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国可持续消费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论文,当代中国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全球关注的重要话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同的国家由于发展背景有明显差异,对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方式的理解各有不同,但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却是人们的共识。因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是控制人口、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尤其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控制人口增长、缓解人口膨胀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主要受制于两个因素,一是人口总量的多少,人口越多,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越大;二是人们的消费方式和规模,人们消费量大,消费方式不合理,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压力就大。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中,控制人口合理增长的意义已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但消费方式和规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所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不能不对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方式进行研究,不能不建构和实施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
(一)
可持续消费模式是对那种毫无顾忌、毫无节制地消耗物质财富、自然资源的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的否定。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是和把发展视为单纯的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密切相关的。这种以经济增长为唯一目标的发展观,不仅需要以对资源的高消耗来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且必然要以生活资料的高消费来刺激经济的高速增长。因此,资源高消耗的生产模式和生活高消费的消费模式就成为现代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基本特征。高消费的方式耗费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而且无节制的消费带来了大量的生活废弃物,形成了对废弃物排放需要的自然环境容量的巨大压力。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步较晚,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们的消费水平、规模比发达国家小得多。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也出现了把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作为追求目标的倾向。物质的贫困曾将中国人束缚得太久,改革开放、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物质产品的丰富,为国人释放被压抑的物质消费欲望提供了基础,也导致了某些人消费欲望的膨胀。加之追求利润的企业又以铺天盖地的广告、五光十色的促销手段刺激着人们的消费欲望,使社会生活中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和规模成为一些人追求的时尚,消费的示范效应又使这种不合理的消费对社会消费趋势起着导引的作用。虽然,从社会再生产角度看,作为其重要环节之一的消费具有承前启后的效应,生产决定消费,但消费又为生产创造需求,为生产提供市场。在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消费的“瓶颈”制约作用不可低估,抑制消费需求,必然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但是,社会消费模式的不合理,不仅会导致享乐主义蔓延滋生、奢侈之风弥漫社会,更重要的是不合理的消费模式制约着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国家,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异常尖锐,更需要合理的消费模式。
用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取代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也就是要把消费纳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采取符合自然生态演化规律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行为和方式。针对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基本内涵包括:
1.适度的消费规模 消费规模是指个人消费物质资料的多寡,它在决定社会总消费量上有与人口数量同等重要的地位。人类消费与动物消费的一个根本差别在于:动物基本只有食物需求,而人类不仅有食物需求,还有非食物需求。人类的非食物需求固然可以促使人类自身的体力智力得到发展,但由于非食物需求不受人类生理条件限制,可以无限制地提高和增加,这就必然对资源的消耗形成巨大的压力。在不可持续消费模式中,高消费是其重要特征。当今社会,由于物质财富分配不均,尽管还有许多人为贫困所困扰,但仍有许多人花天酒地,消耗了无尽的资源和财富,造成了消费中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的加剧。尤其在发达国家,财富富有和商品充裕,使不少人的生活消费毫无节制。其中绝大部分并非用于满足维持人类生命的有效延续和促进体智的正常发展的需要,而只是用于满足不健康的感官享受和畸型的摆阔心理。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这种过度的消费,如超过饮食量的酒席,频繁不断升级却并不能发挥应有消费效用的礼品,只是为了满足占有欲、更新欲而不断购买更新的商品……也不断出现并有扩大之趋势。固然多余的消费可以为企业产品找到更多出路,但是对社会消费总效益没有增进的生产本身就是一种浪费。多余消费造成资源的过多损耗,则会损害经济发展的后劲。因而,从可持续消费的角度就必须对消费的规模进行控制,以一种自觉调控、规模适度的消费模式取代目前盲目发展、无限膨胀的消费模式。适度的消费规模是可持续消费模式的特征之一。所谓适度:一是指消费水平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避免超前消费;二是指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为基准,在不降低消费本身的质量和数量水平的前提下,排除由于非经济因素造成的多余消费。
