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期刊业如何应对“入世”挑战(论文文献综述)
陆敏[1](2014)在《1999-2012年中国期刊业实物贸易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文化产业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增强,期刊业的发展已成为中国出版蓝图的一个重要课题,期刊贸易的发展空间逐步扩大,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伴随着中国步入世界期刊大国行列的步伐,期刊业国际贸易日益凸显的国际化和效益化,已成为中国期刊业发展进程中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本论文选择1999年至2012年这一时间段的期刊实物贸易进行分析,试图收集、整理、分析1999至2012年内,中国期刊实物贸易的相关数据,以图表形式,分析中国的期刊实物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中国期刊业实物贸易存在的逆差问题及产生逆差问题的原因;结合当前中国出版业发展现状,参考相关出版理论与实践,借鉴国外期刊出版的优秀经验,为提高我国期刊的国际贸易水平提供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供参考。中国期刊走出去也在另一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软实力,论文最后一部分重点论述了中国期刊走出去与文化软实力的平衡。
周亚红,张转[2](2008)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期刊的发展策略》文中认为期刊的全球化浪潮汹涌而来,势不可挡。面对国外大刊的强烈冲击,中国期刊市场处处充满着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期刊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冲击,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期刊群,是期刊界面临的重点课题。中国期刊的发展就是要冲破传统的运作模式,打造全新的办刊理念,树立品牌意识,走集团化发展之路,从而参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
张秀丽[3](2007)在《《读者》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文中指出《读者》是我国期刊业的龙头老大,其发展里程和成功运作方法一直是业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但是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大多数关注目光更多投向其成功经验的总结和有利的发展机遇,对其已经和即将所面临的挑战鲜有涉及。《读者》的成功的确值得我们很好地总结并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但是放眼中国期刊业发展现状,高唱赞歌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只有看清形势并未雨绸缪,提早做出应对的准备才能在发展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首先概要介绍了《读者》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辉煌成绩。而后从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了《读者》新时期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文章重点从中国文摘类期刊发展的大势出发,探讨了《读者》应对机遇和挑战的具体做法:提升杂志质量,铸造品牌;注重品牌战略,延伸品牌效应,稳步开展品牌延伸和立体化经营,实现“第三次”售卖;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走出去战略和网络延伸战略。并从编辑出版学和经济学出发,提出了培养读者忠诚度这个关乎《读者》前途和命运的关键问题;最后重点指出应发行和广告并举,多条腿走路。当然以上均是在肯定《读者》发展成绩和成功运作的基础上对其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读者》继续领跑中国期刊界,它所取得的成绩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一点应该充分肯定。但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已成为业界不争的事实。《读者》已经具有成熟的市场化运作经验,如果能抓住成立读者出版集团的契机,在新一轮的中外期刊博弈中一定会是最精彩的.
