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磨”产生的是全球化社会主义社会吗?——关于当代科技发展对社会制度的影响的对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的是论文,科技发展论文,社会制度论文,当代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问:有人认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将对社会制度产生重大影响,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答: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很自然的,同时也是很重要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曾经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77页)“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42页)这实际上是形象地表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生产关系和人们的社会关系以及思想观念的相应变化,最终是导致社会制度(社会经济形态)发生变革。
因此,自科学技术从近代开始逐渐成为一项独立的社会建制并发挥相应的社会经济功能以来,其对社会制度产生影响与作用的历史也就展开了。就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关系来看,这一历史发展的规律和逻辑是同样成立的。
问:同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相比,当代科学技术及其发展已经有了明显不同的特征。这是否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制度变革之关系的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还必须有一种新的视角、眼光和思维方式呢?
答:二战结束特别是近20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更加复杂而多样化,概括起来讲,就是科学技术的全球化趋势。
科学技术的全球化,本质上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基本层面,它大体上包括了客观现实、主观战略和主客观相互作用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中,客观现实是指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知识的应用和扩散扩大到了全球的范围,当代社会在科学技术发展方面的交往空前频繁,整个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主观战略是指不仅一些大的跨国公司推行的是全球化的科技发展战略,而且大多数国家也强调一种科学技术发展的全球化方针,强调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广泛开展科学技术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客观现实与主观战略的相互作用,则是指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配合,最终所促成的当代科学技术全球化的现实进程。
“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4页)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全球化特征,必然要求我们在判断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制度所带来的影响时,要具备一种新的视角、眼光和思维方式:既要从不同社会制度根本性质的差别和对立来进行考虑,更要从全球化的视角、背景和思维框架出发,关注当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在不同国家的具体实践状况及其作用后果。
问:在科学技术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状况有什么变化?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将会对资本主义带来哪些冲击或负面影响呢?
答:在科学技术全球化所提供的强大科技支持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较以往有了更大程度的扩展,它不仅超越了国家的范围,也超越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界限而逐渐扩展到全球规模。然而,在此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占有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私人性质的,马克思所阐明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有了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其中,跨国公司就是一个最突出的典型。具体来看,科学技术的全球化趋势已经给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问题,当代全球资本主义体系内部面临着巨大的冲突与张力。
第一,科学技术的全球化将导致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内讧和冲突加剧。随着科学技术全球化趋势的展开,新的国际科技权力实体和国际科技协调机制将逐渐产生,但是由于上述实体与机制的权威是来自于不同民族国家主权的部分让渡,因此,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其主权所要求的核心机能,必然会与国际协调机制和国际权力实体所要求的协调功能发生冲突。
第二,科学技术的全球化将加剧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科技和经济利益上的冲突。科学技术的全球化,本质上要求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科技上保持更密切和具有深度的合作及相互依存关系,但各国为了防止本国的科学技术利益完全淹没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中,也会千方百计地寻求扩张本国的科技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世界科技资源的有限性和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的存在,必然会使得各资本主义国家在技术利益以及经济收益方面产生激烈的竞争与冲突。
第三,科学技术的全球化在增进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科学技术资源和财富的同时,也将导致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以及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出现科技资源和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的广泛采用,不仅不会缩小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科学技术发展上的差距,反而会拉大差距;相对于那些较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少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将会在科学技术全球化的过程中获取更大的技术资源与利益收益,从而加剧资本主义体系内部不平等的结构矛盾。
第四,科学技术的全球化也对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施政能力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在普遍奉行自由主义和国家不干预主义的资本主义国家体系中,科学技术的全球化在促进了世界技术和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也加剧了其内部技术与经济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一旦某一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出现技术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失误乃至经济危机,其后果将会迅速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体系之中,甚而引发全球性的资本主义技术风险和经济危机。
第五,科学技术的全球化不仅将造成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失业的增多,而且也将对其基本的民主政治秩序构成威胁。当代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使得跨国资本能够更容易地把自己的生产活动转移到劳动力廉价的发展中国家去,加强了跨国资本的权力,使其成为了主导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和经济政策制定的决定力量,但另一方面也对其本国的工人尤其是低技术工人的就业构成了严重威胁,阻碍了这些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发展新的公共部门的生产性活动的能力,限制了政府管制私人企业的权力,限制了普通民众对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以及经济生活的控制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对资本主义制度内部最基本的民主政治秩序及其合法性地位构成了挑战。
问:目前的科学技术全球化无疑是具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特征的,这是否意味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会对资本主义带来一定程度的正面影响呢?
答:应当承认,科学技术的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在当代资本主义的主导下产生的,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既为科学技术的全球化提供了经济上的必然性与必要性,也为之提供了经济上的可能性。因此,这无疑会使得当代资本主义在进行内部基本矛盾调整和外部扩张时,具有了较以往更为强大的科学技术手段和力量。
第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深化,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技术和经济上的遏制战略、对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中国家制造新的经济霸权和技术霸权威胁、妨碍这些国家的主权维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条件。
第二,科学技术知识的全球性生产、流动、交换与扩散,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向全球推行其所制定的知识产权与技术经济法规等科学技术方面的规则提供了便利。
第三,科学技术人才尤其是高新技术专门人才的跨国流动,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实行科学技术资源的不平等分配提供了条件。
第四,金融乃至经济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转移其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风险提供了技术支持;
第五,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因特网的出现,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其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战略提供了新的渠道。
问:从近20年来科学技术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一方面,资本主义显然获得了较以往更强大的扩张手段,另一方面,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们产生所谓“社会主义历史终结论”的迷思或谬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来确证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和普遍价值,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呢?
