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合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浦东 201201)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仅在出院时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实验组出院后在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干预,观察两组遵医行为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服药依从性好(P<0.001);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比对照组较好(P<0.001),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家庭护理干预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有利于高血压患者在家治疗和康复。
【关键词】 依从性;高血压;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7-0387-03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长、控制难、服药时间长、不易根治,需终身服药,因此大多数时间需要在家里进行治疗。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心、脑、肾严重的并发症,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而患者对相关知识知晓率低、依从性差,血压控制不理想,给患者造成了生理上的损害及心理上的负担。其原因除医生正确诊断与治疗方案外,患者是否具有良好的服药依从性,按医嘱及时足量服用降压药物,是否取得理想降压效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所以做好高血压患者的家庭护理尤为重要[1]。本研究目的在于让出院在家的患者知晓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及并发症的危害性,同时认知到高血压是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虽然对人体危害较大,但只要遵医嘱坚持长期合理用药[2],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建立健康行为方式,病情是可控可防的,并且通过本研究提高用药的依从性,告知其降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坚持长期合理、规范化用药甚至终生用药,要从小剂量开始制定最合适自己的个体化的用药方案,血压不宜一下降的过低,否则会影响重要脏器的血供等,其次要定期去医院复查监测血压,从而达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有利于高血压患者有效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浦东新区合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的单纯性1~2级高血压患者100例(伴有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意识不清等不能配合本研究除外),其中男性64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65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治疗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病例高血压的诊断符合WHO1999年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或舒张压90~99mmhg;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或舒张压100~109mmhg。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每周由责任制护士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和出院时的一次出院指导以及发放相关健康宣传资料。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包括出院后通过打电话、上门走访、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教育资料、举办高血压病知识讲座等形式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由具有护师职称并具有5年以上从事高血压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专职护士负责向每位出院患者逐项询问并记录,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生活习惯、服药情况、家庭支持、对知识的需求等。并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对患者和家庭反复进行指导,对重点内容反复强调,个别患者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定期进行专题讲座,选择老年志愿者介绍经验,进行互动激励。对患者和家属每月随访一次,并采用自行设计的随访调查记录患者的血压、服药等情况,随访观察时限为12个月[3]。
评价指标:包括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血压水平。服药依从性判定:以严格按照医嘱服用天数大于总天数的80%为服药依从性好,小于80%为服药依从性差。[2]
2.结果
3.讨论
3.1 家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依从性有重要作用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比对照组服药依从性好(P<0.001)。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不同程度懂得了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坚持服药、控制血压等自我护理方法[3]。采取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采用播放录像、图片、板报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包括高血压的病因、诱因、预防和药物作用。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并发症、预后和规律服药治疗的认识,提高患者的服药知情权,纠正在服降压药物上的一些错误认识,进而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4]。
3.2 家庭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疗效。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血压下降情况好于对照组。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加强高血压病防治的宣教,使患者了解不服药、太快停药、擅自停药、服用没有处方药物等行为的危害性。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护患沟通,定期随访,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通过实施用药督导提高患者长期配合治疗的自觉性。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提高服药率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医护人员通过个别咨询、书面指导、健康讲座等方式加强高血压病防治的宣教,提高病人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并发症的预后和规范治疗的重要意义等相关知识的认识,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促进高血压的有效控制。本组研究结果提示:护理干预可及时提醒和帮助患者遵医,提高其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疗效[5]。
