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检修计划安全承载力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_朱毓龙

电网检修计划安全承载力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_朱毓龙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伊犁供电公司 新疆伊犁伊宁市 835100)

摘要:为了全面防范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合理安排生产检修、运行和操作计划,确保安全生产工作平稳、有序进行,降低安全生产风险,深化安全风险管理。需要借助安全风险管控和精益管理的大环境,在电力公司系统中实施安全生产承载力管控法,满足生产一线对安全管理方式提出的新需求。

关键词:电网检修;安全承载能力;应用

1.前言

目前公司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基础还相对薄弱,公司系统地域、文化和人员素质存在差异,工作现场点多面广,管辖设备分散,装备配置不均衡等问题较为严重。

2.系统功能实现

电网检修计划安全承载力分析系统包括个人工作平台、检修计划管理、检修试验定额标准库管理、班组成员状态管理、系统统计分析、系统编码管理等功能模块。

2.1个人工作平台

实现对待办工作、已办工作、检修计划查询的管理。系统自动列出登录用户的待办工作、已办工作,方便用户直接进行业务操作,处理流程,并通过检修计划查询功能,方面用户对检修计划进行灵活查询。

2.2检修计划管理

通过年、月、周、临时检修计划编制,相关人员全程审核,优化调整,平衡,发布等流程化管理功能,并结合承载力分析,为实现生产检修作业计划的安全制定与刚性执行提供了强力的支撑和保障。功能模块以年、月、周依次跟进的计划编制方法,各项工作注重前期的策划与风险辨识,在精益化管理理念指导下优化各审批环节,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通过规范业务运作,实现公司资源的整合优化,提升公司生产管理的精益化水平。

2.3基于CPM/PERT模型的检修试验定额

标准库管理CPM即关键路径法又称关键线路法,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种计划管理方法,通过分析项目过程中哪个活动序列进度安排的总时差最少来预测项目工期的网络分析。CPM用网络图表示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控制工期的关键路线,在一定工期、成本、资源条件下获得最佳的计划安排,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工效、降低成本的目的。PERT即计划评审技术,是利用网络分析制定计划以及对计划予以评价的技术。PERT能协调整个计划的各道工序,合理安排人力、物力、时间、资金,加速计划的完成。在现代计划的编制和分析手段上,PERT被广泛的使用,是现代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系统利用CPM/PERT模型,通过梳理作业标准工序,建立了检修作业定额标准库。包括检修作业项目定额时间、定额人数及标准工器具的管理。

2.4班组成员状态管理

对班组人员的工作技能、成员状态、年龄系统等进行科学评估。根据评估得到的人员状态数据实现人员项目的分配,合理调配相应人员的工作量,使任务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

2.5系统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主要包括检修工作完成情况统计、承载力分析,并且以报表、饼图等多种监视图表形式生动直观的进行数据展现,为各级管理人员监控查询和统计分析整体作业执行情况提供有效支撑平台。检修工作完成情况统计:包括日工作统计、周工作统计、终结工作统计、车间到位统计、月计划统计。实现对已完成、进行中、待执行的检修工作以及车间领导到位情况进行统计。

2.6系统编码管理

对变电站编码、调度类别、上报时间节点设置等各类编码进行管理。上报时间设置:对周计划进行上报时间限制。工作内容维护:对于计划详细信息各个状态都能进行维护修改。日工作内容维护:对于日工作计划详细信息进行修改管理。停电范围标准管理:实现对作业检修过程中设备实施工作,需要停电范围进行标准维护管理。

