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别做这些事_美术论文

画别做这些事_美术论文

画画,这几件事千万别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千万别论文,几件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个艺术家爸爸,该多幸福啊,可田地的爸爸,田太权,这位先锋派观念摄影艺术家,却从不带儿子看画展,从不给儿子专业美术培训。可儿子如今的画,已经可以和父亲的作品一起展览,同场被拍卖,甚至还有人说,田太权啊,你还没你儿子画得好。来,听听,这位爸爸是怎样培养天才小画家的。

思想第一,技能第二

为什么反对儿童美术基础训练?

当代的艺术,强调艺术家的思想、价值观、个性;强调艺术创作的实验性;思想是第一的,技能是第二的。被誉为“现代艺术的守护神”艺术大师杜尚,1917年送一个小便池到美国美术馆展览,命名为《泉》,2004年被推选为现代艺术中影响力最大的作品!20世纪艺术界最有影响力艺术家、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安迪·沃霍尔直接用丝网印刷技术大量复制浓汤罐头与可乐瓶,从而缔造了他的波普艺术王国,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思维方式。这二位大师的作品和我们所追捧的美术基础是没有关系的,但却改变了艺术史。但为什么今天的中国,大家还坚持认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甚至强迫孩子们去学素描?

美术基础训练的核心是素描。素描是什么?素描本质是训练写实能力,它是建立在理性分析、抽象思维基础上的,强化物体结构、体感、透视、空间感、质感、光影、比例、虚实等的基础训练。而把这些强迫灌输给孩子们,对还充满幻想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违反其生理、心理特征的!

从儿童心理学角度讲,儿童对世界充满新奇、幻想和感性,想象力特别丰富,如果这个时候叫他们去学机械和理性的东西,无疑是对他们想象力的扼杀!所以,强化美术基础训练无疑是把他们送上格式化的传送带,把他们的兴趣、个性、天赋、想象力、幻想等统统格式化。

临摹制约和禁锢想象力

“临摹长大”的孩子是一个悲剧。小孩接受能力非常快,一开始就临摹别人的画,特别是临摹卡通人物,他会认为临摹就是画画的全部,从而很快丢掉了与生俱来的个性。临摹意味着标准,标准则是儿童画大忌。临摹是对儿童想象力、个性发展的制约和禁锢。

以我自己的绘画经历,我从小喜欢画画,不是临摹就是写生、画石膏,以为这就是画画的全部。我长大之后,考进美院,才知道画画不是临摹,不是写生画石膏,是创作,是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自己的世界观。所以,当我面对同样从小也喜欢画画的儿子时,我会告诫自己,绝不能让儿子走弯路,我要引导儿子——不是如何去画,而是为什么要画。

临摹,今后孩子有可能成为匠人;自由创作,今后孩子有可能成为艺术家。

多体验消解热情

人们常常说,让孩子体验各种不同材质、不同画法,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受快乐和乐趣。因为孩子天性就是喜欢尝试不同的东西,而且也非常好玩。于是,很多美术班搞了许多的美术兴趣课程,孩子们在短短时间里,油画、国画、蜡笔画、刮画、水粉画、水彩、泥陶、手工等各种课程排得满满的。

在我看来,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注重的是材质、技能培训,炫耀的是各种画法,但他们忘记了儿童美术教学的本质是提升孩子们想象力、创造力,而不是纯粹为了让孩子们觉得好玩。如此,岂不是让家长们白白浪费了时间和金钱?

任何工具,包括一只小小的绘图笔,都承载着孩子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我儿子田地,一只绘图笔在他手里如神来之笔,他可以在一张白纸上涂写他幻想的世界。这一张白纸上完成的作品,可以画成油画,也可以做成雕塑,可以用任何艺术形式来表现,所以,重要的是他的想象,而不是材质;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提升他们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不是体验不同绘画形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们如果没有较强的创作能力,他们体验的热情很快会被不好的结果所消解。

身边的一切都是创作的源泉

许多孩子画画,画的都是老师教的那些太阳、花草、蝴蝶、房子、蜗牛、向日葵等。翻来覆去都是画这些,孩子画到一定时候就会厌烦,但又不知画什么,随着年龄增长,画的内容越来越枯竭,逐渐就对画画没有了兴趣。

在我看来,最适合儿童美术教学的方法是自由联想法。自由联想法,不用提前构思主题,拿起笔就画。其方法是,在纸上随意画一个图形,然后以此为中心展开丰富的联想,自由地向四周画开,漫延。这种画法最大的特点,画面像植物一样自然延伸、生长。

我要告诉家长的是,随时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本子,这样无论孩子们在家里,在学校,或者和父母旅游时,都可以用联想法加场景去记录场景的片断,而这种记录,就是珍贵的视觉日记。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养成孩子们在生活中搜集创作素材的习惯,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同时,这种画法是视觉日记最重要方法之一,没有美术基础的孩子也可以按此方法自由画画,这也是“人人都是艺术家”重要的训练方法。

标签:;  ;  ;  ;  ;  

画别做这些事_美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