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论文_吴文博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论文_吴文博

陕西省宝鸡高新第一中学 721000

如何把语文教得更语文。这是浙江青年教师才俊肖培东在宝鸡高新第一中学进行宝鸡市探究性阅读教学研讨时说的一句话。经过两天的听课交流研讨,我感觉这句话既是他的语文理念,更是他的语文实践。

《春酒》是篇散文。课文以春酒为线索,借许多细致有趣的生活细节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深沉浓厚的思念之情,真可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借酒消愁愁更愁”啊!真挚浓郁的感情,生动平实的文字,引起了读者的乡思和愁情。文章美,但其内容情感与学生的年龄、阅历、情感、思维能力等都有一定距离。如何深入浅出地把文章的内容和情感传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呢?先看入课,也许是一节四十分钟的课要完成《春酒》这样的长文,时间有限的缘故吧,肖培东的这一堂课是本色导入的。本色到你稍不注意他就带领学生进去了,那么简单,那么轻易。他问:同学们预习过没有?一学生说:预习了。既然预习了,那就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他让学生齐读,学生读得越来越快。到第二段结束,他叫停了,说“大家读得太快了,连标点都没听出来”。老师示范朗读了第三段。其后各段两段一人一段一男生一女生随意搭配朗读,至末尾段齐读结束。果然朗读效果不错。朗读为整体感知课文奠定了基础。课堂随机进入概括内容要点阶段。老师问:课文写了哪些事情?老师看似漫不经心地说,除了文中关键词“过新年”“喝美酒”——学生接着就说出了“酿春酒”。突然有学生举手说,还有“喝会酒”。在理解了相关段落内容后,老师问:为什么会这样写?还有什么味道呢?学生叽叽喳喳,有人说少年时关于春酒的幸福时光现在没有了。老师趁机说,由此说来,题目《春酒》你能读出这种味道吗?

有了整体感知的结果,肖培东老师接着带领学生进入了语文内容的品味阶段。首先是关于题目的品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内容结构看,品味题目既是整体感知内容,又是语言特点品味,在课堂流程上具有过渡作用。先后有十多个学生以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读课题,争先恐后地表达他们对课文及其课题的感悟。师生问答之间,读着说着问答着,气氛甚是轻松,什么甜味,什么母亲的味儿,什么快乐味儿,什么幸福味儿,什么遗憾味儿,等等。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围绕着题目的两个含义打转;回忆儿时的快乐幸福甜蜜以及现在找不到童年时光幸福甜蜜味道时的惆怅与遗憾。

依然是启发谈话,依然是语言品味;依然是温文尔雅,依然是平易可亲。但始终围绕着课文的脉络和结构,他们师生在课堂上要完成的,是对《春酒》中关于童年时期有关春酒美好回忆的文句的品读。肖老师重点让学生比较并挑选了四处文字,课堂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就是反复比较品味着这四处文字,从用词到句式再到修辞,反复比较,体味、抽象、理解,以至于结构功能体认等等,完全进入语言玩索之中。其实这是四处十分典型的文字。前三处分别描写了在家乡喝春酒时的幸福美好与甜蜜。显而易见,这是在借写喝春酒的风俗习惯和人情世故、言行举止表达作者思念故乡、思念母亲的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在这里。行文在结构上的精妙之处在于,十分具体细致、生动形象地写了在家乡喝春酒风俗中“我”的甜蜜幸福、美好风光之后,突然收束全文,来了句“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酿呢?”要知道说这话时作者是在美国,离家数载也想仿照家乡做春酒的办法酿制春酒最终酿制失败之时。行文至此,不论是在作者的内心里还是在读者的情感上都引起了巨大的波澜。浓浓的春酒味,醇醇的思乡情。“借酒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全文于此结束,空谷沉响,余音阵阵,耐人寻味。至此,在师生品读对话气氛中,语文课结束了。而结束时集体品读与老师的提高嗓门朗读也把课堂带入了思想情感的高潮。其实,在看似漫不经心的背后有一条清晰的课堂构架龙骨,这就是: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梳理课文的内容线索,为第一环节;在品读中赏析课文,领略课文的精彩内容和语言特色,为第二环节;在比读中总结课文,升华文章主题,明确文章特色。简而言之,这就是常见的“整体感知——品读赏析——总结课文”结构模式。不同的是,我们很多人是为了结构而结构的,上课时结构是明线,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语句犹如优美的花朵一束束朵儿朝下垂吊着,老师被课堂结构要点拖着走,要品味语言得跨过结构骨架去寻找;而肖培东老师则是把结构骨架隐藏起来,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语句犹如优美的花朵一束束朵儿朝上怒放着,上课时欣赏着整体美艳的花朵并比较着寻找到最精美的花朵,品味着,赏析着,仿佛钻进了语言的汤锅里吸收着美味与营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人的课是用简单的理性上,看着条理清晰,实际上缺乏滋味,干巴巴的。而肖培东老师的课则是骨子里深藏着理性的感性,在严密的逻辑控制下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地带领学生畅游言语艺术的殿堂,欣赏精美的雕梁画栋,品味独特的结构工艺。显然,后者学生喜欢,学得轻松。在看似轻松浅显的语文教学背后深藏着肖培东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力和教育哲学。教师的职责是把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而不是浅入深出地将学生推向浓雾迷蒙的所谓深刻。要达到这种深入浅出的境界不容易。只有熟读才能发现,只有精思才能巧设,只有用心才能应用。我不得不佩服肖培东老师这种深入浅出的功夫之深。所谓“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其实不是真正的浅,而是一种深入之后的浅出,在哲学上是一种超越认识之后的第二次实践飞跃,是认识螺旋式上升飞跃之后的深刻。

所以,在看似浅浅的语文背后深藏着真语文的精彩,这就是畅游在语言文字的花海之中,品尝吮吸着海量的语言营养,这不是真语文还有什么?我赞赏这样的语文课,也欢迎大家积极地学习借鉴。

论文作者:吴文博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9月总第2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  ;  ;  ;  ;  ;  ;  ;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论文_吴文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