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高考复习的组件教学设计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设计论文,组件论文,高考复习论文,地理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地理高考复习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辨识目标、编码图文、匹配策略、选择媒体、主题活动、检测效果。下面就以“区域空间定位的方法”专题学习为例,介绍地理高考复习的具体设计步骤。 一、辨识目标 辨识目标,可采用TDTCC法,即任务(Tast)、需求(Demand)、目标(Target)、编写(Compile)、归类(Classify)。其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是了解学习任务,即本节课要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什么。首先,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明确本节课学生的任务是学习“区域空间定位”。其次,分析涉及区域定位的大洲、大洋、主要地区、主要气候区、主要地形区、主要海区、主要工业区、主要农业区和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的分布及地图上的16条重要的经纬线等地理事实。最后,厘清这些涉及区域定位的地理事实与地理高考考试大纲的关系,即分析近年涉及区域空间定位的命题呈现与考试要求。 第二步是分析学习需求,即根据地理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分析学生的能力起点,找出学生学习与地理高考考试大纲要求的差距,确定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最近发展区。首先,教师分析地理高考考试大纲中关于“区域空间定位的方法”学习的达标要求是“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区域空间定位”。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的能力起点。最后,教师要找出最近发展区。由于区域定位是寻找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区域问题、区域开发利用、区域持续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与应用空间定位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空间定位能力。 第三步是确定学习目标,即将适合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学习目标按知识、能力、情感三部分进行系列分组,同时在组内形成一个个组件学习目标。首先,将本节的学习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是“区域空间定位的基础知识”,能力目标是“区域空间定位的方法”,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其次,将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细化为若干个组,知识目标“区域空间定位的基础知识”可分为“重要的经纬线”“重要的经纬线与大洲、地区的关系”“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主要地理事物的轮廓”“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能力目标可分为“经纬网定位法”“海陆位置定位法”“轮廓形状定位法”“自然与人文景观定位法”“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定位法”“综合定位法”。最后,确定每个组要达到的学习水平。“重要的经纬线”等知识目标要达到的学习水平是应用与评价,“经纬网定位法”等能力目标要达到的学习水平是迁移,“培养学生空间观”情感目标的学习水平是价值化。 第四步是编写学习目标,即根据知识、能力、情感三大领域目标的学习水平,选择与此相应的行为动词。描述知识目标的行为动词是,记住重要的经纬线、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轮廊、自然地理特征、景观等,运用区域空间定位的方法,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所在的区域或范围、具体名称。描述能力目标的行为动词是运用区域空间定位的方法,判断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范围、名称。描述情感目标的行为动词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 第五步是归类学习目标,即利用“学习目标—水平表现”矩阵图,对学习目标进行归类,如下页表1所示。 二、编码图文 编码图文,可采用CSTC法,即分类(Classify)、选择(Select)、策略(Tactics)、线索(Clue)。其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是分类复习的图文材料,即根据知识、能力、情感三个部分的学习目标,将复习的图文材料分成三个类别。属于知识类别的复习图文材料主要是“重要的经纬线、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轮廓、自然地理特征与景观”“区域空间定位的方法”“地理事物的位置与范围图”“主要地理事物的轮廓图”“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图”“主要地理事物景观图”等;属于能力类别的复习图文材料主要是“判断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范围、名称的方法”;属于情感类别的复习图文材料主要是“地理事物的位置、范围、名称”。 第二步是选择复习的具体图文内容,即根据文字、图片、练习三个部分,选择复习学习的图文内容。在文字材料方面,复习的内容主要是重要的经纬线、重要的经纬线与大洲和地区的关系、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主要地理事物的轮廓、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区域空间定位的6种判读方法。在图片材料方面,复习的内容主要是大洲图、地形图、气候图、景观图等。在练习材料方面,复习检测的内容主要是设计“区域空间定位的方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达标程度的练习。 