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抗生素;合理运用;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吗]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4-WJK
抗生素是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够干扰其他生活细胞的发育[1]。近年来,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及致病微生物感染类疾病,通常情况下不会产生严重副作用。现阶段,我国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70%,是欧美国家的2倍,但真正需要使用的不到20%[2]。滥用抗生素一方面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促使耐药菌产生,导致发生药源性疾病。因此,合理运用抗生素是关系人们健康安全及社会稳定的重要事件,我院近年来积极参与抗生素合理应用管理,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归分析本院2018年4月-2019年2月采用抗生素干预治疗264例患者住院病历,其中男174例,女90例,门诊148例,急诊116例;患者年龄(8-78)岁,平均(45.23±7.81)岁。抗生素的合理运用为[3]:(1)患者经过病原学检查后方可用药,若用药,应先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2)对抗生素的药效学及药动学特点熟练掌握,以保证做出合理的用药方案;(3)适时依据患者具体的病理状态、生理、肾、肝及免疫功能状态对用药方案做出及时调整。同时,在对患者用药的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给药方法、给药途径及用药的剂量等,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1.2 方法
我院药剂师根据我院的具体情况,严格遵循卫生部下达的有关抗菌药物使用要求,对抗生素使用情况采取了诸多管理措施。具体如下:(1)建立药品管理委员会。制定和进一步完善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规章制度,监督和调查院内给药情况、细菌耐药性动态、院内感染情况等,针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个人和科室给予相应的惩处。(2)规范抗生素使用。药剂师每日上午参与定点查房,核对患者有关用药信息,一旦发现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情况,要立即与主治医师沟通,以患者自身特点及抗生素特性为依据,共同商讨相应解决方案。临床药剂师一同开展处方点评,对重复给药、无适应症用药及不当联合用药等情况,采取特别指正点评,在质控科的配合下,将合理使用抗生素与医疗质量管理相联系,实行院内通报制度,将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项目。(3)参与指导用药。共同检测抗生素的耐药性,以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进行临床给药,药剂师与院内检验科和感染管理科共同协作,定点定期将重点科室细菌耐药性消息及常见病原菌分布告知给各科室,药剂师应实际需要参与会诊及病例研讨会,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及用药,详细记录患者用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情况,联系临床医师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同时药师结合患者临床检查结果,对给药方法给出指导性建议。(4)加强宣教。定期进行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对抗菌药物药理学、临床疗效、药效学、副作用以及细菌耐药性等进行系统性培训,帮助临床医师及时有效更新抗菌药物有关知识,进而促进合理用药[4]。及时审核使用抗菌药物病历档案,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有关责任人给予惩处。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干预前后抗生素使用情况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况。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 )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
通过干预后,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使用天数、人均抗生素费用、人均药品总费用、细菌学送检数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干预前后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
n 抗生素使用例数[n(%)] 抗生素使用天数(d) 人均药品总费用(元) 人均抗生素费用(元) 细菌学送检数[n(%)] 平均住院天数(d) 干预前 264 143(54.17) 9.25±1.42 2518.6±601.8 786.4±182.3 74(28.03) 10.45±2.01 干预后 264 121(45.83) 6.23±1.11 1805.7±376.4 482.4±109.6 100(37.88) 7.85±1.56 T/x2 4.764 22.960 21.106 25.767 9.336 13.393 P <0.05 <0.01 <0.01 <0.01 <0.01 <0.01 2.2干预前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况比较
经干预后,抗生素各种不合理使用情况均明显少于比干预前(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况比较[n(%)]
n 无指征用药 用药时间不当 用药剂量不当 重复用药 不合理联用 溶酶不当 干预前 264 77(29.17) 164(62.12) 48(18.18) 34(12.88) 26(9.85) 21(7.95) 干预后 264 29(10.98) 74(28.03) 26(9.85) 3(1.14) 11(4.17) 1(0.38) X2 / 18.763 43.596 5.273 35.147 5.667 13.256 P / <0.01 <0.01 <0.05 <0.01 <0.05 <0.01 3讨论
抗生素具有强有效的杀菌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干扰蛋白质的合成及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其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致使出现一些不合理用药情况,现在国内滥用抗生素情况较为普遍,致使细菌耐药性蔓延,现已成为严峻的问题[5]。在临床中,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生素对敏感性的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肝肾功能损伤、菌群失调、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二重污染、细菌的耐药性增加,影响疾病的救治,甚至会导致死亡。因此,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不容小视,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各种抗生素相应药学特点和抗菌谱,医生根据临床适应症正确使用抗生素,当需要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或广谱抗生素时,要密切观察真菌感染和抗生素相关腹泻,追查尿、便、痰内是否有菌丝出现,严格控制广谱抗生素的剂量和时间[6]。我院积极管理抗生素的使用,制定相关用药及处方点评制度,及时检测和评估临床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而抗生素临床应用综合干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研究中,干预后,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使用天数、人均抗生素费用、人均药品总费用、细菌学送检数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经干预后,抗生素各种不合理使用情况均明显少于比干预前(P<0.05)。这表明,通过药剂师的临床协作干预,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效,可协助医师完善抗生素的使用方案,减少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事件,减少了患者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近年来,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及致病微生物感染类疾病,抗生素是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临床中药剂师对抗生素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控制耐药菌的出现,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品质,提高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涛,樊点莲.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合理用药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2):278-279.
[2]汪元元.抗生素合理应用情况分析与循证药学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4).
[3]王曼莉,王颖,张文宝,等.夯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势在必行[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7,42(12):1023-1026.
[4]张利利,郝敏.抗生素在妇产科中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8,10(6).
[5]肖海霞,余新海.某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分析[J].安徽医药,2018,22(7):1405-1407.
[6]张琳,杨波,王来成.350例儿科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7,14(9):559-561.
论文作者:冯杰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抗生素论文; 患者论文; 情况论文; 不合理论文; 药剂师论文; 药物论文; 细菌论文; 《药物与人》2019年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