魏一平[4](2006)在《近十年我国非学术期刊研究综述——以对“中国期刊网”1996-2005年有关文献的内容分析为依据》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传统的四大媒体之一,期刊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非学术类的大众期刊,在传媒领域的影响力更是不可小视。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非学术类期刊的崛起,对之进行研究的文章也日渐攀升。本文以“中国期刊网”为研究平台,对1996—2005 十年来公开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的相关文章进行实证分析,结合现实发展归纳近十年来我国非学术期刊研究的脉络,并针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
徐增展[5](2006)在《我国新闻类期刊的发展探析》文中研究说明在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竞争关系中,传媒实力作为国家实力的体现,与经济、军事、文化的竞争相平行,而各国传媒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目前中国传媒业的年总收入在千亿人民币以上,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然而,在中国传媒业(特别是报纸与电视)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新闻期刊的发展状况却相对滞后,发展潜力尚待进一步发掘。文章立足新闻期刊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对其进行探讨和分析。 在传媒业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一些大型新闻期刊以高度介入的方式引领舆论,介入政坛,令人神往。当今世界,一国的媒介实力又是争得国际话语权的必备条件。因此锻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权威期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然而,在传媒功能从大众传播向分众传播逐渐转化的历史条件下,市场细分又是期刊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我国在锻造大型新闻期刊的同时又面临着市场细分、外资压境等多重挑战。由于我国处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特殊时期,社会准备、文化准备以及个人准备都没有那么充分。我们无法奢望享有和西方同等的媒体发展环境,但我国目前的新闻体制和相关法规确实还有待建立、健全;我们无法拥有像西方一样庞大的读者群,但我们可以针对都市生活,时尚生活以及对“小资”和“中资”的引领,不断培养属于自己的受众群体。 文章立足我国新闻类期刊业发展的现状,借鉴国外同类期刊的先进经验,深刻探讨和分析我国新闻类期刊发展的历史、受众定位、区域发展、市场细分等问题,并试图提出未来的发展之路及尝试对策。
林忠娜[6](2006)在《期刊发展对期刊资源建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在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中,文献资源建设一直都是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关注的重点,因为它不仅是各个图书馆经费投入的重点,而且是各项业务工作能够得以展开的基础之一。因此提高图书馆文献结构的合理性和文献利用率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这其中尤以馆藏期刊结构的分布及专业配置更为人所瞩目。公共图书馆的期刊资源建设与中国期刊业发展休戚相关,本文旨在通过对1996年-2005年十年间期刊业的观察和分析及期刊出版热点的分析,即中国期刊业起飞背景、目前国内期刊市场的主要特点、影响期刊业发展的十大法规,中国期刊业十大受众,女性期刊的发展,从读者需求看中国期刊市场变化。以长春图书馆个例分析,期刊市场变化带来的馆藏结构调整,期刊发展对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结构、需求的影响以及期刊发展对东北副省级城市(长春、哈尔滨、沈阳、大连)公共图书馆的期刊资源建设的影响。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996年-2005年十年间期刊业的观察和分析、期刊出版热点的分析,期刊发展对公共图书馆影响,期刊发展对(长春、哈尔滨、沈阳、大连)公共图书馆的期刊资源建设的影响。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查阅资料,1996年-2005年十年间期刊业的观察和分析、期刊出版热点的分析;调查研究,实地考察4城市(长春、哈尔滨、沈阳、大连)图书馆期刊采购、期刊馆藏资源结构。个例分析,以长春图书馆为例分析公共图书馆读者结构、需求。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拟探讨如何构建大中城市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期刊资源协作体系。
姬沈育[7](2006)在《外资进入与中国期刊业发展:基于培育竞争力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入世”保护期过后,国外期刊业将大举进入中国。届时,中国期刊市场上将形成国内期刊和外资期刊并存的竞争格局。由于中国期刊业在期刊数量、分类结构、个性特征、品牌特色和核心理念等方面与外资期刊存在较大差距,中国期刊业势必面临外资期刊巨大的竞争压力。为此,中国期刊业必须强化品牌意识、提高期刊业集中度、注重人力资本的开发与利用,以提高自身竞争力。