3.3 家庭护理干预对于提高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方法的探讨
由于患者因就诊看病不方便、对医疗服务不满意或没有高血压症状,认为血压高些没有关系;相当部分的老年患者不经意地忘记服药;血压正常时,认为可以停药;担心药物不良反应,而自行减少剂量或停药;药物费用太高而停药;治疗药物初服时降压效果不明显而不愿坚持服药;血压下降后,因生活质量下降而自行停药等原因而没有连续服药。据国外报道,患者知晓药物治疗副作用和掌握基本的药物知识,对坚持药物治疗、提高依从性是有益的。因此,应重视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依从性比较好的药物(如降压效果明显、副作用小而且服药方便)对患者进行治疗,国外研究结果也提示要提高患者的依从程度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加强医患关系、简化医疗方案、服用长效药等,与本文研究的结果相一致。
对于高血压老人服药容易健忘的问题,我们可借鉴国外采用包装成袋发药,护士上门检查是否服药和监测血压等方式来改善这一问题,再通过健康教育、家庭随访和用药记录卡来加强高血压病防治的宣教,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并发症的预后和规范药物治疗的重要意义等相关知识的认识,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同时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其对不坚持服药带来的的严重后果的认识,针对依从者与非依从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内容,重点突破,提高高血压患者相关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用药依从性[6]。这样可有效地提高整体的依从性,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及康复,促进高血压的有效控制。
3.4 高血压病人的治疗用药和预防措施
高血压病人的治疗用药和预防措施很多,一个人自患上高血压病之后,用药和预防将伴随终生。所以,一旦患上高血压,必须树立长期治疗和长期预防的思想。为保持血压稳定,应根据医嘱合理用药,剂量要准确、时间要固定,如降压、利尿药应在早餐后服用、老年人服降压药后最好先平卧片刻,改变体位要慢,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服降压药不可突然停药,以免出现血压反跳现象。
3.5 高血压其他综合治疗
(1)生活规律,睡眠要保证8小时以上,注意保暖,避免急剧的室温变化,以免造成血压波动过大;(2)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向他人倾吐,将压力宣泄,多听音乐;适当加强自身修养,经常学习对自己健康有益的保健方法,消除社会心理紧张刺激,以利于维护血压稳定。(3)高血压患者要定时定量,不应暴饮暴食,平时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宜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少食或不食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对辛辣刺激性食物也应少吃或不吃。高血压患者要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2~6g,钾可以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操作作用,所以可以多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和水果,多食用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4)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不但能增强体质,还能达到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的目的。可选择适当有氧运动,要遵循遵序渐进的原则。高血压病人不宜进行剧烈运动,以免血压突然增高,加重心脏负担或引起脑血管意外。(5)戒烟限酒,大量饮酒不仅可引起积压,也是脑出血的诱发因素之一。(6)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避免用力过度,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适当腹部顺时针按摩,必要时可用开塞露塞肛。(7)加强随访,定时监测血压,若血压升高或出现头昏眼花、心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3.6 家庭护理干预方法的前瞻性
在现代社会中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服药时间长,由此造成家庭长期经济负担,可见此种方法可在我国社区中大力推广,发展前景良好,在社区规范化地开展综合性干预工作,采取有效、可行和最廉价的措施,可有效的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度、转化不良行为、控制血压,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项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系统工程。但是刚起步时此工程花费的不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上都是巨大的,由于它的辐射面是广阔的,面对的人群也是参差不齐的,这就需要来自国家、政府、地方、乃至学校、医院、街道等的大力扶持,加大宣传力度,我相信这项工程一定能发展壮大,取得成功。
4.结论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知识水平,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规律,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使患者充分认识自我护理保健在防治高血压病中的重要性,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使患者能自觉地按时、按量服药,调整其生活方式向健康转变,从而达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目的。可见,对病人及家属联合护理干预,对医嘱遵从性、疗效性都有很大影响。
【参考文献】
[1]卢海霞,张娜,宋艳等.我国家庭护理对高血压健状况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4):2799-2802.
[2]司秀红.家庭访视在高血压病家庭护理中的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1):76.
[3]张海洋,张会敏,李荣等.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3):664-665.
[4]纪玉娟.家庭访视应用于高血压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03(7):157.
[5]陈筠珺.家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03:20-21.
[6]李燕.家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2,9(50):27-28.
论文作者:闵晓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
标签:高血压论文; 患者论文; 血压论文; 高血压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家庭论文; 并发症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