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观察论文_张春燕

(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目的:观察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治疗效果。方法:本院选取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所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56例作为观察对象,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式,对照组(28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护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优,组间数据采取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且P<0.05,形成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针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将治疗效果改善,临床值得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效果

病毒性心肌炎在临床上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感染性心肌病,患儿初期的临床症状缺少典型,极易产生漏诊或是误诊的状况。在病发的初期主要伴随呕吐恶心、腹泻、全身酸痛、咽痛,在病情的进展中,患儿逐渐产生心悸、胸闷、心前区隐痛、呼吸困难及其水肿等,只有少数的患儿产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症状,严重威胁着患儿的健康与生命安全[1]。我院选取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所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56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28例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详细的报道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选取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所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56例作为观察对象,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式,对照组(28例)、观察组(28例)。在对照组中有17例为男性、11例为女性,选取的年龄范围是4至15岁间,平均年龄约(8.9±3.2)岁,病程在1个月至3.5年间,平均病程是(1.5±1.2)年;在观察组中有16例为男性、12例为女性,选取的年龄范围是4至14岁间,平均年龄约(7.8±3.1)岁,病程在1个月至3.4年间,平均病程是(1.4±1.2)年。对比5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基础资料,组间统计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对比,差异不明显且P>0.05,统计学分析意义未形成。

1.2 方法

在患儿入院以后,需要先嘱托进行绝对性的卧床休养,实施面罩吸氧且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采取抗病毒、促心肌代谢、小剂量的多巴胺、血管紧张素相关转换酶抑制剂完成药物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严格依照医嘱为患儿实施药物治疗干预;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包含的内容:

1.2.1心理护理

因为患儿有较小的年龄,该处在对食物进行认知的初期阶段,对于治疗环境表现出陌生感,加之自身伴随疼痛感,会令他们产生抑郁、焦躁、恐慌等不良情绪,也会出现哭闹、躁动的现象,对疗效造成影响。同时家长对患儿的疾病也缺少了解,进而对病情比较担心,产生很多的负性情绪[2]。对于此种状况,需要护理者对患儿进行安抚与开导,通过讲笑话或是故事的形式令患儿有愉悦的心情,且告诉家长疾病有关知识,对其实施鼓励与安慰,将其产生的负性情绪消除。

1.2.2饮食护理

对患者的清淡类饮食进行指导,且少吃多餐,主要食用营养丰富、极易消化一类的食物,禁止喝咖啡、吃煎炸、辛辣一类的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或是蔬菜、低热量及其含有维生素量高的一类食物[3],可以将心脏负荷有效减轻,若患儿的新功能代偿不全需对高脂肪、高蛋白类食物进行限制,以免将心肌耗氧量增加,将代谢率提升。

1.2.3出院指导

对患者需增强休息进行指导,并定期回院复查,对家长与患儿讲述坚持且按时毒药的必要性,以免药物剂量减少或是放弃服药状况产生,对疾病复发进行预防。此外,告诉家长需引导患者将体育锻炼增强,对机体免疫力有效提升,且按时进行疫苗的接种[4]。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的住院时间、护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临床分析的5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数据在统计学之中的处理选取SPSS17.0软件,一般资料、住院时间、护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运用( ±s)表示,同时予以t检验。组间数据经统计学软件的对比,差异明显且P<0.05,形成统计学分析意义。

2.结果

2.1对比2组的住院时间与护理评分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13.0±2.2)d,护理评分(9.7±0.4)分;对照组的住院时间(24.7±5.8)d,护理评分(7.4±0.2)分.对比2组统计的数据,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护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实施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t=9.9803、27.2139,P<0.05,形成统计学分析意义。

2.2对比2组的生活质量评分

如表1所示,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采取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P均<0.05,形成统计学分析意义。

3.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属于临床儿科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很多患儿都存在不同程度且伴随呼吸道感染或是消化道感染,具有复杂的临床表现。实施的治疗主要是对心肌炎症与病毒感染予以治疗。经治疗之后,很多患儿可以达到治愈的目标,但也存在一些患儿产生恶化现象。对于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的方法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对患儿尽早康复起到促进的临床作用[5]。近些年,伴随医学在护理模式上的多样化转变,正朝着全面且多方位的方向发展,主要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案,辅助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等,能够将护理效果、治疗效果提高。我院经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出院指导等一系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后,临床效果确切。

在本研究之中,观察组住院时间(13.0±2.2)d、护理评分(9.7±0.4)分、心理功能(89.5±8.3)、躯体功能(81.4±7.1)、生活功能(91.4±8.1)、生活质量(90.5±8.8)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优,组间数据采取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且P<0.05,形成统计学分析意义。上述的研究成果和闫宇虹[6]文献在报道内容上相同,证实: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理想,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能够将住院时间缩短,将护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新芳.综合护理干预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疗效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6,24(7):116-117.

[2] 方维.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4):103-104.

[3] 刘婷.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4):182-183.

[4] 顾秋菊.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5(10):152-153.

[5] 王志秀.综合护理用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1):156-157.

[6] 闫宇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4):283-284.

论文作者:张春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下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6

标签:;  ;  ;  ;  ;  ;  ;  ;  

综合护理干预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观察论文_张春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