第三步是确定复习图文学习的策略,即根据学生的能力起点和学习目标,采取适合复习图文学习的呈现策略。根据“区域空间定位的方法”学习目标与内容,本节选用的呈现复习图文学习的策略主要是图示法、表格法、叙述法。如,用图示法可直观地展示重要经纬线经过的主要地形区和重要城市、海峡、河口、运河、内海与湖泊、港口、极地考察站等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降低学生空间思维的难度,并便于学生记忆。如图1、图2所示: 在图示法的基础上,再用表格法从0°、30°E、60°E、90°E、120°E、150°E、180°、60°W等重要的经线自北向南依次经过的地形区和80°E、90°E、100°E、110°E、120°E等重要的经线自北向南依次经过的地形区与行政区来归纳与厘清“重要的经线及与地理事物的关系”;分别从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40°N、北极圈等重要的纬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的地形区和北回归线、25°N、30°N、35°N、40°N、45°N、50°N等重要的纬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的地形区与行政区来归纳与厘清“重要的纬线及与地理事物的关系”;分别从七大洲的经度范围、纬度范围来归纳与厘清“重要的经纬线与大洲位置特征的关系”,从对比的角度强化学生的记忆。 第四步是寻找图文中的线索,即找出图文中的显性与隐性信息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在用“世界政区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世界地形图”复习大洲、大洋、重要的地形区等区域空间定位的地理基础知识时,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15条重要的经纬线0°、30°E、60°E、90°E、120°E、180°、120°W、60°W以及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30°N、40°N、南极圈、北极圈所经过的大洲、大洋和主要的地形区、气候区、海区、河流入海口、国家、城市、港口、自然与人文景观等显性信息。其次,在这些显性信息的基础上,分别找出大洲、大洋和主要的地形区、气候区、海区、河流入海口、国家、城市、港口、自然与人文景观等地理事物自西向东、自北向南的排列规律等隐性信息。最后,分解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用示意图或表格进行分类归纳,便于学生记忆。 三、匹配策略 由于本节内容是“区域空间定位的方法”,属策略性学习的内容,因此选择的学习策略是DMEPF法,即示范(Demonstrate)、模型(Model)、释义(Explain)、练习(Practise)、反馈(Feedback)。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是方法示范,即通过“世界地形图”“主要国家轮廓图”“某自然地理特征示意图”“某自然或人文景观图”等,分别向学生示范“经纬网定位法”“海陆位置定位法”“轮廓定位法”“自然与人文景观定位法”“自然地理特征定位法”“综合定位法”。如,在用“经纬网定位法”示范亚洲的空间定位时,可从其所跨的经度、纬度来定位亚洲的绝对位置,并用经过亚洲的重要经纬线来描述亚洲的位置特征;在用“海陆位置定位法”示范亚洲的空间定位时,可从其所临的海、所接的大陆来定位亚洲的相对位置,并用亚洲所临的海、所接的大陆来描述亚洲的位置特征;在用“轮廓定位法”示范亚洲的空间定位时,可从其轮廓和形状特点确定亚洲的位置,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上其主要的海湾、海峡、运河、半岛、岛屿的形状与轮廓,河流、湖泊、山脉的形状与轮廓,河流的发源地或入海口等地理事物共同来确定亚洲的位置;在用“自然与人文景观定位法”示范亚洲的空间位置时,可从日本的富士山等著名的自然景观、泰姬陵等著名的人文景观确定亚洲的位置;在用“自然地理特征定位法”时,可从亚洲的气候、自然带、土壤、河湖、地貌等自然地理特征来确定亚洲的空间位置;在用“综合定位法”时,可用“经纬网定位法”加“自然地理特征定位法”来共同确定亚洲的空间位置。 第二步是建立记忆模型,即教师要让学生用图示法记忆法、表格法记忆、歌诀记忆法等来建立“经纬网定位法”“海陆位置定位法”“轮廓定位法”“自然与人文景观定位法”“自然地理特征定位法”5种定位方法的记忆模型。如,示范“经纬网定位法”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图示法”记忆16条重要的经纬线所经过的重要的城市、海峡、河口、运河、内海与湖泊、港口、极地考察站等地理事实;也可以引导学生用“表格法”记忆16条重要的经纬线所经过的大洲、大洋、主要地形区、国家;也可以引导学生用打油诗来记忆亚洲的气候特征、地形特征、自然与人文景观特征。 第三步是释义定位方法,即学生通过言语或心象地图来描述“经纬网定位法”“海陆位置定位法”“轮廓定位法”“自然与人文景观定位法”“自然地理特征定位法”5种定位方法及使用的情境。 第四步是不同情境中应用定位方法,即学生将在亚洲空间定位学习中已形成的5种区域空间定位的记忆模型,分别运用在欧洲等大洲的空间定位、东南亚等地区的空间定位、中国等国家的空间定位和广州等地方的空间定位中。 第五步是了解空间定位方法掌握情况,即学生将6种区域空间定位方法运用到非洲、欧洲、美洲等不同的情境中时,需要不断地与亚洲空间定位的范例进行比较,从而了解自己对6种区域空间定位方法的掌握程度,及时修正自己的思维过程。 四、选择媒体 学习媒体的选择策略可用“学习材料—媒体功效矩阵图”,具体见下页表2所示。 五、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可采用TISAW法,即主题(Theme)、意图(Intention)、情境(Situation)、行动(Action)、操作(Work)。其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是确定主题,即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地理高考考试大纲等,以及区域空间定位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活动主题。 第二步是明晰意图,即明晰主题活动的动机与目标。开展“座位上的世界地图——区域空间定位的方法”主题活动的动机是充分发挥学生爱玩游戏的身心特点,引导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复习“区域空间定位的方法”这一区域地理的重点,从而掌握空间定位的知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 第三步是创设情境,即活动开展的情境。