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装配式建筑是一种环保型的施工方式,不仅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同时还具有着节能降耗的特点,但是国家装配式建筑发展较为缓慢,需要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和发展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本文从发展现状、制约发展的因素、发展对策三个方面入手,在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针对发展政策、技术条件、市场资源提出了具体可靠的发展对策,以此为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影响因素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面对如今土地出让费用的增加、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升、人口红利的消失及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住宅建筑产业化已成为产业发展的趋势,而住宅建筑产业化的突出环节就是装配式建筑。如何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完整性,减少构件加工程序,降低安装难度,提高构件安装质量,缩短安装时间,是影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下面笔者探讨了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发展问题和发展的前景,希望能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参考。
1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分析
装配式建筑是在生产地将建筑所需的各种构件,如梁、柱和支撑板等构件提前生产和预配好,再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施工,最终拼接设计而成的一种新型建筑物。在上世纪90年代,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受到一定质疑,主要是在针对装配式建筑的质量与使用安全方面,尤其是在抗震方面人们对装配式建筑的安全存在很大顾虑。在最近这些年,国家更加注重建筑环保和节能的要求,而我国传统的建筑行业耗费了大量的材料和劳动力,比如在钢材和水泥等建筑用材的使用量不断上升,建筑材料的使用消耗量从2013年多次居于世界第一位。同时还耗费大量的劳动力,劳动力使用成本不断增加,一些建筑能源随着耗用量增加,价格也不断升高。在这种现状下,建筑行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开始不断的探究新的建筑体系和使用方法,装配式建筑再次开始逐步发展起来,有的省市开始出台政策鼓励和扶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2我国装配式发展初期存在的突出问题
2.1装配式建筑建造技术不够成熟
装配式结构包括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结构、装配式木结构以及装配式混合结构。我国目前重点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装配式钢结构,但是建造的高度都不高。规范规定的最大高度是70米。但在我国人口集中、土地稀缺的大中型城市建造成本太高。因此在建造技术方面还有等进一步的发展。此外,装配式建筑相关技术规范体系以地方性的为主,而相关的行业标准体系建立还不完善,相关的专项设计、检验、验收规范尚未出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装配式建筑的推行和发展。
2.2专业型人严重不足
在装配式建筑中,墙体、阳台、楼梯等构件已提前制好,只需要少量额工人进行现场的定位、安装,使得建筑施工对于木工、泥水匠、焊工等工种人员的需求了大幅度减少,但是具备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专业人员又十分紧缺。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阶段都需要大量运用BIM技术、3D打印、VR技术等新技术,而这方面的建筑专业的技术人员也是严重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装配式建筑推广深度不够
虽然国家在近几年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都积极响应,但实施的力度不够,特别表现在三、四线城市参与度不高。当然每个城市的发展情况不一样,这个涉及多方面的原因,但如何贯彻、落实国家层面的政策也是必须要付诸实际行动的,否则,对国家整体利益是有影响的,和国家要求的精神是不一致的。如何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和试点城市的示范作用,是三、四线城市和一些偏远地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重要途径。
3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发展问题因素
首先装配式建筑行业缺少完善的政策,关于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政策性文件屈指可数,政策的落实性较差,缺少约束力。其次,在经济政策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漏洞,装配式建筑工程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实际上,国家并没有长效的激励政策,大部分建筑企业在面对高风险的经济问题时,往往不会选择装配式建筑工程。最后,相应的质量认证监管政策也不够完善,装配式建筑缺少统一的质量标准,建筑质量无法保证,装配式建筑工艺也就无法推广。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也是制约国家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在设计、生产、安装以及配套工艺上都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技术,技术上的缺失也对装配式建筑工程得到全面的发展。
4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发展对策
4.1建立完善的规范、标准体系
行业、国家规范体系的完善与否,能说明建造水平成熟与否。现阶段,重点示范城市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应用已落地开花,促进了装配式建筑建造技术的发展,这对行业、地区规范体系的建立具有促进作用。一方面,国家可以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让更多的高校科研人员参与到装配建筑的研发中,解决技术难题。另一方面,从已建成的项目中总结经验,获得有用的信息,加快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验收等相关技术规范。只有从国家和行业的层面建立较为完善的标准规范体系,才能有效的指导装配式建筑在全面范围内的推行应用。
4.2提升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建设速度
我国装配式建筑的产业链的建设,可在参考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装配式建筑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分析、考虑,推行结构系统、设备系统、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等的一体化设计,同时还应对设计方式的标准化、通用化进行推广使用,尤其是要提升对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的使用水平,实现装配式建筑全过程的专业化、信息化管理。此外,还应提升建筑领域各专业的协同设计、生产等能力,促进预制构件设计、生产的标准化、统一化与规模化,根据装配式建筑类型的实际情况对预制件进行分类,编制目录,以更好的满足装配式建筑的个性化要求。
4.3加强BIM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八大特点。相关从业人员应该积极应用BIM信息化技术,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利用“信息化”促进“构件化”,能够有助于实现住宅全生命周期部件质量责任可追溯管理,满足业主和设计师多样化的居住和设计需求。
结语
目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推广还是存在着很多缺点和不利条件,尤其是建筑质量和性能有待提高,建筑成本较高,设计和施工水平较为落后,对于装配式建筑产品的后期维护内容不过清晰成本较高等。虽然如此但是为了适应城镇化的发展速度,提高人们对于住房的满意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国家需要不断的完善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体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长远的发展规划,还有鼓励开发企业、设计生产和施工企业对于装配式建筑研究和推广。同时随着新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信装配式建筑能够更好的与新技术结合,不断的提高技术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得到人们的日益认可。
参考文献
[1]兰兆红.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
[2]中国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S].GB/T51231-201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3]雷建华.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7).
[4]刘耀华.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前景[J].陕西建筑,2016(6):1-6.
论文作者:张建,韩纪兴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7
标签:建筑论文; 国家论文; 技术论文; 构件论文; 体系论文; 政策论文; 城市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