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4 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70 例(A 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4 例(B 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时间、术中失血量等指标。 结果 A 组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显著优于B 组,P<0.05;但B 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A 组,P<0.05。关节功能优良率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均为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措施,对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应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骨折类型及经济条件选择适合患者恰当术式。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置换术;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043-01自1938年Wiles首次将不锈钢应用于全髋关节以来已有70多年的历史。近二十年来,金属、高分子生物材料以及假体设计的改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HTR)已经得到广泛的开展[2],其可以达到改善关节功能、缓解髋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近年来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保守治疗和各种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均有较高的骨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1],约只有四分之一的患者可恢复功能。目前,全髋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有移位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理想方法,但全髋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适应证在临床界尚存广泛争议,本文就近年来我院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比较,现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7月至2014年1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24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72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66.9岁,临床表现:髋关节活动后肿胀、疼痛、跛行,甚至不能行走。其中新鲜骨折101例,陈旧性骨折23例。按Garden骨折分型均为移位型(GardenⅢ、IV型)。124例患者中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70例(A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4例(B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临床表现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术前在积极治疗患者各项内科疾患的基础上,尽量控制全组患者的血压、血糖,使患者的身体状态尽快达到耐受手术的要求。拍标准骨盆X线平片及患髋正侧位片(包括股骨中上段),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新鲜骨折在伤后1~5d手术;陈旧骨折均采用股骨髁上骨牵引。
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髋后外侧切口,行全髋关节置换术70例(A组),其中骨水泥固定39例,非骨水泥固定3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4例(B组),其中,骨水泥固定28例,非骨水泥固定26例。术后常规抗感染6~7d,能有效防止感染发生,补充高蛋白物质、维生素并适当补充钙质,患肢皮牵引、固定中立值,术后第1d行股四头肌伸屈锻炼,2-3w后开始下肢非负重锻炼,非骨水泥固定组术后3个月患肢负重行走。
1.3 疗效评定对该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术后3年随访及随Harris评分进行比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3]。Harris评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以下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两比较应用两样本T检验,两组比较差异应用方差分析,分类资料则应用X2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通过方差分析进行两组差异统计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比较,F值=18.273,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患者平均出血量比较,F值=13.891,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F值=22.679,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
组别 手术时间(min) 平均出血量(ml)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d)
A组 80.7±18.2﹡ 382.8±75.2﹡ 15.6±2.3﹡
B组 70.5±21.6334.6±46.3 22.5±1.7
注:﹡A组与B组比较,P<0.05。
2.2 两组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3年,A、B组分别为(92.1±7.6)分、(87.9±4.5)分,差异无显著性, F=1.873,P >0.05。A、B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0.0%(63/70)、81.5% (44/54),A组显著高于B组,χ2=3.172,P>0.05。
3 讨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均确切有效,各有优缺点。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上只比较适合术后活动较多的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上适用于预期寿命较短、一般情况尚可、尚能耐受手术的高龄患者。本文结果表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后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显著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明显多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P<0.05。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适合术后活动较多的老年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较短、关节功能恢复好,可有效避免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但它也有明显不足,即手术时间较长以及术中出血量较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上其优点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较短,但其缺点是髋臼磨损易导致患者髋部疼痛及股骨头中心性脱位[4]。
综上所述,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上全髋关节置换术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为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选择上各有利弊,应谨慎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身体情况、经济条件等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以充分发挥每种术式的优点。
参考文献:[1] 黄少辉,何兴国,吴伟华.人工股骨头置换与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 吉林医学,2009,27(1):34--35.[2] 潘黎,和瑞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康复治疗[J]. 河南中医,2007, 27(7):85--87.[3] Mahomed NN,Arndt DC,Mc grory BJ,et a1.The harris hip score:comparison of patient se~report with surgeon assessment[J] . JArthmplasty,2001,16(5):575[4] 张化武,赵磊,彭树强,等.单极与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06,46(21):65-66.
论文作者:马海全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2
标签:股骨颈论文; 关节论文; 置换术论文; 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股骨头论文; 时间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