饶德江,莫梅锋[8](2004)在《上下求索中创新开拓——2003~2004中国媒体发展研究述评》文中认为 媒体发展理论研究述评媒体发展宏观研究述评广播电视发展研究述评报刊业发展研究述评出版业发展研究述评网络发展研究述评广告经营与媒体发展研究述评2003~2004年中国的媒体发展态势凶猛。改版、合作、合并、交流、推广等媒体活动层出不穷。同样,在媒体发展研究上,各种媒介思想相互激荡,并产生火花,呈现出媒体发展研究更加深入、专门化和务实的特征。两年来,在研究过程中,媒体研究专家学者纷纷引进和应用先进的媒体发展理论、宏观、中观和微观研究的视角,多元化的研究方法,结合我
古四毛[9](2004)在《加入WTO后我国期刊业发展的再思考》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加入WTO,对中国期刊业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其冲击的领域集中在发行、印刷、编辑、管理等几个方面。而国内外期刊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我国期刊业的应对策略应建立与完善政策法规,进行资源整合,培养特色品牌和优势品牌,加强人文内涵,形成读者品牌,努力壮大期刊业的实力,走联合发展之路。
吴赟[10](2004)在《中外期刊经营管理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期刊是社会传媒体系中的重要成员,期刊业的发展状况是一国文化、经济、科技实力的重要表征。新的世纪,我国期刊出版业正在逐步适应市场竞争,向着产业化、集约化迈进。但我国期刊产业与世界期刊强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最根本的差距在于产业实力和经营管理层面,这两方面的差距直接带来期刊制作上的差距。而中国入世后,国际传媒集团也欲以其雄厚的实力和先进的经营理念介入我国期刊分销、广告等经营领域分一杯羹。对此,我国期刊业不仅要提升自身品牌经营、发行和广告经营水平以增强主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走跨媒体扩张和集团化发展道路。发达国家期刊业管理的一些方法也值得我国借鉴。 全文由五个部分构成。 引言部分论述了中外期刊出版业比较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中外期刊业规模和实力比较”对中外期刊产业规模和实力、期刊出版机构实力、期刊产业集中度进行了比较分析。 第二章“中外期刊消费市场比较”从期刊市场需求和期刊消费状况两方面对中外期刊消费市场进行了比较分析。 第三章“中外期刊经营比较”比较分析了中外期刊业在品牌经营、发行经营和广告经营等方面的现状和特点。 第四章“中外期刊业宏观管理比较”从期刊业的法律管理、期刊业的经济调控和期刊业的行业组织管理三方面对中国和外国的期刊业宏观管理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 第五章“中外期刊业发展趋势比较”对中国和外国期刊业的跨媒体发展、集团化发展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
二、中国期刊业如何应对“入世”挑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期刊业如何应对“入世”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1999-2012年中国期刊业实物贸易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的提出 |
(一) 研究的背景 |
(二) 研究的目的 |
(三) 研究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期刊实物贸易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分析 |
一、期刊实物贸易在中国的发展 |
二、中国期刊实物贸易发展现状 |
(一) 期刊进出口种次分析 |
(二) 期刊进出口数量分析 |
(三) 期刊进出口金额分析 |
三、期刊实物贸易在中国出版物进出口中的地位 |
第三章 期刊实物贸易在中国的发展问题分析 |
一、中国期刊实物贸易发展现状总结 |
二、期刊实物贸易的逆差问题 |
三、期刊实物贸易逆差问题原因分析 |
第四章 中国期刊扩大出口的对策探讨 |
一、中国期刊扩大出口的重要性 |
二、国家推动期刊扩大出口 |
(一) 政府政策支持,出台并推动政策实施 |
(二) 加大教育投入,明确奖惩措施,培养优秀的期刊出版人才 |
(三) 明确政府管理职能,通过行政手段对期刊结构进行调节 |
(四) 将期刊实物贸易与版权输出有效结合以推动期刊扩大出口 |
三、期刊业出版企业推动期刊扩大出口的建议 |
(一) 内容为王,期刊出版企业自身努力打造优质内容 |
(二) 选择好目标进入市场 |
(三) 品牌化、集团化、国际化 |
(四) 以版权输出促期刊实物贸易发展,重视版权代理机构的作用 |
(五) 期刊出版企业主动走出去寻求突破与合作 |
四、期刊扩大出口走出去与国家文化软实力 |
(一) 期刊扩大出口走出去与文化产业竞争力 |
