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神经衰弱患者的效果观察论文_徐静

(成都天府新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213)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衰弱患者应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对改善病情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神经衰弱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31例行常规护理者作为对照组,31例行针对性心理护理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①实验组干预后临床表现评分显著低于 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干预总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衰弱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纠正其不良表现,维持稳定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神经衰弱;针对性心理护理;病情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arget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improving the condition of neurasthenia patients. Methods: 62 patients with neurasthen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7 to Ma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31 routine nurses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31 targeted psychological nurses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linical performance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the total control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argeted nursing for neurasthenia patients can correct their bad performance and maintain a stable therapeutic effect,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neurasthenia; targeted psychological care; illness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8-0039-02

神经衰弱是指多种因素影响下以情绪不稳、疲乏、睡眠障碍等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症状不能归于脑、躯体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时轻时重,波动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病程多迁延[1]。神经衰弱不仅会影响患者生理健康,导致患者出现头昏脑胀、肌肉酸痛、心动过速、血压波动、胃肠道等症状,同时也会破坏患者心理健康,导致患者出现烦躁、焦急、敏感、自卑等情绪,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临床治疗神经衰弱多采用镇静安神药物,但该病病情易反复,需辅助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稳定性。我院针对此类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取得了卓越的效果,具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62例神经衰弱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手册》中相关诊断标准[2];②知情同意;③经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神经系疾病;②合并恶性肿瘤性疾病;③合并脑器质性疾病;④合并严重躯体性疾病;⑤合并严重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疾病;⑥存在认知障碍;⑦酒精及药物依赖者。

以临床所用干预对策分组: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17例,年龄34-58岁,平均(46.2±10.3)岁,病程1-6年,平均(3.4±2.1)年;实验组中,男性13例,女性18例,年龄35-57岁,平均(46.8±10.1)岁,病程1-7年,平均(3.8±2.3)年。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针对性心理护理:

(1)分析心理特征[3]

①焦虑:神经衰弱病情反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多次治疗中患者难免会产生焦虑情绪,加之患者对神经衰弱知之甚少,容易胡思乱想。

②抑郁:该病病程长,会导致患者出现失眠、食欲下降等症状,病情反复时,患者难免会失去治疗信心,产生厌世心理。同时,患者治疗期间失去了人际资源,时常感到愁闷、孤独,久而久之患者就会对社会交际失去信心。部分家属不能理解患者,甚至对患者表现出反感、厌烦,这大大打击了患者医治信心,加重患者抑郁情绪。

③敏感:患者一般神经较为过敏,怕光、噪声,只在乎自身感觉,过分相信自己,不愿意倾听他人话语,且常常对一点小事耿耿于怀。

④自私:此类患者一般未患病前性格较差,患病后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自卑胆怯,缺乏自制力,常感情用事,遇到一点事情就容易发脾气,事后就会产生后悔心理。

⑤怀疑:只要出现轻微症状如恶心、头晕、乏力等,患者就怀疑自身患了重症,但检查时缺乏阳性体征,患者则会对医院检查结果、医师技术产生怀疑,认为是家属串通医师隐瞒真相,不愿意相信他人。

(2)制定针对性心理护理方案

①环境护理[4]:一方面,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安排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病房,如有条件,可为其提供单人房间,室内温湿度调节在适宜范围内,根据患者个人喜好,可在室内摆放油画、绿植等。提醒患者按时入睡,睡前为其准备热牛奶,叮嘱患者用热水泡脚,禁止饮用咖啡、浓茶等影响睡眠的饮品。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应做好人文建设,着统一服装,提供微笑服务,一切护理操作均遵循“以患者为中心”原则,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尽可能满足其需求。

②增加交流频次[5,6]:护理人员应增加探访频次,主动与患者沟通,每次交流时间≥0.5h,为了拉近与患者的距离,交流内容可从患者爱好、特长、生活小事入手,寻找患者感兴趣的话题,让患者感受到交流的轻松愉快。需注意的时,在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真诚交谈,切勿为了彰显自己的学识高谈阔论,或谈论一些神秘莫测的话题,交流时注意语调稍低,稍微放慢语速,语态要热情柔和,语言应保证通俗易懂且富有趣味性。护理人员不仅要关心、安慰患者,同时应善于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专注倾听患者主诉,并通过表情、眼神、手势、点头等表示自己有在倾听,从细节上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并与患者共同分析造成该症状的原因,探寻疏导方案,帮助其摆脱患者角色,树立治疗信心。

③情绪调节:患者情绪变化快,易受周围环境、事物的影响,故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语言等,评估其心理状态,及时予以安抚[7]。告知患者疾病发病机制、治疗目的及意义等,列举成功治愈案例,让患者看到治疗希望,并指导患者通过心理暗示法、放松法来自我调节情绪。