2.合理的消费结构 人们的消费行为通过各项消费支出表现出来,由此形成了人们消费结构。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对不同的消费资料的消费所形成的比例和组成关系。如果说高消费主要属于工业发达国家消费特征的话,消费结构不合理则是世界各国存在的共同问题。消费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享受型、攀比型、形式化的消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过大。如在居民消费支出中,追求时尚盲目攀比的高档消费品支出、住房装饰支出、生丧婚嫁、节日庆典活动中的请客送礼等形式化的支出、人情消费占家庭支出比例较大。而有利于自然生态演化规律和社会成员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绿色产品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在整个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仍然过小。例如我国城镇居民精神文化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平均水平不超过10%,比之发达国家差距太大。不仅如此,国民精神文化消费内部结构失衡也颇严重,突出表现在娱乐性消费、消遣性消费支出所占比重过大,而为提高自身科技文化素质的读书看报消费支出有限;此外一些腐朽性精神文化消费,如色情消费、博奕色彩的消费也存在。
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就要求对不合理的消费结构进行调整。这种调整的总原则是:在总体消费中,增大精神文化领域的消费比例;在物质消费中,逐步降低非必需品的消费,引导住房消费,增大绿色产品的消费比例,把对环境社会有害的灰色和黑色消费控制在最低限度,整体消费水平与经济、社会、自然的发展相适应,消费结构趋于平衡、合理。
3.健康科学的消费方式 用科学知识来指导、规范消费,形成健康的消费方式是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又一内容。消费方式即人们在消费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消费方式通过人们日常生活中对衣食住行的选择和要求表现出来。在人们日常的吃穿住行中,常识与科学知识的不一致、回归大自然与人们想往的高度物质文明生活的矛盾处处可见。“民以食为天”,食物消费为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一位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吃饱之后关注的是如何吃好,然而许多人却选择了不科学的违背自然生态演化规律的“吃”的方式。吃喝求鲜求奇求贵成为时尚,山珍海味、珍稀动物,无所不吃,满足了“口福”却带来了生态的失衡;被当作享受潇洒生活方式内容的抽烟、喝酒,既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更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据有关部门统计,全世界烟民已逾11亿,每年吸掉香烟6万亿支,倘若把这11 亿个“烟囱”聚集在一起那毒雾之害绝不亚于印度博帕尔的外泄有毒气体。而酒的生产是以粮食为原料,我国每年生产白酒所耗费的粮食可供北京这个1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3 年多所需全部的口粮数。对我们这样一个因人口增长造成粮食压力增大的国家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此外,在穿、住、行方面的追求豪华、讲究排场,以及大修坟墓、大建祠堂、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甚至各种迷信活动的愚昧消费等不当的消费方式有所发展,勤俭节约被视为守旧,铺张浪费反成时尚。随着人们富裕程度的增加和生活水准的提高,消费需求必然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由简单稳定向复杂多变发展。这种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商品的多样化,体现着经济社会进步中带有实质性的变化。但过度消费和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引起的负效应,将给社会的持续发展造成隐患,因而必须用健康、科学、有利于社会持续发展的消费方式来取代。
健康科学的消费方式是指一种既有利于社会成员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丰富生活情趣,并且消费行为不致于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浪费的消费方式。如在食物消费上从一味追求精细、高档珍稀食物向追求营养平衡防止污染物质进入人体方面转化;在住宅消费上从追求室内豪华装饰到重视住房的通风采光、减少建筑材料的污染辐射作用、避免家庭消费活动对室外空气的污染方面转化;在服饰消费上,从追求高档、华贵、时髦的服饰,向更加重视服饰的美观、适用、自然、更多的选择生态服饰方面转化;在“行”上更多的选择节能型和无公害的绿色交通工具。
(二)
可持续消费模式对缓解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重要的问题不仅在于提出可持续消费模式,更在于这一消费模式能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跨世纪国略中人们的消费行为。人们的消费行为总是受一定的消费观念所支配。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实施推广,首先依赖于人们在观念上对它的认同。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消费看作是个人的事,采取什么样的消费方式,取何种消费结构完全凭个人需要和喜好,很少想到要从社会的角度,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来考虑自己的消费行为。其实,人们的消费活动不仅要将其置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考察,也要将其置于整个社会生活的背景中分析。对人们的消费行为是否合理历来有着不同的评价:从伦理道德角度进行评价,传统的观点总将节俭归之于善,个人的消费支出以越节俭越好,将奢侈归之于恶,因为它使人多欲,所有的恶行都从奢侈发端;而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评价,则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孟德维尔在其所著《蜜蜂的寓言》一书中以一群蜜蜂为比喻,说在蜜蜂的社会中,当奢侈之风盛行时,社会各行各业都兴旺,而当节俭之风代替了奢侈之风时,社会反而衰落了。因此他认为:个人的劣行就是公共的利益,个人出于利己心而追求快乐、享受与利益时,反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本世纪30年代凯恩斯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开出的药方也是鼓励消费和增加投资。他也认为浪费和奢侈固然道德上是劣行,对社会却有好处,节俭和储蓄固然是一种美德,但却对社会不利。二战后,随着凯恩斯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在资本主义世界得到普遍推行,无节制地消耗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的消费主义在西方国家盛行。
