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我国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的误区与解决对策进行了探究,简要地介绍了家庭教育中教育观念落后、原生家庭的影响、隔代教育现象严重以及学前教育小学化等问题,并详细地说明了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理智教育孩子以及家长以身作则等解决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早期教育
前言:
学前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关键环节,这一时期的幼儿心智尚未成熟,正处于人格的塑造期。家长应该充分利用此阶段,通过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为幼儿塑造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其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
(一)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家庭教育观念落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忽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二是过度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
忽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经常出现在文化程度不高的家庭中,家长没有正确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幼儿在上小学之前接受教育的意义比较小,认为其能够听话即可,忽视了学前教育对幼儿心理和社交方面的影响;也存在一些认为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进行学前教育的家长,忽视了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1];有些家长只关心幼儿在幼儿园中学到理论知识,认为幼儿既然是上学,就应该掌握相关文化知识,因此在家中也经常让其学习,甚至为幼儿报名了补习班,以免幼儿输在起跑线上,想促使幼儿通过多学知识变得优秀,以便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有优势。
(二)原生家庭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模仿家长的行为。因此,如果家长自身的素质较差,且在幼儿面前完全没有进行掩饰,整天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不思进取、不求上进,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自然也不会成为一个勤劳刻苦、乐于学习的人。除此之外,如果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甚至将脾气发泄在幼儿身上,很容易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从而对其未来的人生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
(三)隔代教育现象严重
幼儿上幼儿园时正处于一个尴尬的时期,这时幼儿的父母通常还在为自己的事业而奋斗,但幼儿又没有自理能力,因此大多数家长会选择让家中的老人来照顾孩子。让老人照顾孩子存在许多问题:第一,老人通常会对幼儿非常宠爱,甚至是溺爱,这就导致老人在日常的生活中不会让幼儿接触任何劳动,幼儿在家中基本处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状态,使得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不利于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甚至上了幼儿园还不能独立的吃饭、上厕所;有些老人自身文化程度较低,对学前教育完全不了解,没有办法对孩子提供帮助;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基本是事事顺着幼儿的心意,导致幼儿的性格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考虑其他人的想法,缺乏团体意识。
二、解决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使家长对幼儿学前教育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家长的教育理念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认为幼儿年龄尚小,应该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因此对于孩子的诸多要求都尽量满足,甚至纵容孩子不上幼儿园;另一种家长则完全相反,他们认为幼儿园是给孩子未来的学习打基础的最好时机,在课余时间也会给孩子布置学习任务,甚至让幼儿去上辅导班。这些想法都是片面的,学前教育的真正目的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智发展,帮助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规范。家长在幼儿的学前教育中,不仅需要对幼儿的智力进行开发,同时需要向幼儿灌输正确的道德认知,为幼儿未来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家长应以身作则
家长是幼儿的启蒙教师,是幼儿家庭教育中的主要实施者,因此需要格外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日常表现。想要让幼儿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修养,最好的方法就是家长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使其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去感染幼儿:注意自己在幼儿面前的一言一行;整齐摆放常用物品;脱下的衣物叠好放在一起;应该做的事情立刻去做;答应幼儿的事情一定做到;尤其是在科技环境下,手机、平板对幼儿的吸引力大,因此家长应该对此问题加以重视,其中最重要的是自身不沉迷于手机和电视,给幼儿起到榜样作用等等。家长应该为幼儿做好表率,使自身的行为对幼儿造成影响,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修养。
(三)理智教育幼儿
学前教育是培养幼儿生活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比如家务劳动,现今社会中,很多幼儿在初、高中还未接触过家务,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幼儿在家中基本不会接触劳动,在进入幼儿园后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通常情况下,进园后教师都会组织幼儿进行劳动,使其能够拥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但是因为家长的溺爱,导致幼儿虽然在幼儿园中学会了劳动技能,在家中也没有机会进行劳动,使其将劳动视为幼儿园中的任务,认为在家里自己并不需要进行劳动,打消了幼儿劳动的积极性。因此,家长在家中应该给幼儿提供劳动的机会,让其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让幼儿帮忙拿碗筷、整理自己的玩具和书桌、将拖鞋摆放整齐等等。同时,家长也要在孩子劳动之后对其进行鼓励,使幼儿能够获得成就感,并积极进行劳动[2]。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家长难免有“望子成龙”的心态,但在实际生活中,每个孩子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成长时期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家长应该对孩子有足够的耐心,不要制定超出幼儿能力范围的任务,以免起到反作用。同时,在生活中家长应该给予幼儿足够的爱与关怀,但是需要注意不能过度溺爱,要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能力。
(四)抵制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
一是抵制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幼儿园应定期举办活动,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教学理念,争取能够做到互相理解。例如,举办家长开放日,让家长来幼儿园参观幼儿日常的学习与游戏,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督管理,对幼儿园的课程和作息时间进行严格的规定,并对违规的幼儿园给予严厉的惩罚,避免某些幼儿园通过加入小学课程来吸引家长。二是坚持在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小学“零起点”教学是基于学生学科知识零基础的一种教学安排,它强调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安排教学进度,开展教学,杜绝教学过程中出现拔高和超前教学倾向。严格课程设置。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关于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要求,按规定开齐课程,上足课时,严禁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明确教学标准。小学起始年级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方案和计划,要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并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规范教学,不得随意提高教学难度,加快教学进度。规范作业布置。小学一年级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改革评价方式。小学一年级只在每学期期末举行一次语文、数学学科监测,不得公布考试成绩,除此之外不得组织其他任何类型测试。三是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
结论:
综上所述,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都是不可逆的,童年时期养成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在未来的生活中是很难被改变的。因此,家长应该对幼儿的学前教育予以充分的重视,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为其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幼儿建立起健全的人格,进而促使其健康成长,获得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凯丽.学前教育中的家庭教育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51.
[2]赵文琴.学前教育的家庭教育误区与应对策略[J].考试周刊,2018(02):188.
作者简介:朱红(1978.12-),女,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人,职称:小学高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论文作者:朱红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幼儿论文; 家长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孩子论文; 幼儿园论文; 家庭教育论文; 锦州市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