(二) 期刊扩大出口走出去与国家文化软实力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期刊的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期刊业的发展现状 |
1. 中国期刊的现状 |
2. 中国期刊面临的问题 (1) 品牌化意识不强 |
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期刊的发展策略 |
1. 建立先进的期刊运营机制 |
2. 提高期刊的核心竞争力 |
3. 走集团化经营之路 |
三、结语 |
(3)《读者》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一 我国文摘类期刊的现状与几点思考 |
(一) 现状 |
(二) 思考 |
1. 市场供给问题 |
2. 稿源供给问题 |
3. 利润供给问题 |
二 《读者》发展概况 |
三 《读者》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一) 发展机遇 |
1. 开放和竞争推动结构调整和产品开发 |
2. 国际交流增多促进办刊与经营管理观念的变化 |
3. 入世促进期刊业的体制改革 |
(二) 面临的严峻挑战 |
1. 体制的真正转换 |
2. 品牌异地开发 |
3. 原创和策划的缺乏 |
4. 品牌整合问题 |
5. 新旧媒体的融合以及互联网的威胁 |
6. 刊物的同质化倾向 |
7. 国际出版跨国公司的挑战 |
四、《读者》的应对措施 |
(一) 应不断提升杂志质量 |
1. 内容创新是永恒主题 |
2. 增加原创作品的比例 |
3. 编辑权和经营权分离 |
(二) 应不断延伸品牌效应 |
1. “三次售卖”理论的内涵 |
2. 第三次售卖的现实基础 |
3. 《读者》可借鉴的向传统媒介以下领域的品牌延伸战略 |
(三) 应不断培养读者的忠诚度 |
1. 建立适度和方便的读者沟通渠道,提高读者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
2. 注意栏目和内容的连续性,培养读者的阅读习惯 |
3. 强化读者参与意识,让读者参与 |
(四) 发行和广告应继续并举 |
1. 拓展发行渠道,多条腿走路 |
2. 既靠发行更靠广告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我国新闻类期刊的发展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新闻类期刊的历史演进 |
(一) 西方新闻类期刊发展的沿革 |
(二) 我国新闻类期刊发展的历史 |
(三) 我国新闻类期刊发展的时代条件 |
二、我国新闻类期刊发展的基本特点 |
(一) 我国新闻类期刊发展的现状 |
(二) 我国新闻类期刊内容特色 |
三、我国新闻类期刊经营运作 |
(一) 我国新闻类期刊受众定位分析 |
(二) 我国新闻类期刊的人力资源状况 |
(三) 我国新闻类期刊的品牌经营 |
(四) 我国新闻类期刊的发行 |
(五) 我国新闻类期刊的广告经营 |
(六) 我国新闻类期刊的资金运作 |
四、我国新闻类期刊的未来发展对策 |
(一) 进一步建立与完善发行市场 |
(二) 全力提升新闻类期刊经营水平 |
(三)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
(四) 立足国内、面向世界 |
(五) 关涉新闻类期刊未来的几点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6)期刊发展对期刊资源建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对近十年中国期刊业的观察和分析 |
一、中国期刊业起飞的背景 |
二、目前国内期刊市场主要特点 |
(一) 期刊的品种与需求 |
(二) 期刊市场特点 |
三、影响期刊业发展的十大法规 |
四、中国期刊业十大受众 |
五、女性期刊的发展 |
六、从读者需求看中国期刊市场变化 |
第二章、期刊发展对公共图书馆影响 |
一、读者结构的分析 |
二、读者需求的分析 |
(一) 读者阅读目的的分析 |
(二) 读者提卷期刊的连续性分析 |
三、期刊市场变化带来的馆藏结构调整 |
(一) 读者需求带来的馆藏调整 |
(二) 期刊多版化带来期刊的馆藏变化 |
(三) 系列刊物的出现带来的馆藏变化 |
第三章、期刊发展对期刊资源建设的影响 |
一、四馆概况 |
二、期刊发展对采访原则的影响 |
三、期刊发展对馆藏期刊结构的影响 |
四、电子期刊发展丰富期刊馆藏 |
第四章、四城市期刊资源共建共享的探讨 |
一、四城市中文期刊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 |
(一) 资源地区布局的需要 |
(二) 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的需要 |
(三) 探讨区域期刊资源建设的需要 |
二、四城市中文期刊资源共建共享的可行性 |
(一) 四城市图书馆期刊资源共建共享具有良好的自然优势 |
(二) 四城市图书馆期刊资源共建共享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
(三) 四城市图书馆期刊资源共建共享具有良好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
三、四城市期刊资源共享的措施 |
(一) 更新期刊资源共建与馆藏观念 |
(二) 借鉴经验,搞好调研 |
(三) 联盟采购促进期刊资源建设的持续发展 |
(四) 强调成员馆的平等权益 |
