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云阳人民医院 212300)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均有明显的下降,相比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心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患者具有干咳、头晕等轻微不良反应。结论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能有效维持血压正常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缬沙坦;马来酸依那普利;高血压;临床疗效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病,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为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目前临床上90%以上高血压为原发性高血压,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血压升高且病因尚未明确。不同的病人患高血压可能会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其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最常见的是头晕、头痛、心悸、疲劳、颈项板紧等,在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后发生血压升高,通过休息可以恢复正常。但随着病程延长,血压将会明显出现持续升高的现象,并逐渐出现各种相应的症状,如剧烈头痛、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神志不清等,甚至会引起严重的心、脑、肾等多器官的损害与病变[2]。因此高血压患者科学合理的降压进治疗,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观察分析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男65例,女35例,平均年龄56.9±3.3岁,平均病程7.65±2.3年。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1999年WHO国际高血压学会制定的高血压标准,即血压≥140/90mmHg,并都排除有患有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疾病[3]。同时,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病程、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的对比,具有可比性,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本次研究前的7天之内,均停止服用各种降压药物,然后再分别使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进行治疗,10mg/d,一日一次;观察组患者采取口服缬沙坦的方式进行治疗,40mg/d,一日二次,连续治疗一个月之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心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3疗效评定
以卫生部规定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中的高血压标准为依据[4],将患者的治疗疗效分为以下三个等级:(1)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同时血压水平无明显变化;(2)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好转,收缩压下降>30 mmHg或舒张压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 mmHg;(3)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舒张压降至正常或下降>20 mmHg。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百分数或是[n(%)]来表示,用t来检验,计数资料用X2来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压与心率变化的对比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均有明显的下降,相比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心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压与心率变化的对比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经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的情况发生,而对照组患者有4例干咳、3例头晕的情况发生,但均在可耐受范围之内。同时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没有肝、脑、肾等器官的病变以及血脂、血糖与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发生。
3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它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因素、精神和环境因素、生活习惯、年龄因素以及药物影响等有关,具有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抗高血压类药物,能选择性地有效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AT1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血管收缩以及醛固酮的释放,降低血压[5]。本次研究通过对比的方式,探讨了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其中,使用结沙坦治疗组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明显下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也很少发生,由此可以看出使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诉,使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能有效的维持血压的正常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玉玲. 对降压药在我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应用情况的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4,(02):102-103.
[2]王文令. 颉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A]. 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究会、中华高血压杂志社.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学术交流会(上海站)论文汇编[C].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究会、中华高血压杂志社:,2015:1.
[3]杨俊敏. 氯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156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09):2159-2160.
[4]于立涛,王秀英. 联合应用颉沙坦和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14,(23):35.
[5]刘志海.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保护的临床分析与研究[J]. 中外医疗,2012,(32):76+78.
论文作者:张淼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6
标签:患者论文; 高血压论文; 血压论文; 两组论文; 疗效论文; 统计学论文; 治疗高血压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