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败因与中国民企“综合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太平天国论文,败因论文,民企论文,综合症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近代史上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早已灰飞烟灭,但大量的史料还是记载了这场运动中发生的事件和若干悲剧,这些很值得我们反思和研究。尤其是深刻认识其败因,对我们今天的事业仍具有现实意义。在改革开放中风起云涌的中国民企,20年来潮涨潮落,其中不乏“太平天国”的故事,本文在此冒昧地将二者作以类比探讨,以期对中国的民企老板有所参考。
一、没有远大目标,缺乏创新意识,小富即安,过早追求享乐奢侈,无法超越自我
太平天国的勇士们抱定“敢把皇帝拉下马”的信念揭竿而起,称雄一方。民营企业家以极大的冒险精神完成原始积累,占据一席之地。下一步该怎么办?共同的问题摆在了洪秀全和中国民营企业家面前。要说他们都胸无大志,没有奋斗目标是不准确的,洪秀全的目标是建立“太平之世”,自己当个“好皇帝”;而中国当代民营企业家中间,想当亿万富翁者有之,想通过“商而优则仕”者有之。只有为数不多者目标定在“世界五百强”上。洪秀全定都天京之后,开始大兴土木,坐上天王龙椅,不思北伐,“小富”即安,开始了骄奢淫逸的宫廷生活,这分明是第二个李自成;而民营企业家们通过农村乡镇的建筑工程队、卖“祖传秘方”的药品或保健品、农副产品加工、养殖业、长途贩运等行业起家,运用金融市场转型期的不规范性获得资金,完成了原始积累,城市国有企业单位中的勇敢者及早“下海”,也及时利用一些可利用资源、机遇完成了原始积累。当有识之士提出“二次创业”的口号时,不少人在已经取得的初步成功面前、在逐渐的市场化面前、在新技术面前不知所措。以酒水饮料行业为例,不少民企起初是拼命“模仿”名酒(也可理解为假冒),后来是在国外“买奖杯”,以欺国人。再后来便是用西北的酒精兑四川的水,再用一个极富传统文化色彩的名字,在电视上肆意渲染。其短期行为、急功近利表现得淋漓尽致。试问这种名牌如今安在?很少有人想到研制出中国自己的超越白兰地、可口可乐的品牌,而中国茶文化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的饮料产品便显得引人注目。据说,洪秀全在病人膏肓又逢天京城破之时,念念不忘的是王位如何传给儿子,全然不顾众将士突出重围、东山再起的劝谏。由此看来,让洪秀全式的民营企业家超越自我也是极为困难的。尽管人们都说“创新”好,但对他们来讲,却是一种苦果。
二、封建宗教色彩与家族势力,导致任人唯亲、排斥异己,为成功后的衰败埋下伏笔
众所周知,洪秀全的“金田起义”依赖于他创立的“拜上帝会”。而创立“拜上帝会”的灵感则来源于一本中国人所著的、脱胎于《圣经》的《劝世良言》。据称,洪秀全在落第之后曾“梦见自己上了天,一位披黑袍的金发老人赐他宝剑,并助他建立地上天国。”而《劝世良言》中的“天父”上帝被他联想为梦中的“金发老人”,而自己颇似那位救世主“耶稣”,于是他立下了推翻清朝、创建天国的宏图。这种与中国历史上陈胜起义、刘邦斩白蛇举事等号令天下如出一辙的手法,其特点一是迷信,二是封建,这些“起义者”无论举事前如何承诺,“苟富贵,勿相忘”、“天下男女皆为兄妹”,在拥有江山之后都会效仿封建帝王,创立封建的“家天下”。综观今天的中国民营企业,不难看出,太平天国“洪氏天下”的影子。
不少民营企业家在完成原始积累、成立所谓的“集团”之后,千方百计地“论证”自己不是“凡夫俗子”,或者表明自己有“贵人相助”。有的在现代化的办公室、写字间里堂而皇之地供奉“赵公元帅”,有的甚至聘请风水先生、预测大师为自己“占卜吉凶”,并以此作为该不该从事某项商业活动的“依据”。有的在选聘某个属下时,还要问对方属相生辰八字,看是否与自己“犯克”或有幸成为帮助自己成就大事的“贵人”。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有的民营企业家为自己展开“造神运动”,制造出“神话”,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应首推牟其中。到后来,就连这些人仿佛都相信自己有“超自然”的力量,简直是走火入魔。牟其中的“劈开某某山脉”、再造“某某特区”的言论,简直成了天方夜谭!
太平天国在起义初期曾拥有一批豪杰,但到中后期,尤其是“天京之变”后,洪秀全不再信任“异姓之人”洪氏家族成员纷纷被封为“王”,无功受禄,引得怨声四起。由此反观当代中国民企,不能不为其严重的“家族”倾向深表忧虑。不少民企在创业初期,还有些唯才是举的架势,但后来,逐步为家族谪亲所把持,异性人才遭到排斥。而有的民企中,父亲为董事长,阿斗式的儿子总经理被众多“老臣”所辅,颇有“白帝托孤”之势。试问,在国内外许多企业已将产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大趋势下,这些家族式企业如何迎接挑战?如何过渡到现代企业呢?又如何与广揽异姓精英的现代企业抗衡呢?
