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营造了良好的公民参与政治的文化氛围,提高了民主意识,开辟了参与政治的便捷途径。但由于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非平等化、非制度化、非理性化等问题,不可避免地对我国当代政治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文章从互联网在当代政治的应用现状入手,分析出互联网对中国政治的影响是双重的,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推动中国当代政治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中国政治;影响;对策
一、互联网在政治上的应用现状
1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即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与服务。如政府政务信息公开、“无纸化办公”、远程视频会议、交通人脸识别系统以及“一卡通”社会保障卡等,都属于电子政务的范畴。
2网络问政。网络问政是指政府运用互联网获取民众对政治的态度,从而实现服务于民。当前,网络问政的形式多样,有领导推动型的网络问政,如近期山东公布了从乡镇到省级主要领导的服务电话和邮箱,为全球儒商第一时间答复办理相关问题;有平台引导型的网络问政,如最近召开的首届儒商大会上,启动了“选择山东”云平台,搭建起“永不落幕”的“双招双引”公共服务平台;有舆论压力型的网络问政,如问题疫苗引发公众焦虑、温州女孩遇害拷问网络出行安全等事件被网络关注以后,使得政府有关部门面临巨大压力。
3舆情管控。舆情监控是指政府通过网络舆论的作用,实现对经济社会的管理与控制。近几年,中国在打击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等网络犯罪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今年公安部公布的涉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组织网络赌博和微信交友诈骗等10大网络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均被成功破获。
二、互联网对当代政治的双重影响
1互联网对当代政治发展产生的正面效应
1.1互联网营造了良好的公民参与政治的文化氛围。首先互联网推动了我国政治文化的转型。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政治思潮纷涌而起,而网络政治的参与则推动了传统政治文化向现代政治文化转型的深刻变迁;其次,网络政治参与整合了各种公民文化,打造出新型的政治文化。公民利用网络技术,更加便捷地参与交流思想和文化,不断促进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从而加强各国政治文化不断走向趋同,打造成一种先进的、代表社会前进方向的新型公民文化,从而为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
1.2互联网开辟了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的便捷途径。政治参与的缺乏,往往是由于政治沟通渠道的不畅通所致,随着互联网的技术发展,更多更有效的政治参与方式和途径呈现在人们面前,如电子邮件、网络论坛、博客等,不断被人们所接受和使用,使网络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一项重要途径。首先,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政治参与渠道和手段的不足,大大降低了公众参与政治的门槛,任何普通民众只需要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和手机就可突破时空限制平等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实现了利益主体之间的快速连接和沟通;其次,网络技术手段有利于公民搜集全面的政治信息并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决策者根据反馈信息及时纠正,由此,民众与政府之间建立了一种畅通的良性互动平台。
2互联网在当代政治进程中出现的负面影响
2.1参与的非制度化,出现无序混乱状态。首先,互联网是一个无中心无边界的结构,任何人都可以在论坛以及电子公布栏中扩散和传递信息,按自己的思维和逻辑说话讲事而无须政府进行批准和审查,因此,政府无法有效控制这种趋势,导致网络自由主义的产生,也就形成了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网络的“参与爆炸”;其次,公民在网络参与过程中的非法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在网络上难以达成共识,所以一小部分不法分子可能利用网络从事非法活动,而为自己特殊利益和本集团谋利,破坏了社会的稳定;有的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技术恶意入侵网站,窃取机密,扰乱网络正常工作秩序;有的捏造各种政治谣言、传播不良信息、恶意攻击党和国家领导人、故意扭曲社会事件,来煽动不满情绪,制造社会混乱,甚至演变成大规模非法参与事件。
2.2参与的非理性化,具有极端盲目特性。网络参与政治的非理性化,是指网民不以理性的态度进行参与,而是以感性化、情绪化、简单化的方式进行参与,显得热情有余,而理性不足。这是由于网民的教育背景、对问题思考方式的不同、以及网民结构失衡等原因造成的。诸多民众面对互联网中大量信息,缺乏辨别信息的能力,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分析,茫然不知所措,失去了自己真正的想法,陷入极端、盲目随风的境地,使得民众的参与政治只能出现非理性化倾向,如网络论坛或新闻跟贴中网名一边倒的支持与反对。如果这种非理性化倾向严重,可能会导致“网络愤青”绑架民意,从而阻碍和谐民主的发展进程。
三、推动互联网与当代政治良性互动的对策建议
鉴于互联网对中国政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建议各级政府都要在顺应时代潮流的前提下,充分权衡利弊,尽量扬长避短,采取各种措施,弘扬正能量,减少负作用,尽快形成互联网与政治间的良性互动。
1加强党的领导
各部门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党对互联网发展事业的绝对领导。二是坚持依法治理。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依法治国就必须依法治网,互联网技术对社会各方面带来了巨大冲击,下一步应该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全面抓好贯彻落实。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主导网络空间。坚持正面宣传,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占领掌控网络舆论阵地,架起百姓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增强正面信息的感召力、公信力。
2加强网络立法,规范政治参与秩序
网络违法犯罪行为造成的社会混乱局面,要求我们必须通过立法的手段规范和约束网络政治参与的行为。首先要完善网络立法。目前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实施了一些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条例,但有些过于笼统并缺失可靠性,因此应根据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特点,以及公民在参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时跟进制定出相应的法规,确保新法规的前沿性和可操作性,使网络法律在保证公民政治参与合法权利的同时打击网络违法行为;其次,加强网络实名制建设。网络实名制是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网络诚信体系建立的基础,要实现网络法治化必须要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使某些不良行为受到惩罚和付出代价。
3缩小信息鸿沟,扩大政治参与主体
针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出现的信息鸿沟现象,政府必须努力将其缩小,甚至消除。首先要加快信息基础建设。目前我国农村网络设施滞后,城乡差距还比较大,信息鸿沟问题还比较严重,因此,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就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任务。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网络信息的投资力度,降低农村人群接入互联网的成本和用网收费标准,实行“网络下乡”,将宽带引入城市农村的各个角落,成立网络信息服务机构,推动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其次,要对信息贫困者普及网络教育,实现宽带领域的多层次的信息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上网能力使其有更多机会接触和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增强政治参与的功效感。
网络的出现为民主政治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并使公民的政治参与以全新的阶梯搭建在政府与公民之间,代表着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随着互联网环境的不断优化,网络参政环境的逐步改善,网络政治参与会出现一种新的多元化发展趋向,并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引领我国未来的民主政治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紫君.互联网发展对中国政治安全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河北大学,2018.
[2]闫玮.互联网时代中国政治文化的传承与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17.
[3]朱克诚.浅析互联网时代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J].现代交际,2017(07).
论文作者:涂文婷 1,余凯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0
标签:互联网论文; 政治论文; 网络论文; 公民论文; 政府论文; 信息论文; 文化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