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心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闫媛媛 王玉琴

双心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闫媛媛 王玉琴

(高安市人民医院;江西高安330800)

摘要:目的 探讨双心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6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将其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平均分成常规护理组与双心护理组各80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双心护理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8.75%,双心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50%,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心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双心护理模式;心血管内科;护理;应用效果

心血管内科疾病主要包括心肌炎、心肌梗死、早搏、呼吸衰竭等,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规律的变化,心血管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了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通常具有病史长、病情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等特点,临床治疗中,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6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平均分成常规护理组与双心护理组各80例。常规护理组:男37例,女43例;年龄41~86岁,平均年龄(59.6±5.8)岁;疾病类型中,高血压23例,心律失常19例,冠心病16例,心肌梗死12例,脑出血10例。双心护理组:男38例,女42例;年龄40~86岁,平均年龄(60.0±5.6)岁;疾病类型中,高血压24例,心律失常21例,冠心病15例,心肌梗死11例,脑出血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组 实施包括病房环境营造、健康教育、病情观察、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出院指导等常规护理干预。

1.2.2双心护理组 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另实施心理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心理护理由经过护理心理学理论与心理护理技术培训的专业护理人员执行,先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由于心血管内科疾病的发病通常较为突然,患者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因此实施心理护理时,应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评估患者的心理特点,主动关心患者,以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②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强化交流,在对患者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均向其说明护理操作的目的、方法、注意要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等,以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③创造舒适的医疗环境:每日定期打扫病房,创造一个温馨、安静、舒适的环境,以減轻患者对病房环境的陌生感,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以放松患者的心情;④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实时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这对患者的负面心理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⑤实时针对性护理:对有心理问题的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快速解决问题。

1.3观察指标

1.3.1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照WS/T119-1999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包括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领域、生活质量、健康状况6个方面,评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好。

1.3.2对比观察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患者康复离院时向其发放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价表,评分项目包括护理意识、护理技术操作、医患沟通能力、健康宣教、对患者的细心照顾;各项目满分均为10分,0~3分为不满意,4~7分为基本满意,8~10分为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病例×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生存质量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生存质量,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生存质量,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对比 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8.75%,双心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50%,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患者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经常要面临复杂的病情,临床护理难度较高,所以护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差错,进而诱发护患之间的矛盾。心血管内科疾病的病情通常较为严重,具有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一旦确诊,患者常会表现出恐慌、害怕、失落等不良情绪,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绝望轻生的念头。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临床治疗时应结合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以给患者心理安慰,让其看到康复的希望。双心护理模式是一种现代化护理模式,是在注重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以缓解、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双心护理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由此提示,双心护理干预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干预。

综上所述,双心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郭建星,张玉平,张慧旭,等."双心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3(10):3154-3155.

[2]祖桂玲.双心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32):236-237.

[3]庞静.双心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3):2155-2157.

[4]李喆.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要点[J].中外医疗,2013(34):142-143.

[5]刘冬梅,阿丽艳·阿合麦提,魏周仙.浅谈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5(1):51-52.

论文作者:闫媛媛 王玉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下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4

标签:;  ;  ;  ;  ;  ;  ;  ;  

双心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闫媛媛 王玉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