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论文_向宏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论文_向宏

向宏(安岳县来凤乡中心小学 四川 安岳 642300)

摘要:品德与社会是小学生提高生活技能、培养良好品德的基础学科,是一门以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的总目标就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提供平台。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较低,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教学的总目标。因此,小学教师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从而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有效性教学;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1-156-01

品德与社会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责任,要教会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以及适应社会。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培养“四有”新人提供了教学机会。通过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实现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一、注重添加生活元素,增强学生的体验

品德与社会课程来源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对生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体验。只有当学生可以对现实的生活有一个真实的认知,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的共鸣。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内容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快速地走进社会、体验生活的真谛。因此,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生活、体验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激情,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例如,在学习《请你相信我》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举考试的例子。在面临考试作弊现象时,有的人说:“抄袭别人的答案就是一种违背诚信的现象。”为了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作弊的危害,教师可以向学生朗读作弊的违法处罚,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作弊行为的危害。确实,在现实生活中,诚信无处不在,失约、答应别人的事做不到都是失去诚信的表现,只有诚信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而失信则会处处受到阻碍。

二、抓住问题的实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核心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辨别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课堂上,需要教师认真选择教学内容,恰当使用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需要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活,寻找生活的教学元素,创造出更加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还可以将知识转换为解决问题的强大工具,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构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学习《我的祖国多辽阔》时,为了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祖国辽阔的土地,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学生展示祖国各个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在认识祖国风土人情的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离自己有多近,切实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学生生活的各个角度。教师要明确的是,任何道德都与生活有密切的关系,生活与社会也有一定的联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真正的教学课堂懂行,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点、实际生活行为进行细致的联系,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道德品质的重要作用。

三、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激发教学课堂的活跃性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激发学生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师生是课堂最重要的元素,教与学是课堂过程。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教学课堂的活跃性。通过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多种感官的同时作用,提高学生对知识吸收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孝敬父母》时,为了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爱的力量,在课堂初始阶段,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来截音《给妈妈的一封信》,这段录音时而高亢,时而深沉,那深情的表白让人震撼。其中有一句是:妈妈,那记载着辛勤劳动的白发和皱纹竟过早地爬上了你的头和脸,而那讨厌的病魔也终于缠上了你……听到这句话时,很多学生都流下了感触的泪水。最后,当教室里响起《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时,学生也情不自禁地哼唱了起来,从而使教学气氛达到了最高潮。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以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倾向于情绪化,他们对外界的感触是相对脆弱且敏感的,教师在教学中在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时学生就会信心百倍,干劲十足。相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负面的评价就会严重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力求使教学评价更加科学有效,在教学中要多使用激励性评价,少用贬损性评价,要多鼓励,多赞扬,少批评,少打击,以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更好实施。

总而言之,小学品德与社会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建设的主要手段。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主要效果是为了让学生增强自身的道德辨别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本文从抓住问题的实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添加生活元素,增强学生的体验;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激发教学课堂的活跃性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进行教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课堂的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王书娟.浅谈《品德与社会》课堂活动有效性[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0(11).

[2]徐丽丽.巧设追问 启迪智慧:品德课堂教学中追问的有效策略初探[J].中小学德育,2012(10).

论文作者:向宏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论文_向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