究竟如何评价人们的消费行为,简单地肯定或否定一种观点都是不全面的。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对社会生产的作用决定了我们不能不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评价人们的消费行为;但消费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虽然个人的消费行为是个人根据自己的目标、需求来决定,不同的消费主体因需求、生活方式、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其消费行为合理性的评价标准必然不同,不能简单地把消费水平的高低作为评价标准。但是个人的消费行为也有社会效应,它关系到因个人的消费行为而消耗的资源是不是使社会资源总量的供应更紧张,从而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或个人的消费行为所形成的废弃物是不是对净化废弃物所需的环境容量形成了更大的压力。这就意味着个人的消费行为也关系到对别人目标和利益是否有损害,因而就有着伦理评价的问题。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辩证的思考,这种辩证思考的实质就是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评价人们的消费行为,要求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不仅是从自身的目标需要来考虑消费,而且要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角度来衡量自己的消费行为。显然这种和以往不同的消费观念要为大多数人认同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是需要通过大力的宣传教育来引导的。这种教育引导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
1.政府号召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包括号召、倡导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方式。如英国政府为倡导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消费,出了一本小册子发给全国消费者,倡议和要求大家购物时买绿色产品,不买至少是少买非绿色产品。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广大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生态消费意识,二来也可以调动消费者向企业施加压力,促使企业更多的生产绿色产品。政府的积极倡导使英国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乐于选择无污染的绿色产品。相比较,我国政府在这方面倡导的力度还不够。各级政府下了各种不同的“红头文件”,却几乎没有专门倡导和推行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政府号召,对群众的思想行动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应该重视和加强对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倡导,通过积极号召使更多的人理解接受这一消费模式。
2.大众传媒的宣传引导 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对人们观念、行为方式的变化起着导向作用。虽然在当今及未来的社会中不会出现强迫性的消费方式,消费者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一定的消费行为。但消费者的意愿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大众传媒舆论宣传的影响。当今社会的许多消费流行往往都是营销者利用大众传媒为消费者创造出令人动心的消费理由来把消费者潜在的控制压抑的消费欲望调动起来而实现的,大众传媒在引导消费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持续消费观念要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必须借助大众传媒的宣传引导。这是长期而有效地抑制不可持续消费模式、推行可持续消费模式的“软”措施。传播媒介不应当屈从商业利益、对不当的消费方式起推波助澜作用,而应着力宣传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广播、电视、报刊应开辟可持续消费专栏,聘请专家学者介绍可持续消费知识、剖析不可持续消费模式对人和环境的危害,对社会生活中不良的消费方式、行为予以批评曝光。
3.在学校教育中增加可持续消费的内容 人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一旦形成,其改变是比较困难的,需要大力的教育引导。而儿童和青少年由于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并末定型,可塑性大。青少年不仅是下个世纪我国经济建设的主体,也是消费的主体。青年人接受了可持续消费观念,并采取了科学合理的消费行为,才有可持续消费模式的真正落实。所以可持续消费观念的教育引导,青少年应作为重点。这就必须在学校教育中增加这方面的内容,通过学校的教育引导,使可持续消费内化为青少年普遍的消费观念。
(三)
可持续消费模式的落实,除了依赖于消费观念的变化带来的消费行为的改变外,还需要有一些“刚性”的手段和措施来促使这一消费模式的实施。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使可持续消费模式得以落实的手段和措施有:
1.推行支持绿色产品生产和消费的政策体系 可持续消费模式的重要内容是通过更多的消费绿色产品来减少消费所造成的人和自然环境的矛盾。绿色产品是一种无污染或低污染的产品,在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基本上不会引起新的污染。因而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能大大减少生产和消费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绿色产品的生产、消费。1988年加拿大、日本、美国等开始实施绿色标志,1992年欧盟国家又率先实施环保认证制度,让消费者能识别产品的环保品质,同时鼓励厂商生产低污染的绿色产品。我国的绿色产品最先在食品行业出现,1989年我国农业部开始实行绿色食品标志制度,1993年我国开始推行环境标志制度,并对6种产品首先实施环境标志制度。 1994年5月17日我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成立, 标志我国绿色工业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但目前我国绿色产品的生产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范围还是数量差距都很大。要促进我国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还需要政府在政策法律上的支持。