3.生产承载能力数据统计原则及数据库建立

3.1人员承载力统计原则

(1)变电检修专业工作承载能力数据统计原则

统计内容包括工程及大修技改项目,计划停电检修、不停电工作及其他工作。检修车间(工区)工作承载能力按照该单位不同专业月、日可以完成工作任务数量进行统计,月统计中侧重于当月可以安排工作负责人及班员搭配的数量。日统计中侧重于当日可以安排工作小组的数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月度工作承载能力数据统计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月度工作计划以工作负责人每月工日总数进行统计,安排月度计划工作时,依据月工作承载能力,控制在绿区范围内。工作负责人每月工日按22天计算。红区统计单位是“工•日/月”,即每月一个生产单位可以具备的工作总工日(这里特指一个生产单位全部工作负责人每月可以具备的工日)。日工作承载能力数据统计以当日能安排的工作小组进行分区、分专业统计,某工作小组当日依次完成多项工作的按照一个工日进行统计,多个工作小组需完成同一个任务的,按工作小组数量统计。工作小组指综合考虑工作负责人及班员搭配数量、人员状况。工作负责人分两级,一级工作负责人可承担本专业任何类型工作;二级工作负责人可承担除大修、技改及大型、复杂、风险等级高等作业外的其他工作。工作负责人分级应从学历、职称、担任工作负责人年限、本专业从业年限、本专业工作经历、违章记录等综合考虑,最终确定工作负责人的级别。

3.2交通承载力统计原则

(1)交通月承载能力数据统计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交通月承载力统计按车间(工区)或行车班组驾驶员数量与车辆数量配备的最低数量乘以22天计算。根据公司月度检修计划,分析车辆月度承载能力。

(2)交通日承载能力数据统计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交通日承载力统计按车间(工区)或行车班组驾驶员数量与车辆数量配备的最低数量统计。根据日检修计划及出车台班(一张派车单),分析车辆承载能力。

3.3工器具及各类装备承载力统计原则

工器具及各类装备承载力统计按完成一项检修任务所需的工器具及各类装备数量统计。由于生产单位的承载力是一个相对稳定不变的客观要素,因而可以自下而上地逐级核定出其承载力分布数据,形成承载力数据库。根据年、月、周、日工作计划,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统计出所需人员、工器具和各类装备的使用数量。

4.安全承载力管控方法实施时要经历的三个重要阶段

4.1基础工作阶段

首先要制定相应制度,规范量化分析标准。变电公司制定了《生产承载能力预控管理办法》和《电网运行风险管控实施细则》,规定风险预控执行程序及标准,制定出针对红、黄区的各种应对措施,形成制度基础;第二要采用自下而上、逐级核定的方法,完成对生产单位承载力的量化核定工作,形成实用的承载力基础数据表,在这个表中清晰地反映出一个生产单位的绿色安全区、黄色预警区和红色危险区范围。为日后使用奠定基础。这是一项需要综合考虑平衡的工作,例如在确定工作负责人数量与人选时,既要考虑每位班组人员的综合权重,又要考虑各专业工作负责人和普通员工数量间的纵向配比。

4.2计划柔性调整阶段

公司各级生产管理人员要共同参加,以年计划为基础,各生产单位先提出月计划,若出现红、黄区时要尽力平衡生产任务,避免出现生产任务扎堆现象。原则上先安排工程及大修技改项目,其次安排一般性工作,最后安排不停电工作,尽可能将生产单位面临的月安全风险控制在绿区范围内,留出后备应急空间。柔性管控原则是:月度计

划控制在绿区,不达到黄区;周计划控制在黄区,不达到红区。如平衡调整后达到黄区时,不同时安排系统中有直接电气连接变电站的工作,以降低系统风险,同时对主动安排的周期性计划工作做适当调整,将月停电计划控制在绿区。

4.3每日管控执行阶段

公司系统组织各生产单位,每天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召开生产协调会(日前风险管控会),各单位总结汇报当日生产情况和次日生产安排,严格按照风险管控规定,针对不同的风险区域,辨别提出风险来源和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与会各方领导如有疑问和建议,可以及时提出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控制,将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平日一旦出现突发紧急事件,在应急处置前同样应该执行风险预控程序及规定。

5.结束语

通过优化检修项目各项关键工序及承载力分析,缩短了检修作业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提升了检修作业管理水平,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邓三山.基于工作流的电网检修计划管理系统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5):30

[2]林灵兵,刘宪林.供电设备检修计划优化模型和算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7(2):36

论文作者:朱毓龙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8

标签:;  ;  ;  ;  ;  ;  ;  ;  

电网检修计划安全承载力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_朱毓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