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研究论文_陈君

探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研究论文_陈君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东分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近年来,地震灾害频发,建筑结构的抗震性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当前,在建筑土木结构设计当中通常都要求其与抗震性相结合,从而提高其结构的抗震能力。在进行土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按照相关的设计准则来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从而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保证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文从抗震结构的必要性及其设计原则方面,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不同的抗震类型以及提高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抗震性的措施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抗震

1抗震结构在土木工程设计中的必要性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地壳运动到一定程度产生的剧烈地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安全与稳定造成的巨大的影响。从有关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地震这种自然灾害不仅发生次数多,波及范围广,而且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使整个社会都承受了巨大的恐慌。其中,建筑物的大面积崩塌,是导致这些损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过程中,提高对土木工程设计中抗震结构的重视程度,从整体上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相关人员未来努力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有效减轻地震对建筑物影响的最佳方式。

2影响土木工程结构抗震性的因素及问题

2.1建筑结构体系

要想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一定要选择适合的建筑结构体系,这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在进行抗震设计的时候,对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建筑结构有具有一定的余度,不可以因为个体建筑对整个建筑造成影响,倘若建筑物的局部遭受到破坏,就要确保结构的抗震性能不受到影响。

2.2建筑场地

土木工程的具体建筑场地是影响工程结构抗震性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很多地区都处在地震多发带上,而各地具有性质迥异的地质情况,这些不同的情况会严重影响工程的抗震性能。而地震一旦发生在土层较为松软的场地中就会加剧地震对建筑的破坏性,从而导致严重的损失。

2.3抗震设计的结构不够合理

抗震设计结构的合理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尽管有一些设计人员对抗震设计进行了充分考虑,但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促使抗震设计结构与是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从而就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并且没有达到抗震设计的效果。

2.4对抗震设计的认识不够

进入本世纪以来,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行业呈现出了迅猛的发展趋势,其中土木工程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现实土木工程的设计中,设计人员过度重视建筑的实用性,而对抗震设计忽视。同时在抗震设计方面,实用性一直没有得到提高,并且没有对抗震设计引起高度重视,仅仅是在地震发生之后,才开始对其引起重视。针对这样的现状一定要不断提高设计人员对抗震设计的认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3提升土木工程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与方法

3.1优化抗震设计理念

由于土木规模和结构的复杂性,要想实现结构设计的抗震性目的,就需要具有良好的先进的设计理念来支撑具体的设计。结构设计需要经过严密的计算才能保证其抗震性能的发挥。而先进的设计理念可以帮助设计人员筛选合适的设计方案,判断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因此在土木工程的结构抗震性设计中要充分重视设计理念的运用和更新,从而保障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促进工程结构施工的进度,保障施工质量。

3.2提高土木工程抗震结构的合理性

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主要依靠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来转化地震时所产生的作用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土木工程抗震结构的设计中,务必要重视此问题的重要性,确保抗震结构的合理性与稳定性。良好的建筑结构设计应当能够使建筑物通过抗测力,从而形成双向固定结构,从而使梁、植株以及墙体之间能够处在同一水平轴上。如此一来,建筑物在地震到来时,因其作用力出现剪弯力破坏,应确保墙体与梁之间的变形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此外,在梁设计的过程中,应遵守强柱弱梁的原则,从而有效的提高墙体各个部位的承载能力,从而使其抗震性得到良好的发挥。

3.3按抗震等级对土木工程结构进行划分

地震根据等级不同,产生的破坏力也不同。因此,在土木工程抗震结构的设计过程中,要分别对梁结构与强结构进行处理,并根据当地地震历史情况分析,使其满足该地区最高等级地震的抗震能力,从而确保建筑物整体结构的适用性与稳定性。与此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钢筋混凝土在地震时的承载力与延展性。建筑物延展性的提升,有助于建筑物中各构件强度与刚度方面的提升,使建筑物抵抗地震作用力的效果增强。如此看来,在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中,要有效的提高同层之间柱的抗震能力,务必要确保其梁端与柱端的塑胶行,使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3.4重视工程场地的选择

在选择结构施工场地之前,设计人员首先要考核整个工程场地,分析工程施工场地的状态,同时在确定场地时要对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地形以及场地的地质条件进行细化并充分的考虑,要避开凹陷、滑坡以及断层的地段,若必须在这些地段上进行施工则要进行有效的安全防护,从而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3.5在土木工程的地基中使用特殊的防震材料

在土木工程结构当中使用隔震材料主要针对其地基进行的,这主要是为了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伤害。建筑地基在传统的抗震处理当中通常是在其底部进行黏土以及砂子的铺设,这种方式虽有一定的抗震效果,但是却未有效的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当前,在进行土木工程结构地基抗震处理当中,传统的砂子和黏土已经被现代沥青所替代,这就有效的提高了地基的抗震性能,从而降低了地震灾害对结构的影响。

3.6确保抗震线的完善性与多层性

建筑工程项目在设计抗震结构的过程中,目的便是希望其在地震来临时,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避免建筑物发生大面积的崩塌,使建筑物及其众多的使用者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在土木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其延展性的提高,从而有效的将建筑物的刚度与强度进行有效的结合。如此一来,在地震来临时,便可以更好的将地震产生的作用力分散到建筑物的各个部门当中,使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抗震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抗震结构构件的安装过程中,务必要加强框架内部同一水平柱两段的长度,从而有效的防治柱的地段出现塑胶性的变形,从而有效的纠正柱端与梁端产生的塑胶性情况,从而有效的分散塑胶性变形所产生的影响。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成为了建筑工程项目的主要施工之一。在该地区最强地震等级无法确定的情况下,建筑结构的设计很难保持较高的准确度,因此,在设计土木工程结构的过程中,应尽可能推动土木工程结构的概念设计。

结束语

在土木工程不断增加的现代社会,为了保障工程的质量,同时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就要充分考虑到各种自然灾害对工程的影响,加强土木工程机构设计的抗震性能,从工程选址、结构选择的那个方面进行优化,优化结构设计的质量从而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亮.论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抗震问题[J].住宅与房地产,2017(3):82.

[2]刘娟娟,易育浇.浅议工程结构中的抗震设计[J].江西建材,2016(6):12.

[3]许大军.试论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J].低碳世界,2016(19):171~172.

[4]李祥娟.探究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J].民营科技,2016(10):177.

[5]杨惠晴,周新雨.浅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4).

论文作者:陈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4

标签:;  ;  ;  ;  ;  ;  ;  ;  

探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研究论文_陈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