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农业需关注六大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农业论文,大问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产业延伸问题
这是突破农业自然属性,破解资源约束的有效办法,有利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综合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竞争强势。与生产相比,浙江的农产品加工业、物流业是短腿,综合加工水平只有28%左右,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产品销售和市场空间扩大。各地应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运业发展,培育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综合配送等新业态,完善产品售后服务,促使生产不断向产后延伸,提高附加值。同时,农业作为基础产业,不仅具有原料供给、食品保障、就业增收功能,而且具有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于一体。目前,人们大多注重于农业的物质生产,对文化产品的开发也局限于休闲观光,对农业传统文化挖掘力度不够。浙江经济发达,民间资本雄厚,传统农业文化璀灿,人民群众生活总体已进入小康,有钱有闲时代逐渐来临。各地应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更多地聚焦农业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文化产品的开发。
农产品市场细分问题
浙江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适应众多农作物生长,赢得了市场竞争优势。但在买方市场开始形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农产品出现结构性过剩的形势下,消费者选购的余地更大、眼光更挑剔。如果不对市场进行细分,依然以统货统销方式面向全部市场,现有市场将难免丧失,优势将难以为继。许多行业和产品都十分注重市场细分,以特色化产品或特定功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从而规避市场风险,稳定占据市场份额。这一经验值得农业领域借鉴。从浙江现实出发细分农产品市场,其基本定位可确定为:大宗农产品满足大众和集团化消费,特色农产品和大宗农产品中的优质精品满足高收入阶层和礼品性消费。由此,浙江农业在培育十大主导产业中,更应注重特色产品和精品的开发,着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名,强化品质改善和品牌建设,丰富产品文化元素,适应高端消费。这样可适当回避与其他地区低成本的同类产品间的恶性竞争,以特色占市场、以特色优价格,稳定农产品销路和生产者收入。
专业农民培养问题
经营现代农业的专业农民,应该是专业化从事农业的文化素质高、生产经验丰富、经营能力强、创业条件好的农民。然而,现实的情况且不说农业生产兼业化、副业化越来越普遍,即便是一些专业农民,他们尽管吃苦耐劳却安于现状,虽有创业的冲动但缺乏创业的资本、知识和能力,还存在高龄化的趋势。这些年一些地方经营粗放、科技推广应用缓慢、生产力下降,很大程度上缘于这个因素的影响。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建设现代农业不能只见物不见人。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短期培训和正规化的职业教育,吸纳和培养更多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专业化的骨干农民,加快农民之间的联合,以孕育现代农业的强劲动力。
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当前,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脆弱,农田道路、排灌系统不畅,耕地地力状况不佳,全省旱涝保收耕地面积仅占65%,吨粮田仅占水田的15%,一些地方依然面临着遇雨而涝、遇干而旱的尴尬。设施农业发展不快,机械装备不理想,手工操作占主导地位,致使集约化水平、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不高。农业是物质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产业,现代农业的劳动高效率、产出高收益更需要物质基础的有力支撑。因此,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在严格保护耕地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生产性设施、技术推广设施、农产品流通设施、信息服务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农田基础条件、生产劳动条件、种养制度条件、物质装备条件,完善农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
浙江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特征非常明显,只有各项服务健全到位,才能有效地解决生产规模细小化、经营兼业化等问题。纵观现在的农业服务业,表现为科技服务方式落后,产品营销服务滞后,金融、保险以及信息服务不够,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需求。其根源在于服务组织发育不充分,服务手段偏弱,服务方式单一,农民自我服务能力不强,鼓励服务的制度不完善。因此,迫切需要推进服务组织的系统化,服务内容的多元化,服务方式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现代化,服务环境的宽松化。
行政管理体制创新问题
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涉及多个部门,农业的不同行业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就农业部门而言,还存在一些方面该管而不能管、无法管,一些方面则有责无权的现象。管理体制不顺,不仅带来政府部门的行政成本高、管理不到位,也使农业发展成本处在高位。因此,急需打破农业产业链分割的管理模式,按精简、统一、效能、责权一致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协调又相制约的要求,设置综合性的农业管理机构,以适应产业化发展新态势,提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管理效率。
联系电话:0571-865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