为了让学生对“区域空间定位的方法”复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将班上学生的座位,按13条重要的经纬线:0°、30°E、60°E、90°E、120°E、180°、120°W、90°W以及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30°N、40°N、30°S来划分座位,即横排为纬线,6排学生的座位,竖排为经线,8排学生的座位,使班上的学生座位变成一幅活动的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在枯燥无味的复习中加深对区域空间定位知识与方法的记忆与应用水平。 第四步是设计行动方式,即将总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组件,设计完成这些组件学习需要的材料、媒体、行为。围绕“座位上的世界地图——区域空间定位的方法”主题活动,根据学习目标的分析,将“座位上的世界地图——区域空间定位的方法”活动分解为“我的经纬网定位法”“我的海陆位置定位法”“我的轮廓定位法”“我的景观定位法”“我的自然特征定位法”“我的综合定位法”6个学习组件。 针对组件1“我的经纬网定位法”,学习材料主要是经纬网定位法的文字资料与世界政区图、世界地形图;学习媒体主要是用多媒体展示世界政区图、世界地形图;学习行为主要是观察专题地图,图表解读经纬网定位法的表述和16条重要的经纬线所经过的行政区与主要地形区,用表格归纳16条重要的经纬线所经过的行政区、地形区和重要的经纬线与大洲的关系,用图示归纳重要的经纬线所经过的重要城市、海峡、河口、运河、内海与湖泊、港口、极地考察站,确定亚洲及其他大洲或地区或国家的经纬度位置。 针对组件2“我的海陆位置定位法”,学习材料主要是海陆位置定位法的文字资料与世界地形图;学习媒体主要是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形图;学习行为主要是阅读“世界地形图”,图表解读海陆位置定位法的表述,确定亚洲及其他大洲的海陆位置。 针对组件3“我的轮廓定位法”,学习材料主要是轮廓定位法的文字资料与大洲、大洋、地区、国家、地方等轮廓图;学习媒体主要是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形图和大洲、大洋、地区、国家、地方等轮廓图及山脉、河流的形状与走向;学习行为主要是阅读世界地形图和大洲、大洋、地区、国家、地方等轮廓图,图表解读轮廓定位法的表述,确定亚洲及其他大洲或地区或国家的空间位置。 针对组件4“我的景观定位法”,学习材料主要是景观定位法的文字资料与各大洲主要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图;学习媒体主要是用多媒体展示各大洲主要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学习行为主要是阅读各大洲主要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图,图表解读景观定位法的表述,确定亚洲及其他大洲或地区或国家的空间位置。 针对组件5“我的自然特征定位法”,学习材料主要是自然特征定位法的文字资料与反映区域自然特征的气候、自然带、动物、土壤、河湖、地貌、人文等图;学习媒体主要是用多媒体展示反映区域自然特征的气候、自然带、动物、土壤、河湖、地貌、人文等图;学习行为主要是阅读反映区域自然特征的气候、自然带、动物、土壤、河湖、地貌、人文等图,图表解读自然特征定位法的表述,确定亚洲及其他大洲或地区或国家的空间位置。 针对组件6“我的综合定位法”,学习材料主要是综合定位法的文字资料与反映区域综合地理事物图;学习媒体主要是用多媒体展示反映区域综合地理事物图;学习行为主要是阅读反映区域综合地理事物图,图表解读综合定位法的表述,确定亚洲及其他大洲或地区或国家的空间位置。 第五步是行动操作,即在组件学习中,学生获得与内化知识、能力、情感,并将其运用在新问题的解决中。 针对组件1“我的经纬网定位法”,其匹配的行动操作主要是用语言描述经纬网定位法;用图示展现重要的经纬线、行政区和主要的地形区、城市、海峡、河口、运河、内海与湖泊、港口、极地考察站等的关系;用表格归纳重要的经纬线与大洲、行政区和主要的地形区、城市、海峡、河口、运河、内海与湖泊、港口、极地考察站等的关系;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经纬网定位法确定亚洲及其他大洲或地区或国家的经纬度位置。 针对组件2“我的海陆位置定位法”,其匹配的行动操作主要是用语言描述海陆位置定位法;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海陆位置定位法确定亚洲及其他大洲或地区或国家的海陆位置。 针对组件3“我的轮廓定位法”,其匹配的行动操作主要是用语言描述轮廓定位法;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轮廓定位法确定亚洲及其他大洲或地区或国家的空间位置。 针对组件4“我的景观定位法”,其匹配的行动操作主要是用语言描述景观定位法;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景观定位法确定亚洲及其他大洲或地区或国家的空间位置。 针对组件5“我的自然特征定位法”,其匹配的行动操作主要是用语言描述自然特征定位法;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自然特征定位法确定亚洲及其他大洲或地区或国家的空间位置。 针对组件6“我的综合定位法”,其匹配的行动操作主要是用语言描述综合定位法;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综合定位法确定亚洲及其他大洲或地区或国家的空间位置。 六、检测效果 检测效果,可采用是TWTAUR法,即目标(Target)、方式(Way)、题目(Title)、解答(Answer)、说出(Utter)、调控(Regulation)。其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是目标,即联系学习目标,确定检测的目的。 第二步是方式,即根据检测目的,选择组件的检测题是以客观、主观、观察或表现等哪种形式出现。 第三步是题目,即根据检测方式和目的,编制相应的题目。 第四步是解答,即学生要运用已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题目的解答。 第五步是说出,即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过程。 第六步是调控,即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馈调控。基于地理高考复习的组件式教学设计方法_地理论文
基于地理高考复习的组件式教学设计方法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