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改革正处于深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只有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索更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改善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引入更多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通过有效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供良好的支持。
关键词:小学生;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参与和互动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通常以自我为中心,机械地向学生传播知识,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成为教育工作者讨论的焦点。就小学数学而言,提高教学效率可以保证数学知识传播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并在创新教学方法上加快教学改革进程。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它在追随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为学生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课堂的节奏和学生寻求知识的欲望,给予教师讲课的动力,打破僵化的教学模式,缓解学生的约束,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提高自己的成绩。例如,教导学生测量圆的周长时不能直接给出计算公式,这样既不能清楚地解释公式的原理,还会导致爱学习的学生钻牛角尖。不妨先让学生动手尝试,用尺、线等工具测量所画圆的周长,机灵点的学生会想到采取滚动圆的方式来进行圆周的测量,但这并不适用于所有圆周,在测量圆形泳池周长的时候就不可能再使用滚动圆的办法来测量。这时候老师就可以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先画几个可以直接测量出周长的小圆,让学生测量时不止测量出它的周长,还要测量一下圆的半径,再找出圆周与半径的规律,最终再给予圆周的计算公式,这种情境教学一步一步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锻炼了学生解决难题的能力,并且还加深了学生对相关公式的记忆。
二、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在学习新课程时,教师应注意学生操作意识和知识转移的指导,设计有坡度、有层次、有启发性并符合学生的理解规律的问题,让学生体验探索新知识的思维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注意思考归纳。在学习数学中的概念、规则、公式和定理时,还应该整合学生更有趣、更熟悉的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有效思维方法的有效途径。比如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整数”章节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的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于是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优化了相对枯燥的习题,成功地在例题中引入了学生生活中较为感兴趣的元素,塑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取得的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进行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学生之中,进行了必要的引导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进一步的得到激发。然后在分组讨论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开始进行下一阶段的成果汇报,让每组都派代表讲解本组的问题答案,从整体教学效果上来看,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要素,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升高年级数学的相应教学效果。
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要注意的是数学素材生活化,这意味着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常见例子来解决学生的知识点,而不是客观的概念,如悬挂图纸和教具,对学生进行潜意识教学,然后将学生置于主体位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并为学生创造机会展现才华。最后,学生将养成自学习惯,提高学生的知识连贯性,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善于发现学习中的盲点和遗漏。例如,在对倍数和因数相关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倍数、因数的概念,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模棱两可。这时候可以将倍数看成学校里的“领导”,因数看成课堂上的“学生”,这样学生就有一个很直接的关系认识,这种类比教学方式很形象,同时也很有效果。接下来老师应当对学生掌握的程度进行测验,不定期地进行一个随堂练习。这种趣味性的提问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还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加强和巩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学习的主动性。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丰富了大量的信息,课程主题丰富、形式多样。它还可以节省不必要的书本时间,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它具有简化抽象事物的能力,但要记住,这只是辅助教学,不能通过多媒体教学来控制课堂,教师只能用多媒体作为手段,不可成为教学的依赖。例如,在计算圆的面积时,学生无从下手,习惯自己动手拼拼剪剪,这时候有一个多媒体就可以采用动画效果,直接将圆的拼剪过程完整地在投影屏上展示出来,节省了学生自己操作的时间。多媒体教学还应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五、加强引导,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素质教育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完善、不断研发,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为了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效率,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使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思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分析中有效思考和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其他学科实施教学,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和学习。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课之前,可以先画五分钟的画,比如,我们先来画一个圆形,看谁画的最圆。”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都热情高涨地画画,并且在画圆的过程中,学生们讨论怎样画才能将圆画得最圆。有的学生想出这样一个办法:用两支笔作画,其中一支作为支点,另一支开始围绕这一支点画圆,这样画出的圆是比较圆的。这样就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新课程,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圆规来画圆,并提出这样的要求:固定某一点不变,不断变换长度画圆;长度固定不变,而另一点不固定;固定点不变,长度也不变画圆。通过这几种方式,学生逐渐掌握了用圆规画圆的技巧,并对圆形产生了初步的感知,了解了圆的主要性质与特点。
六、结束语
总之,提升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仅是教育本身的需求,更是新时期课程改革对数学学科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接受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必要途径,因此,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年级小学数学应该不断深入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转变、创新教学方式,多角度、全方面地优化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内容,用恰当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寇学昭. 浅谈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J]. 学周刊,2016,32:125-126.
[2]齐明清. 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J]. 学周刊,2016,31:139-140.
[3]王婉莹.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6,16:64.
论文作者:郑容庆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学生论文; 效率论文; 教师论文; 测量论文; 数学论文; 知识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