,不利于对学生网络生活的引导,更不利于学生能够很快地学会过健康的网络生活,从长远来看,也会对整个国家网络化生活方式的到来产生不利影响。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特别是人均国民收入较低的我国而言,家庭购买电脑的经济压力相对较大,绝大多数农村家庭都没有相应的经济承担能力,网络设备也不健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青少年参与网络生活。这样的情况,可能是新型的社会、教育不平等产生的根源。因而,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配置电脑,让生活在网络时代的青少年都有学习过网络生活的机会,便成为广大农村青少年、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孩子学习网络、学习网络生活,让网络成为缩小各种差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最主要的渠道。
(二)学校对青少年网络教育与引导的不足
正是由于上述学校教育对学生网络生活的回避和抵触的态度与做法,使得生活在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并不能从学校的正规教育中学会如何过健康的网络生活,这是我国一部分青少年把网络当作玩游戏和聊天的工具,甚至沉溺于此,网络生活质量不高,缺少健康的网络生活的意识和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国内的调查数据来看,39.2%的青少年从同学或朋友那里获得互联网知识,34.7%的人通过电脑书籍获得互联网知识,33.6%的人从父母或亲戚那里获得互联网知识,以下依次是:互联网32.3%,报纸或杂志31.2%,电视28.9%,学校电脑课程16.4%,业余电脑班8.8%,互联网兴趣小组4.9%。(11) 在这一点上,美国青少年网络知识的学习情况也不是很乐观。40%的青少年是自学上网,30%的人是由父母教的,有三年以上网络经历的父母教孩子上网的比例是43%,父母没有上网经历的青少年中从朋友那里学的占33%,自学的占39%。
对于网络生活技术与能力的学习,可以通过自学与向朋友、家人的学习而获得,但对于网络生活中所应该把握的价值观念等方面,还需要正确引导。网络文化是一种公共产品,更是一种公众共同建构的文化,网络生活的质量部分在于参与网络生活的个体的自主与自觉,在于参与网络生活的每一个个体的努力与合作,对网络生活的公众观念与价值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学校教育应当承担起引导青少年网络生活观念的社会责任,同时,学校教育以其知识传输的高效性、能力养成的专业性之长,也应该承担发展青少年网络生活技术与能力的责任。
(三)家庭对青少年健康网络生活的有益支持不够
在学校及社会不鼓励青少年参与网络的情况下,我国青少年在家里上网的比例比较高(见上文数据58.8%,居第一位),因而,家庭对青少年网络生活可能产生更多的影响。但国内的研究表明,中国的家长更倾向于关注网络的消极影响,对孩子的网络生活表现出过多的担心。82%的父母担心孩子通过网络与陌生人联系,其中25%的父母非常担心;62%的父母担心孩子搜索网络,看一些不良信息;45%的父母担心网络会导致青少年犯错,其中11%的父母表示很担心。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家长采取了各种方式限制孩子的上网机会。41.7%的青少年使用互联网必须事先得到父母允许,38.8%的青少年被限制网络使用时间,10.3%的青少年只有父母在场时才能上网,3%的青少年上网时,父母使用监控软件,也有9.4%的青少年说“家长不知道我上网”。(12)
相比较而言,美国父母更看好网络对孩子的积极影响。在美国的有关研究中被采访的绝大多数父母(93%)相信网络的确有利于孩子学习新鲜事物,87%的父母相信网络帮助了学校的教学,55%的父母认为上网对孩子有利,只有6%的父母认为上网对孩子没好处。在对待孩子上网这个问题上,他们也采取一些应对措施,但相对而言,就更民主些,70%的家长把家用电脑放在家里的公共空间,如书房或起居室;68%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坐在电脑前冲浪;61%的家长在孩子上网后查看上网行为;41%的家长在家用电脑上安装过滤器或用ISP控制等方式。
对于家里有电脑的家长而言,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家长对孩子的示范作用。家长正确、健康地使用电脑,可以为青少年学生健康的网络生活提供很好的榜样,相反,如果家长只是严格要求孩子而放任自己,是不会有好效果的。
(四)青少年网络生活研究有待细化
通过对中美两国有关研究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研究比国内更细致深入,而且对在线青少年的各种网上行为分别进行了较为具体的研究,采用了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他们的研究细化到每一个具体行为的各个方面,这有助于深入了解、分析青少年网上行为的原因、结果等因素,有助于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而国内现有的研究大多是从总体上调查青少年在线生活基本状况,只能提供一个笼统的数字,没有对相关网络行为进行较系统、较全面的调查,这不利于对青少年网络生活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因而相关研究还有待深入。
本研究的支持项目有:教育部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青少年学生网络生活及其道德指导方略研究”(EEA05019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项目“青少年网络生活及道德教育研究”(DYS060601);吉林省“十一五”重点课题“网络时代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研究”(ZZ0022)。
注释:
① Amanda Lenhart,Maya Simon,Mike Graziano.The Internet and Education:Findings of the 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http://www.pewinternet.org/,以下相关美国调查数据均来源于此。
②⑤⑥⑦⑧⑨⑩(11)(12)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中国5城市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的调查报告》,http://www.wipchina.org/?p1=content&p2=06040422182。
③ 本调查从2006年开始,到2007年底结束,所调查中学生包括北京市、上海市、河北省、河南省、安徽省、广东省、湖北省、吉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十个省市自治区,涉及初高中两个年级阶段,16所中学,其中包括4所完中,回收有效问卷2655套,内容包括中学生网络生活概况、网络聊天、网络交友、网络游戏四个专题。文中除另有引注的国内数据外,所有国内数据都来自这一调查结果。
④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2003年中国7城市青少年互联网采用、使用及其影响的调查报告》,结论8和结论9,http://www.wipchina.org/?p1=content&p2=0504181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