(五) “Interlib 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系统”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外资进入与中国期刊业发展:基于培育竞争力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1. 培育核心竞争力。 |
2. 强化品牌意识。 |
3. 提高期刊产业集中度。 |
4. 注重人力资本的开发与利用。 |
(9)加入WTO后我国期刊业发展的再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入WTO对中国期刊业的冲击 |
1.发行上的冲击 |
2.印刷上的冲击 |
3.编务上的冲击 |
二、我国期刊业的应对策略 |
1.建立与完善中外期刊在中国大陆的生存与发展法规 |
2.实施品牌战略, 发展壮大我国期刊业实力 |
3.期刊业要走联合发展之路 |
(10)中外期刊经营管理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3 研究现状 |
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 中外期刊业规模和实力比较 |
1.1 中外期刊产业规模和实力比较 |
1.1.1 外国期刊产业规模与实力分析 |
1.1.2 中国期刊产业规模与实力分析 |
1.1.3 结论与启示 |
1.2 中外期刊出版机构实力比较 |
1.2.1 外国期刊出版机构实力分析 |
1.2.2 中国期刊出版机构实力分析 |
1.2.3 结论与启示 |
1.3 中外期刊产业集中度比较 |
1.3.1 外国期刊产业集中度分析 |
1.3.2 中国期刊产业集中度分析 |
1.3.3 结论与启示 |
2 中外期刊消费市场比较 |
2.1 中外期刊市场需求比较 |
2.1.1 读者基本状况比较 |
2.1.2 读者阅读时间比较 |
2.1.3 读者购买力比较 |
2.2 中外期刊消费状况比较 |
2.2.1 外国期刊消费状况分析 |
2.2.2 中国期刊消费状况分析 |
2.2.3 结论与启示 |
3 中外期刊经营比较 |
3.1 中外期刊品牌经营比较 |
3.1.1 外国期刊品牌经营状况 |
3.1.2 中国期刊品牌经营状况 |
3.1.3 结论与启示 |
3.2 中外期刊发行经营比较 |
3.2.1 外国期刊发行的特点 |
3.2.2 中国期刊发行的特点 |
3.2.3 结论与启示 |
3.3 中外期刊广告经营比较 |
3.3.1 外国期刊广告经营状况 |
3.3.2 中国期刊广告经营状况 |
3.3.3 结论与启示 |
4 中外期刊业宏观管理比较 |
4.1 中外期刊业法律管理比较 |
4.1.1 中外出版立法之比较 |
4.1.2 中外对创办期刊出版机构的法律管理之比较 |
4.1.3 中外对期刊出版内容的法律管理之比较 |
4.1.4 中外对期刊出版活动的法律管理之比较 |
4.1.5 中外对违法出版行为的法律处分之比较 |
4.2 中外期刊业经济调控比较 |
4.2.1 外国期刊业经济调控机制 |
4.2.2 中国期刊业经济调控机制 |
4.2.3 结论与启示 |
4.3 中外期刊业行业组织管理比较 |
4.3.1 外国期刊业行业组织管理状况 |
4.3.2 中国期刊业行业组织管理状况 |
4.3.3 结论与启示 |
5 中外期刊业发展趋势比较 |
5.1 中外期刊跨媒体发展比较 |
5.1.1 外国期刊的跨媒体发展 |
5.1.2 中国期刊的跨媒体发展 |
5.1.3 结论与启示 |
5.2 中外期刊集团化发展比较 |
5.2.1 外国期刊集团化发展 |
5.2.2 中国期刊集团化发展 |
5.2.3 结论与启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中国期刊业如何应对“入世”挑战(论文参考文献)
- [1]1999-2012年中国期刊业实物贸易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D]. 陆敏. 复旦大学, 2014(04)
- [2]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期刊的发展策略[J]. 周亚红,张转.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8(02)
- [3]《读者》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D]. 张秀丽. 河南大学, 2007(06)
- [4]近十年我国非学术期刊研究综述——以对“中国期刊网”1996-2005年有关文献的内容分析为依据[A]. 魏一平. 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 2006
- [5]我国新闻类期刊的发展探析[D]. 徐增展. 广西大学, 2006(01)
- [6]期刊发展对期刊资源建设的影响[D]. 林忠娜. 东北师范大学, 2006(11)
- [7]外资进入与中国期刊业发展:基于培育竞争力的分析[J]. 姬沈育. 经济经纬, 2006(01)
- [8]上下求索中创新开拓——2003~2004中国媒体发展研究述评[J]. 饶德江,莫梅锋. 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 2004(Z1)
- [9]加入WTO后我国期刊业发展的再思考[J]. 古四毛.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4(04)
- [10]中外期刊经营管理比较研究[D]. 吴赟. 武汉大学,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