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天心区南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湖南长沙 410119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试验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11月间诊治的64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将入选患儿通过随机的方式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组间患儿均为32例;其中对照组在治疗中给予常规利巴韦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进行治疗,观察分析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全部入选患儿均通过治疗后,评价对比患儿的治疗效果显示,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治疗中应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将患儿的治疗效率明显提高,且安全可靠,临床应用推广价值高。
【关键词】小儿呼吸道感染;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临床疗效
小儿呼吸道感染在临床儿科中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也是危害小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故患儿发病后给予及时准确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1]。在临床上对于小儿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给予抗菌与止咳等药物等治疗,但常常有患儿通过治疗后疗效不是很理想[2]。为了将患儿的治疗效果提高,本文就对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试验对象选取于2014年8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试验对象共64例,同时以随机的方式将入选患儿分成研究组(n=32例)与对照组(n=32例)。全部入选患儿均通过相关临床检查及症状体征分析等被证实为呼吸道感染;研究组中男性患儿17例,女性患儿15例,年龄为8个月至9岁,平均年龄为(3.87±0.97)岁;对照组中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14例,年龄为6个月至10岁,平均年龄为(3.93±0.94)岁。全部入选患儿及其家属对此次研究均了解、知情,均在自我意愿下将知情同意书签署;排除近两周内进行过抗感染治疗的患儿,存有相关药物治疗禁忌的患儿等。对全部入选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观察对比,组间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可比性强。
1.2方法
全部入选患儿在入院确诊后,均依据其具体病情及身体状况等给予止咳、祛痰及退热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治疗中给予利巴韦林治疗,其中利巴韦林(国药准字:H19993172,规格:0.1g/ 支,苏州第六制药公司生产)通过空气压缩泵吸的方式给予患儿治疗,一次用药10ng,一天进行2次治疗,连续治疗1周为1疗程。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联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进行治疗,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国药准字:H20010820,规格:1.25g/支,海南通用三洋药业公司生产)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治疗,主要是采用洛西林钠舒巴坦钠75mg/kg溶于生理盐水注射液(浓度为0.9%)100mL给予患儿静滴,每次滴注时间均控制在50min以内,其中对于体重在3kg以下的患儿,一天进行2次静滴治疗,对于体重超过3kg的患儿,一天进行2至3次静滴治疗;连续治疗1周为1疗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其中治疗疗效的判定标准[3]为:显效:患儿通过治疗后,咳嗽、发热等相关症状体征均完全消失,且病原学及实验室检查等均显示恢复正常;有效:患儿通过治疗后,咳嗽、发热等相关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者得到明显的改善,病原学及实验室检查等均显示好转;无效:患儿通过治疗后,咳嗽、发热等相关症状体征未得到明显的缓解甚至加重,病原学及实验室检查显示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1.4数据处理
本次试验中获取的数据均通过SPSSl8.O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获取的数据资料均采用t检验或者x2检验对比分析,检测结果应用均数±标准差( ±s)或者百分比(%)进行表示,如果对比分析得出(p<0.05),代表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两组的治疗效果情况
全部入选患儿的治疗均完成后,对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比,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见表1:
3讨论
小儿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上比较常见,通常大部分患儿均是因病菌入侵、感染导致的。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及环境不断的变化,造成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升高[4]。其患儿发病后症状体征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及肺部啰音等,但因小儿机体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且免疫功能往往比较低下,患儿发病后易造成呼吸道黏膜损害、细菌感染,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导致患儿死亡等[5],危害性极大。
目前,在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利巴韦林是其常用治疗药物,患儿通过治疗后通常能够获得一定的疗效,但疗效往往不是很理想。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为一种由美洛西林钠与舒巴坦钠共同配制组成的复方制剂,两种药物的比例为4:1[6]。其中美洛西林为一种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广,其能够对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进行抑制,而促进其凋亡,将抗菌作用发挥出来。但其对于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比较差,治疗疗效易受到部分耐药菌株的影响。舒巴坦为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其能够对青霉素类药物受到的耐药菌株破坏进行有效的抑制,而发挥出协同作用,使抗菌效果提高。
本研究在患儿的治疗中应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研究对比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表明应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能够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组间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联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的安全性也比较高。
综上所述,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治疗中应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将患儿的治疗效率明显提高,且安全可靠,临床应用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1]黄明珠.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与痰热清联用对呼吸系统感染退热效果的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5):66-67.
[2]王小丽.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60例[J].海峡药学,2012,24(7):134-135.
[3]袁正英.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10):135-135,136.
[4]金欢胜,李苌清,刘峰等.美洛西林及其酶抑制剂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药物经济学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36):3830-3832.
[5]于滨.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01(3):235-236.
[6]刘士梅.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60例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3):1404-1405.
论文作者:王勇1,谭海燕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2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7
标签:西林论文; 患儿论文; 小儿论文; 呼吸道感染论文; 疗效论文; 对照组论文; 体征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2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