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宏观经济形势与1998年宏观调控政策取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形势论文,取向论文,宏观调控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1997年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
1997年,全国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稳中求进”的总体要求和各项方针政策,在继续保持经济总量平衡的同时,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大国有企业改革的工作力度,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多年来没有的好形势,有力地保证了我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和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这两件大事的圆满完成。初步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 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涨幅在1%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800亿元,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增长约10%,财政收入增长加快,收支差额可以实现预算目标,货币投放可控制在12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值可达到3200亿美元,增长10%左右,年末国家外汇储备将超过1400亿美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57‰,低于11.44‰的计划控制目标;城镇新增就业7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可控制在3.1%。
1997年国民经济运行呈现四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稳定性增强,物价涨幅进一步回落,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发展态势。二是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瓶颈”制约继续缓解,买方市场初步形成。三是在市场约束强化和国家宏观政策导向的双重作用下,结构调整开始出现一些新的积极变化。企业市场观念增强,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增长较快,产销衔接状况不断改善。四是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继续扩大,外贸出口大幅度回升,国际收支状况良好。这些都为1998年经济持续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1997年宏观经济政策较好地贯彻了中央提出的“稳中求进”的总体要求,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实践中又积累了一些新的经验:
(1)正确把握经济走势,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 稳定性和必要的灵活性。年初以来,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关于经济“软着陆”之后采取什么样的总量政策,不同看法较多。党中央、国务院正确分析了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不动摇,并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适时适度进行微调。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包括中小企业,增加必要的流动资金贷款,对那些投产后即能创造效益和促进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加大了投资力度。10月份再次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进一步减轻了企业负担,保持了社会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适度拉动,实现了经济的稳运行。
(2)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热点问题, 果断采取措施,及时加以解决。1996年农业丰收和1997年夏粮增产以后,部分地区出现了粮价下跌。国家采取保护价敞开收购、增加专储和紧急调运等一系列措施,促使粮价回升,较好地保护了农民的积极性,稳定了农业生产。春节后,股市交易出现异常,股票指数非正常攀升,成为经济运行的突出热点。国家通过扩大股票发行规模,严禁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和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炒作股票等,有效地抑制了股市的过度投机,规范了股市交易,保证了股市的正常发展。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和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下岗、待岗人员增多,按照中央的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领导,加大了再就业工作的力度,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力地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稳定。
(3)抓住宏观环境比较有利的时机, 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不断完善各项宏观改革的同时,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实行“抓大放小”、“三改一加强”,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了鼓励兼并、规范破产、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和职工再就业的政策。在总体上出现买方市场的形势下,一些行业过去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落后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突出出来。对此,不是简单采取扩张性的总需求政策来暂时延缓和掩盖矛盾,而是引导各地区、各部门和企业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个关键环节,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些做法和经验,对我们制定1998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和进一步做好经济计划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总体上看,1997年的宏观经济运行继续保持了适度快速和相对平稳的好势头,经济形势是近几年最好的,但是经济生活中也存在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不容回避。(1)农业基础还比较脆弱,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愈益突出,粮棉流通体制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农民收入增长比较缓慢。(2 )虽然经济运行总体上不存在需求不足的问题,但是供给结构的调整明显滞后于需求结构的变化,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不能积极有效地开拓市场,生产经营困难。(3)在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的情况下, 投资风险约束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存量调整进展不大,增量带动存量调整的作用不明显。(4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力度加大和结构调整的深化,就业和再就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对社会稳定构成了相当大的压力。(5)尽管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抑制,但是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 价格行为不规范,诱发通货膨胀的机制性原因还没有消除。(6 )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比重偏高,非法从事金融业务的现象屡禁不止,金融风险依然存在。这些问题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潜在矛盾在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必然反映,并不是深化改革和加强宏观调控带来的,解决这些矛盾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1998年的经济工作中应给予充分重视,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1998年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基本取向