答: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解答。一方面,正如我们前面已经指出的那样,科学技术的全球化以及更为广泛的经济全球化,本身是一种具有双重效应的过程,全球化对于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一把双刃剑。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全球化也并不仅仅只是与资本主义相联系的,同时也是与社会主义相联系的。
自二战以后到现在,随着世界革命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逐渐从一国发展到多国,相继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相对峙的格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一起成为了当今世界两大占主导性的制度体系。这样一种格局的形成,使得任何一方都无力吃掉和消灭另一方,只有在相互承认、相互妥协和相互协调的过程中寻求共存。这就表明,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全球化并不仅仅只是由资本主义所主导的,社会主义也参与并主导着科学技术全球化的进程。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巨变,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出现了剧大的转折。但是,一方面,中国在抛弃了僵化教条的社会主义模式走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其经济改革、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所焕发出来的勃勃生机,表明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并没有就此“终结”,而是藉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持续高速发展时期。另一方面,随着原苏联东欧国家经济转轨的困难不断加剧、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恶化,资本主义制度所缔造出来的市场神话和自由主义神话也逐渐开始破灭。人们意识到以科学技术全球化为支撑的资本主义全球化扩张并不能自动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呈现在社会主义制度面前的不是所谓“胜利的资本主义”景象,相反倒是一种不断遭遇麻烦和困境的全球资本主义经济实情。因此,正如英国著名社会学家斯克莱尔指出的那样,跨国公司在把资本主义发展到全球的同时,也创造出了新的矛盾,激发了新的阶级斗争,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内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变动。“历史远没有结束,它几乎还没有开始呢!”
以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为技术支撑所导致的资本主义全球扩张,不仅没有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反而是为解决资本主义的矛盾提供了实行社会主义的现实选择。而在此过程中,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和普遍价值就在于: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整套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的价值模式如平等、民主、反对等级制、反对剥削、反对压迫等,而且也提供了一系列足以克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经济运作机制,如有效的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等。
当然,在科学技术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在获得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和条件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我们不能忽视的现实。从某种程度上讲,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就是在科学技术全球化的背景下,机械地、教条地理解和处理了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不能从经济、政治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很好地协调和化解以科学技术的全球化为基础而导致的资本主义全球化扩张及其冲击与压力,没有能够把握住由于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而造就的实现社会主义新发展的机遇,最终导致了全球社会主义事业出现一个大的变局。
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但是,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终结并不代表社会主义的终结,马克思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制度更迭的规律与逻辑并没有就此发生改变或逆转。当代科学技术全球化趋势的飞速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且也正在造就着一种社会交往全球化的图景。与此同时,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示范效应和普遍意义正在逐渐凸现,全球社会主义事业在低潮之后正逐渐地进入到一个新的复兴的阶段,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仍然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所有这一切实际上就预示了: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使社会主义获得与资本主义相比更高级的物质技术支撑、更先进的社会文化条件和更优越的制度比较优势。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尽头,必将是一个社会主义全球化的新时代。
问:当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对于我们所坚持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正在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具体影响与后果呢?
答: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知识网络化趋势的广泛呈现,知识经济的初见端倪,对我们既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为我们融入世界科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从而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在高新技术方面占有优势,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科技竞争中占据着有利位置,而且还依靠其在专利、品牌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应当说,我们面临的挑战的确是严峻的。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在经过了二十多年多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以后,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尽管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在总体上仍然落后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在某些高新技术领域和项目中,我们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国民生产总值更是达到了始终保持年均7%以上的持续快速增长水平。
与此同时,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使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高新技术发展及其产业化方面,几乎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这无疑也为我们通过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的过程,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从而最终实现全面赶超世界先进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内部基础,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因此,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现在,我们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在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我们就是要有这个雄心壮志!”(《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7页)
问:中国应当怎样抓住科学技术全球化的历史性机遇,不断壮大我们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而在与一个全球性的资本主义体系的竞争中,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呢?
答: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4 页)“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8页),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这实际上就是明确地告诉我们,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必须克服过去那种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狭隘的、教条的和僵化的理解,去除狭隘的“制度论”思维框架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转而从一种全球化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出发,不断提高我们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认识水平,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而“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6页)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下大力气努力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走向科学技术发展的全球化场景。具体来讲,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着手,努力推进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相互作用的正向变迁:
第一,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努力利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知识,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拓展新的思想维间。
第二,清醒地认识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极促进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知识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有机整合,为我们把握和处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主义制度演进之间的良性循环关系,奠定一个根本的立足点。
第三,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有效地利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知识,促进我国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
第四,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国家创新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知识经济,坚持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创造性地利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知识,实现我国的技术跨越,提供良好的科学技术支撑条件。
第五,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在继续坚持“引进来”的同时,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新战略,为我们不断把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知识转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效资源、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保持社会主义事业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的生机与活力建立良好的国际环境。
标签: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全球化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阵营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科技论文; 当代历史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