④兴趣培养:培养兴趣不仅能转移患者注意力,使其通过沉浸于养花、下棋、绘画等事物中,获得心理平衡,同时能陶冶患者情操,提高其抗应激能力,维持平和的心态。医院定期组织召开文娱活动,如唱歌比赛、做操比赛等,让患者在文娱活动中恢复社交关系,摆脱孤独、悲伤的情绪。

⑤家庭支持[8]:耐心向家属介绍神经衰弱相关知识,使家属能正确认识疾病,充分理解患者,劝导患者多关心、照顾患者,创造健康、温馨的家庭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使其更好地爱自己、爱他人。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表现观察[9]:采用正道堂神经衰弱自测量表对两组病情程度进行评估,评价指标包括自我控制能力减弱、烦躁不安、腹胀便秘、易激动、易怒、易伤感、与人争执、自私、激惹、与他人闹矛盾、回忆、敏感、孤独、疲惫、思维迟钝、头晕眼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弱、学习效率低、焦虑苦恼、恐惧、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神经症状、健忘、肌肉酸痛、失眠、多梦、精神萎靡、手脚多汗,符合计为1分,不符合计为0分。评分范围0-30分,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②疗效观察:完全控制:干预后临床表现评分下降程度超过95%;控制:干预后临床表现评分下降程度超过50%;基本控制:干预后临床表现评分下降程度超过20%;未控制:干预后临床表现评分下降程度不足20%或评分上升。完全控制、控制、基本控制患者占比表示干预总控制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 表示,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评估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临床表现评分变化情况观察

两组干预前临床表现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临床表现评分均下降,对照组下降程度较实验组小(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临床表现评分对比[,分]

 

2.2 两组干预效果观察

对照组干预总控制率为80.65%,与实验组96.77%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总控制率对比[n(%)]

3 讨论

神经衰弱症发病机理目前尚未阐明,有学者研究认为,在性格特征或躯体因素基础上,精神因素导致内抑制功能活动削弱和兴奋相对亢进,出现即易兴奋也易疲劳状态,削弱了对皮质下植物神经中枢的控制与调节作用而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该病发病因素包括[10,11]:①精神因素:目前多数学者研究认为精神因素是引起神经衰弱的最主要原因。引起情绪紧张和内心矛盾及压力的因素,使患者神经活动处于强烈而持久的紧张状态中,超过神经系统耐受限度导致发病。②躯体因素:感染、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等均有可能诱发神经衰弱。③性格特征:部分患者在患病前已经出现不良的性格特征,如自卑缺乏信心、敏感多疑、急躁易怒等,容易导致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弛张调节障碍。患者发病后会出现脑、躯体功能衰弱症状,严重者会影响患者社会功能,故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单纯药物治疗虽能暂时性控制患者症状,但心理压力在神经衰弱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医护人员给予患者心理问题应有的重视。

我院结合以往护理经验,分析神经衰弱患者心理特点,制定了个性化心理干预措施,干预后患者临床表现评分及干预总控制率均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这主要是因为[12]:①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能满足其修养需求,避免外界因素刺激加重病情;②合理应用技巧与患者交流,便于走近患者内心,了解其真实感受,并通过多种方式打消患者顾虑,为后续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③指导患者掌握自我调控技巧,有利于调节体液、内分泌、神经系统功能,让患者躯体、精神均得到放松;④培养患者兴趣爱好能将其从自怨自艾情绪中拉出,让其看到生活的美好;⑤家庭支持系统是重要的心理刺激因素,调和家庭关系能改善患者依从性,促进疾病转归。

综上,针对性心理护理在神经衰弱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倩. 神经衰弱的发病因素与心理护理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23):247-248.

[2] 玛力亚·哈布力. 神经内科临床患者常见疾病与危险因素分析[J]. 系统医学, 2018(10). 43-44+47

[3] 简毅荣. 神经衰弱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31):156-157.

[4] 刘静, 吕永刚. 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神经衰弱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5):89-90.

[5] Yan C, Hospital W M. Application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Neurasthenia Patients Nursing[J]. China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2017.

[6] 吴同静. 护理干预对神经衰弱患者的焦虑状况的应用影响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20). 366

[7] 丛燕. 心理护理干预在神经衰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1):243-244.

[8] Huiqiong G U, Neurology D O. Clinical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Neurasthenia[J]. China Medicine & Pharmacy, 2017.

[9] 王先华, 栾佳, 苏金虎. 神经衰弱患者记忆力障碍分析[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6(10):699-700.

[10] 刘艳丽. 护理干预对神经衰弱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分析[J]. 医药, 2016(11):00038-00038.

[11] Li B, Wu X, Deng B, et al. Prevalence of neurasthenia and its related multivariate analysis among population attending postgraduate exam in medical class[J]. Chongqing Medicine, 2015.

[12]Tang L P, Branch M.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Neurasthenia[J].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2018.

论文作者:徐静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  ;  ;  ;  ;  ;  ;  ;  

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神经衰弱患者的效果观察论文_徐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