1998年是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后的第一年,也是“九五”计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1998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继续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安排好群众生活,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1998年经济发展,有很多有利条件。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将给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社会生产力会得到进一步解放;近几年坚持不懈地抓农业和各项重大宏观调控体制改革取得成功,增强了国家调控经济运行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供给和需求条件基本上是具备的;世界经济持续增长,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交流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除了体制转轨过程中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愈益突出外,特别是近一个时期以来东南亚发生严重金融危机,将对我国外贸出口和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
面对当前的新形势,要实现中央提出的总体要求,关键是正确理解和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方针。这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提出来的,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是积极的、正确的。坚持“稳中求进”,就是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恰当把握调控力度,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和低通胀的发展态势;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大力推进再就业工程,进一步增强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性;在这个基础上,国有企业改革要有新突破,结构调整要有新进展,对外开放要上新水平。“稳”是“进”的基础和前提,“稳”不仅要着眼于当年,更要考虑整个“九五”和面向新世纪,不稳定,什么事也办不成。“进”是目的,只有“进”才能做到更好的“稳”。“进”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有所作为,有所突破,有所前进。为此,1998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要紧紧围绕三个方面:
第一,努力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造更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打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和一中全会上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在宏观环境上, 1998年以及今后几年必须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稳定农业生产,避免经济发展出现大的波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消除可能再度引发通货膨胀的各种成因;多渠道筹集资金,把社会资金及时有效地引导到国有企业联合、兼并和改组上来;积极配合国有企业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改革措施的实施,加快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保持社会稳定。
第二,切实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到调整和优化结构上来。1998年必须进一步稳定农业基础,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抓紧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增量调整要把重点放在加快建成投产那些市场前景好、能够产生良好效益的在建项目上,基础设施项目要量力而行。存量调整要按照市场需求,符合技术上有突破,产品有创新,能够带动行业整体水平提高的要求。要立足现有基础,切实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下决心压缩、淘汰过剩和落后的生产能力。决不可盲目上新项目,搞重复建设。加快发展住宅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在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形势下,必须立足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努力扩大出口的同时,增加对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的进口,逐步减少外贸顺差。继续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注意引导外资的行业和地区投向,保持利用外资的合理规模。
以上三方面的工作是紧密联系的,是1998年坚持“稳中求进”方式的具体体现。做好这三项工作,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只有在保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大前提下,才能深化改革、加快发展。1998年的经济计划要突出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全面发展农村经济
农业好,整个经济形势好就有了基础。在连续三年粮食丰收的情况下,更要注意加强农业,保护农民的积极性。1998年要继续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最重要的是落实延长土地承包关系30年不变的政策,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二是在稳定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的同时,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的投入,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四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实施种子工程,发展旱作节水农业,走节水型农业发展的路子。五是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棉花等重要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逐步建立起符合国情的粮棉流通体制。六是积极引导和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民采取合作等形式,发展上规模的农产品加工转化龙头企业,使农民通过加工增值获得实惠,增加能民收入。七是继续坚持开发性扶贫方针,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力争全面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同时,要增强脱贫工作的稳定性,降低返贫率。