三、本身缺乏高层次知识,却对知识阶层鄙视怠慢,拒绝接受先进思想和管理模式,最终走进死胡同
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就大业的政治集团,其中都不可缺乏高层次的知识人才,或称之为谋略家和政治家。周秦汉唐的统治集团中,除了君主外,岂能缺少姜尚、商鞅、张良、萧何、魏征这类治国安邦之臣、经天纬地之才?反观太平天国,除了一些武功过人、英勇善战者外,实在数不出几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而洪秀全本人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相比也是“稍逊风骚”。以客观的眼光来看,倒是清朝阵营中的曾国藩之流,远比洪秀全老谋深算。以洪秀全这个落第书生为中心形成的农民政权,对知识阶层基本上采取的是鄙视与排斥的态度。有人也许会认为,太平天国中具有新思想的人才太少,无才可用,其实这是天大的误解。当时就有一位名叫洪仁玕的出现在洪秀全面前并深得信赖,遗憾的是,他从西方带回的先进治国方略根本没有被洪秀全接受,他只是在太平天国的历史上空留下一部《资政新篇》。洪仁玕的朋友、留美毕业生容闳曾向洪仁玕提出“创办军校、筹建文人政府、建立银行体系、为民众建立一套各级学校的教育体系”等建议,洪仁玕有心采纳而无力实施,以致容闳对太平天国的前景产生疑问,谢绝任命而辞别远去。
在当代中国民企中,无疑正上演着同样的一幕:拒绝接受高层次人才,拒绝接受先进思想和管理模式,一切决策基本上都是民企老板自己凭“感觉”而拍板定舵。许多老板往往把高层次学历的雇员当成了自己的道具,并不真正尊重他们的建议,发挥他们的才能。民企老板的潜意识中往往有一种“自信”:你那么能,怎么没有像我一样干成大事?有一位民营企业家,常常表示求贤若渴,每有人才到来,都委以要职,但只给空职却没有丝毫的人事权、决策权、财权,人才成了一种玩偶和附庸。
目前,新兴的民营企业早已推行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可以入股的方针,用制度和利益将人才留住并为之营造一个施展才干的环境。但在一些民企中,老板将嫡亲之外的人才定位为“高级打工仔”,或者像旧军阀身边的“师爷”,他们往往看着主子的脸色行事,毫无独立人格,更谈不上有什么创造性。笔者曾见过一个民企,母亲为董事长,花花公子式的儿子为总经理,儿媳为秘书,众多的外来人才围绕母子二人转,就像诸葛亮辅佐着阿斗。问题是阿斗对诸葛亮相父基本上是“大撒把”(放权),而这位儿子总经理却还是事必躬亲却又狗屁不通,弄得大家莫衷一是,母子二人一出差,众人竟不知该干什么。该企业最终衰败是天经地义的了。我们常常笑谈国企和计划经济时代的“长官意志”等,其实,如今的一些民企又再次陷入了这种怪圈。试问,民企中能实行“能者上,庸者下”吗?能为人才提供创新的机会吗?
四、言而无信、朝云暮雨、离心离德是太平天国和部分当代中国民企的致命伤
洪秀全在创立太平天国之初,曾对属下和百姓有过不少美好的承诺,如“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天下男女,皆为兄弟姐妹”等等,正是这种承诺,使洪秀全得以一呼百应,成就天国大业。然而,一贯主张平等的洪天王,后来却习惯于坐“二十抬大轿”,宠幸成群的后妃,住皇宫般的宫殿。试问,当初的承诺安在?
民企老板在创业初期或招揽急需人才时,少不了美好的承诺,譬如“可以用技术入股、可以解决住房、一次性给XX万元、年薪X 万元”等等,但人们后来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且不说种种待遇方面的承诺难以兑现,甚至连人格都会遭到极大损伤。以跟随牟其中创业的一批优秀人才的遭遇为例,他们在帮助完成“倒飞机”壮举之后,不是被无情地踢开了吗?有的民企在招聘到所需的高精尖人才后,以试用为名,令其做某个课题或营销策划方案,做成之日便是人才落个“不宜在此工作”为名走人之时,而其成果却被无偿留用。有的人才因有技术专利而被吸引入伙,民企老板信誓旦旦地让其拥有部分技术股,而当专利成为产品后,老板便开始变脸,以种种手段让人才滚蛋,此时的人才方知种种承诺都是美丽的泡沫。是啊,许多民企招聘年富力强、才华出众者,却不解决住房,不办理养老保险,不负责个人医疗,基本上不付出多少用人成本,但反过来一想,这样的民企有何凝聚力呢?
“天京之变”可以说是太平天国成功后的第一次离心离德,这也反映了政治集团成员“只可共患难、不可同享受”的劣根性。而当今民企中的合作者,许多也走不出这种阴影,在初具规模之后便开始裂变,同室操戈,最终分裂成几摊,都难成大气候。这类现象就连在中关村这样具有现代意识和素质的企业中都屡见不鲜,很值得思考和总结。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许多民营企业像流星一样完成了由盛而衰的过程,能够生存并能得以发展的民营企业,恐怕也潜伏着一种危机。当中国加入WTO之后,面对的将是国外实力雄厚、机制先进、 产品优质的竞争对手,其形势不亚于太平军的长矛大刀面对外敌的洋枪洋炮。有识之士呼唤的是拥有现代制度的新型民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