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初探论文

国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初探论文

国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初探

张洪茎

(山钢金融控股(深圳)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1)

[摘要]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主要目的是维护企业信息安全以及内外部经济活动有序开展,不管是内部控制,还是风险管理,两项工作的实施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国企的正常经营,因此企业内部要特别重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作用,应用正确的方法确保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为企业在市场中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提升竞争力。本文以国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为内容,分析两者的作用,并由此提出国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国企;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有效策略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要不断强化自身发展的能力,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其中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对国企必不可少的战略管理制度,对于持续性发展具有极其丰富的现实意义。企业需要就此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建构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并制定相符合的制度,促使在高效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作用下,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能够正常进行,并在市场中赢得较好的竞争力。

1 国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作用

1.1 增强经济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可以说能够在短时间里获取大量的运营资讯,从而保证企业内部的决策者能够时刻掌握最新的经济信息,为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防止了资产的流矢,促使经济核算更加的可靠和准确。另外,内部控制和分险管理也可以推动国企内部建立良好的审计平台,防止资源出现浪费现象,保证企业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

近年来,A市税务局将风险管理理念融入纳税评估工作,主动适应税收征管形势的改变,结合本区域工作特点,通过深入推进征管转方式,建立专业机构、完善工作机制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纳税评估工作的强化和提升(见图2)。

1.2 确保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能够正常运转

国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针对的是全部的经营活动,内部控制的内容具有多样性,而且风险管理涉及到经营风险、信用风险、财务风险等,所以完善的内控制度以及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制度除了确保企业内部经营活动顺利进行,还可以在各项经营业务中明确人员职责,有效把握企业工艺流程、审批程序以及监督等重要工作内容。纵使在经营期间出现了不可规避的风险,也可以在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下,及时、准确地制定解决方案,纠正错误。

科学管理中“标准化原理及培训员工”赋予管理者新的任务:“(1)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仔细研究,用以代替老的单凭经验的方法;(2)科学地挑选工人,并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3)与工人亲密协作,保证工作按科学原则去做;(4)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等的,而在过去,几乎所有工作和部分的职责都推到了工人的身上”。这种赋予管理者新的任务有很大的威力,有泰勒的追随者吉尔布雷斯对砌砖的动作研究为证。吉尔布雷斯通过仔细观察后发现:原来“砌砖的18个动作可以压缩为5个动作,有时甚至是2个动作”。节省了工人工作的很多时间和体力,并且他的这套动作研究方法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2 国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

2.1 企业内部建构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

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正常进行,并且发挥良好的效能,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理念是基础保障条件,同样也是一种有利的环境因素。风险管理理念是企业实施经营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开展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思想意识,这种思想意识和信念,除了深刻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业务开展的形式和文化氛围,而且还会直接决定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目标是够可以顺利、有效地完成。所以,国企内部需要构建科学稳定的风险管理理念,促使全体员工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作用。熟悉风险管理理念的构成要素,在开展日常经营活动中,不忘保持正确的风险管理意识,学习正确的方法来强化内部控制,尽力维护各项经济活动有序进行,获取较大的经济收益。

2.2 基于企业经营制定针对性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符合国有企业当前经济的发展状况,从宏观视角出发,站在全局的高度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制度。一方面进行纵向的树立,对国企不同业务的操作流程、细则等要素进行整合;另一方面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细化,健全中间业务,从而构建包含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以及道德风险在内的系统化风险防范机制,促使风险管理、业务发展以及内部控制三者之间能够相互作用,共同促使企业经济的发展。此外,制度的建立要保证能够发挥效力,必须在企业内部有效执行。所以需要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的理解,企业负责人发挥领导作用,自上而下推动这一制度的落实,全面、深入开展内控工作。同时,针对这一制度的开展,建立全体员工责任考核以及追求机制,促使员工个人的绩效能够和风险管理质量相挂钩。

2.3 基于企业发展战略健全内控风险评价制度

对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来说,内控风险评价不仅是检验这一经济手段是否发挥效力的标杆,同样也是保证这两项工作发挥实际价值的措施。一方面内控风险评价能够帮助管理者发现国企内部各个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制定解决策略;另一方面也能够推动内部控制体系向健全化的方向发展,对经营发展中出现的风险可以有效控制。而要健全内控风险评价制度,首先利用外部监督的力量,即纳入第三方参与机制,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进行评价和规制,企业则参照评价结果纠正内控管理中的不足之处。要注意的是,这一过程要积极配合,保证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其次内审部门要建立权威性,并且要独立于企业内部的其他部门,不断强化内部人员的审核水平,并逐步拓宽业务领域,确保国企内部多个环节都能够实现全面的审计,为有效的内部控制奠定基础。

4 结语

在市场环境多元,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国企内部实施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对于提高经济收益,增强竞争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日常经营活动以及经济核算中的价值,通过建构科学稳定的风险管理理念、针对性的制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健全内部风险制度等方法,获取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武达.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J]. 中国内部审计 , 2016(3):43-45.

[2] 丁海容.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J]. 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7(17):97-98.

[3] 陶欣. 关于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问题探讨[J].商 , 2015(18):22-22.

[中图分类号] C9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6-1995(2019)31-0228-01

标签:;  ;  ;  ;  ;  

国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初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