(二)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抓紧进行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按照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提高国有经济整体质量,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和竞争力的要求,要抓紧制定今后几年国有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总体方案及分年实施步骤。以纺织行业为突破口,全面贯彻“三改一加强”的方针,力争三年实现全行业总体扭亏的目标。认真总结近几年来在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方面的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地解决“放小”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国有小企业的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健康推进。适应结构调整的需要,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支持和鼓励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集团成为科研开发和投入的主体,发挥大企业集团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各自的优势,探索在攻克关键技术和实现产业化方面双方结合的有效途径。大力实施创新工程,加强技术推广,提高企业的产品技术开发创新能力。重点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工程项目和大型成套设备生产。有重点地引进一批高新技术,组织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促进有条件的领域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促进电子、信息及自动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和提高环保效益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为重点,加快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振兴支柱产业的步伐。从长远发展需要出发,尽快研究制定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和相关法规,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加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学工程建设。
(三)加强对投资方向的引导,调整投资结构
要继续保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对经济增长的适度拉动作用。从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宏观调控。首先,要对在建的大中型项目全面进行清理,对市场发生变化、投产即亏损的项目,要坚决停下来。其次,国家直接掌握的投资,要优先用于有市场前景、建成后即能产生效益、能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带动产业升级的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林水利设施的建设,对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重点要由外部扩张型逐步转向内部调整型。第三,完善项目资本金制度,没有资本金不能上项目。要集中资金用于“八五”已经建成投产、产品有市场,但是由于缺乏资本金造成投产后不能正常运行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努力探索发行可转换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解决竞争性行业项目对资本金的需求。第四,促进住宅产业的健康发展,使之逐步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产业。严格限制高档房地产项目,改进和完善“安居工程”投资及相关配套政策,加快住房体制改革,鼓励银行为个人购房提供抵押贷款,减少商品房空置面积。在推动住宅产业发展的同时,要配套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四)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结构,逐步缩小外贸顺差
外贸工作要在努力扩大出口的同时,把重点转到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和国别结构上来,逐步减少对美、欧、日的贸易顺差和对其他市场的贸易逆差。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的大体平衡,贸易方式趋于合理,进出口结构趋于优化。在1997年10月1 日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的基础上,以有利于国内产业发展和平等竞争为前提,调整有关进口政策,鼓励高新技术项目进口。加快推进市场多元化进出口战略。对美、欧轻纺产品出口要注重提高质量、售价和净创汇率,把贸易的重点逐步转移到进口高新技术上来。同时下更大的力气增加对亚、非、拉美、东欧和独联体等国家(地区)的机电、轻纺产品出口。制定相应政策,扩大自营出口。鼓励具备条件的国内企业到海外投资办厂,或出口零部件到海外组装,促进一般贸易的出口增长,逐步调整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在出口总值中的比重。
(五)更加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保持利用外资的合理规模
要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坚持重质量、重效益的原则,继续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对1998年使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项目,要做好年度签约的前期准备工作。优惠性贷款要注意向中西部倾斜,严格控制国际商业贷款的举债规模。积极争取日本、欧美发达国家大集团来华投资,对外商投资项目也要采取措施鼓励更多地进入中西部。加强对外商投资项目审批管理,抓紧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认真吸取东南亚一些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教训,实行利用外资和外债的统一管理,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对资本项目的管理,防止国际投机资本对国内的冲击。对资本市场的开放,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和金融监管的完善程度,谨慎从事,有计划、循序渐进地推进。
(六)继续加强对市场物价的调控与监管,巩固抑制通货膨胀的成果
虽然1997年物价涨幅持续回落,但是诱发通货膨胀的各种成因还没有消除,抑制通货膨胀的工作切不可松懈。1998年物价工作的重点,一是逐步完善以市场定价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健全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的价格调控体系,围绕《价格法》的颁布实施,逐步将价格调控和监管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二是改革和强化政府对垄断性行业的价格管理,针对某些凭借垄断单纯以成本加成,甚至以个别成本定价的不合理作法,实行定期审价、适时调整的制度。三是规范价格秩序,认真清理对企业的乱收费,特别是要加强对涉农收费的监管,把企业和农民的负担减下来。四是进一步理顺价格关系,在充分考虑企业和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对突出不合理的价格矛盾,适时适度地进行调整。
(七)继续做好再就业工作,保持社会稳定
在新的经济体制和环境下,要更多地用改革的思路,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和手段稳定经济、稳定社会。1998年所有地市都要建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条件的县镇也可以考虑尽早建立。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必须安排必要的预算支出,确保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需的资金。加快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工作,努力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各地要加强再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保障再就业工作的资金来源。搞好转岗转业技能培训和就业中介服务。努力发挥非国有经济对就业和再就业的作用。要转变劳动者的观念,鼓励和引导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兴办集体和各种形式的联营企业或从事个体劳动,拓展社会化的家庭和社区服务领域,缓解就业压力。全面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加强岗前就业培训,提高城乡新增劳动力素质。
标签:宏观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宏观调控手段论文; 宏观调控论文; 适度原则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三农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