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人口:人类的共同利益——国家计生委副主任蒋正华访谈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家计生委论文,副主任论文,访谈录论文,人口论文,利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蒋正华,57岁,技术人口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作及研究成果颇丰,曾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国家计生委副主任。是国际著名人口学家之一,担任国际人口科学联盟理事会理事,曾获得“21世纪杰出贡献奖”。
记者;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巨大成效,近年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已基本达到更替水平(即平均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加之部分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后,正需大量补充劳动力。能否认为,当前我国的人口压力已有所减轻?
蒋正华:从“大禹治水”年代算起,中国约用了4000年才把人口从1355万增加到1亿。可是,从1亿增到2亿却只用了80年。1949至1969年我国增长人口达2.6亿,20年生出了一个“美国”;中国人口,从1954年10月的6亿增到1964年8月的7亿,用了近10年。从8亿涨到9亿仅用4年9个月。10亿涨到11亿用了6年5个月。虽然从70年代以后我们认真抓了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从60年代最高的46‰节节下降,但现在人口增长幅度仍比五六十年代要大得多。原因就是我国人口基数太大、育龄妇女所占比例处于高峰。所以,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记者:这些数据的确令人目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追求近期利益,国家宏观调控着眼长期利益。您能谈谈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蒋正华:我国国土和耕地面积均占世界的7%,而人口密度却为世界平均数的3倍。资源上,我国每年人均消耗标准煤0.7吨,而美国人均却达9.4吨,连能源极缺的日本也达3.5吨。我国淡水资源总量2.8亿立方米,占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的1/4,居第88位。而且水资源的分布也很不合理。农业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来自经济的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增长三个方面。例如:经济搞活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每年人均猪肉消费增长近2倍(1公斤的动物蛋白需17公斤的植物蛋白转化)、食糖增长近1倍。尽管我国现在亩产稻、麦已达世界最高水平,但每年所增产的粮食和肉类总有一半为新增人口消费,使我国目前人均肉类消费只有发达国家的1/10,粮食的人均占有量仅与两千年前的西汉时期相近。据测算,按一般消费水平计,我国资源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大约为15至16亿。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看,7至10亿人口为好,超过20亿将对经济发展起破坏作用。
只有举国上下都了解,经济只有在宏观大环境中协调发展,才能把追求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使计划生育工作做得更好。
记者: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的变动自然要影响到全世界。邓小平同志曾说“我国的人口政策是一项带有战略性的大政策。”请问您如何理解这话的内涵?
蒋正华:控制人口,本来就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这些年,我国在人口控制上取得的成就绝对是对全人类的贡献。我们的计划生育工作与全世界比较,成绩突出,有数据为证。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全球人口仅25亿,1994年竟达56亿,50年内翻了一番多,预计本世纪末将起过60亿。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比中国快得多。中国主动坚持将计划生育列为国策,不仅是自己国情的需要,也把其看作是对世界大家庭的责任……
记者:您谈到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全世界都在承受着人口压力。请问地球到底能承载多少人?
蒋正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先谈一个历史教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里,世界经济年增长率达到7%,许多地区粮食产量在很短时间内增加了一倍,而人口增长率却不到2%。物质生产的增长超过了人口增长,一时,乐观气氛充满着世界。有的国家政府甚至向农民付钱,要求他们休耕部分土地以维持住粮价。但是,70年代初,两件有着内在联系的事件发生了。一是石油输出国联合起来反对经济发达地区对资源的掠夺,把2美元一桶的石油价格提到33美元一桶。结果,那些依靠发展中国家廉价资源发达起来的国家,一下子就跌入经济滞长深渊;二是1972年的世界性农业歉收,小麦产量下降2.1%、杂粮下降2.8%。尽管减产比例并不大,但仍造成世界的粮食储备只够两个月食用的危机。这两件事足以说明地球资源是很有限的。现在,世界上仍有7.8亿人营养不良和忍饥挨饿;阿拉伯石油只能再开采30年。过去有人估计,如按目前发达国家这般高消费水平估计,地球只能养活25亿人。从人口数量、能源消耗和技术水平(主要指人类对臭氧和温室效应的控制能力)持续稳定发展看,到下个世纪末地球就要承担110亿这一极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