由于种种原因,绿色产品的生产还末形成规模,因而与普通产品相比不具备价格优势。拿冰箱来说,从环保上看,冰箱使用氟里昂会破坏大气臭氧层。而臭氧层的破坏会对地球上的人类和生物带来巨大的危害。所以无氟冰箱取代有氟冰箱是环境保护的必然趋势。但目前无氟冰箱的价格高等于有氟冰箱;显然,这种只能产生环境效益而不能给消费者带来直接好处的绿色产品为消费者所接受,一方面有赖于消费者观念的更新、生态消费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在目前条件下更多的还要依赖于政府对生产绿色产品企业的支持。政府应直接以降低税收、减少上交利润的方式鼓励企业更多的生产绿色产品、降低绿色产品的价格,使其以同样的价格优势以及环保效应,为更多的消费者所接受。
2.加强廉政建设来控制消费活动中对资源的消费 消费中的浪费,如大吃大喝、购买高档奢侈但又没多少实用价值的产品、日趋升级豪华的“公车”等,常常是由于公款消费所致。这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而且产生了十分有害的“示范”作用,使社会的奢靡之风蔓延,必须通过加强廉政建设对这些不当的消费行为进行控制。如,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工作用餐招待标准,定期检查、公布招待费用;对于用公款进行色情消费、博奕色彩消费给予严肃的党纪政纪处分;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领导干部用车的标准,提倡领导干部坐班车、公交车。
3.通过法律、行政、财税等措施对居民不良消费行为进行有效控制 在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中, 消费结构和方式的不合理还是较普遍的现象。这除了要在观念上加以引导外,更需要一些硬的措施对人们的不良浪费行为进行控制,具体有:
对烟酒这种非生存发展所必需且又对人体有害的消费方式,就应通过大力开展戒烟运动,规定商店、车站、医院、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商店禁止向18岁以下的青少年出售烟酒,违者给予相应的处罚;鼓励学校创建“无烟学校”。
开征筵席税,对居民消费中的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现象进行约束;要求餐馆普遍对用餐者实行“吃不了兜着走”和“按剩余菜肴的多少加倍收费”等办法,促使消费者根据需要量来消费食品;对为了谋利而不制止顾客浪费性消费的餐馆,要进行经济处罚。
对城市居民购房进行室内装潢造成的资源浪费,可分别向出售房地产的公司和居民个人收取因浪费资源和带来建筑垃圾须交纳的费用。这样一来可以促使房地产公司在建房时更多地考虑到居民美化居室的需要,或提供毛坯房,减少居民购房后重新装潢造成的资源浪费;二来可降低居民追求室内豪华装修的热情,使室内装潢向美观、适用、自然方向发展。对农民建房用地进行严格管理,大力推行农村居民楼建设,以减少土地的占用。
用行政强制办法改变传统殡葬消费陋习。在大力提倡厚养薄葬的同时,严格禁止棺葬;对火葬后骨灰存放的用地也必须进行严格控制。
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农贸市场、商店、快餐业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泡沫饭盒等造成的“白色污染”的管理。农贸市场、商店要尽快限制不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用可降解塑料膜制品来代替,或用可以回收利用的纸制包装袋来代替。要求快餐业承担一次性饭盒的回收处理的责任,尽快在全国铁路列车上推行纸制饭盒。
4.有目的地开放和扶持文化消费、旅游消费、绿色交通等消费项目按照恩格尔定律,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就会下降,用于其他方面,如服装、交通、娱乐、卫生保健和教育等的支出以及储蓄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将会上升。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居民用于食品之外的支出日益增多,导致了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要使这种变化朝着符合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方向发展,还需要政府有目的地开发和扶持一些消费项目。
(1)大力扶持文化消费项目,增加居民文化消费的力度。 如增加教育投入,为更多的成人提供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在税收、政策上给予出版业以支持,来降低图书、报刊价格;大力发展情趣高雅的文化娱乐活动,对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在征地、税收方面给予政策性倾斜。
(2)积极组织旅游资源的开发,带动居民的旅游消费。 我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因开发力度不够以及消费观念的原因,旅游消费这种既投入大自然怀抱,又能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消费项目并没引起广大消费者重视。政府应在这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加强对旅游业的管理,以美的旅游景点和美的旅游服务来吸引居民的消费。
(3)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和人口环境状况看,居民拥有“私家车”来满足其交通消费的需要还不现实。而且现代交通也是造成现代社会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汽车消耗的能源在非再生能源消耗中也占有较大比重。因而,从可持续消费的角度来看,应该控制私人汽车数量、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以及选择使用节能型和无公害的绿色交通工具。政府应把扶持和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当作落实可持续消费模式的重要内容来抓,增开公交线路,实施“公交优先”,使城市公共汽车方便、快捷,吸引更多的居民选择公交为交通消费方式。对城市小汽车的尾气排放进行控制,推广用液化石油、无铅汽油作燃料,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以上消费项目的开发、扶持,将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促进可持续消费模式的落实。
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我们既要鼓励适度消费,以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也要从社会可持续发展角度,对消费进行引导,使人们通过消费能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给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留下充分的资源和环境条件。
收稿日期:1998—09—24
标签:消费结构论文; 消费观念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资源浪费论文; 政府支出论文; 控制环境论文; 消费社会论文; 可持续发展目标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