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应实行学分制_平均绩点论文

高职院校应实行学分制_平均绩点论文

职业高中应当实行学分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高中论文,学分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职业高中一直沿用的是学年制。由于职业高中的学年制存在着专业面过窄、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培养的学生就业能力和重新择业能力差等缺点,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我们认为应当在职业高中实行学分制。

什么是学分制?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是指学生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任务所需时间的计算单位。

1.学分的计算方法

该门课程总学时数

(1)课堂教学课程:某门课程学分数=──────────

标准学期教学周数

(2)其他教育环节(如实验、实习、军训等),一般是每周折合1学分。

2.学分制的种类

(1)完全学分制。是在选课和修业年限等方面较为自由的学分管理制度。

(2)学年学分制。在实行选修制的同时对修业年限作出严格规定,是学年制和学分制相结合的产物。

3.实行学分制的配套措施

在学分制实行之初,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学生选课避难就易,只重量,不重质,使学习的内容缺乏完整性。为克服学分制在实行初期的种种弊端,人们先后采取了很多措施,主要有:

(1)集中与分配制。“集中”,指从若干门可供选择的课程中,指定必须选择的几门主修课程,以保证重点;“分配”,指从不同知识领域中各指定几门课程让学生学习,以保证学生具有比较广泛的知识面,其余课程则由学生任意选择。

(2)导师制。新生入学后,由校方指定一位导师负责新生的学业和品行,协助学生安排学习计划。师生每周会面一次。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多则20人~30人,少则几个人或十余人。

实行导师制,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每周一次会面提供了近距离相互探讨辩论的机会,符合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原则;有利于减少学生选课的盲目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及其他方面素质。

(3)绩点制。它是为了避免在实行学分制时出现学生只重量不重质的问题而采用的质量监控措施。它以课程学分和成绩(绩点)为评判依据,即把学习成绩按分数高低分为数等,每一等级有相应的绩点。绩点是衡量学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例如:对“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分别给定的绩点数为4、3、2、1、0;将某一课程的学分乘以该课程考核后所得的绩点,即为该课程的学分绩点;以学生在某一时期所得的全部课程学分绩点之和除以该生同期修读的总学分数,即为该生在这一时期的平均学分绩点。

实行绩点制,有利于综合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绩点可作为学生评奖、免修、辅修、超修、试读、退学、提前毕业以及攻读双专业的评判依据。这会促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

(4)共同基础课程制度。在知识广度上为学生确定一个最低标准,并将此同主修课程、选修课程的要求结合在一起,以保障所有学生具有共同教育的坚实基础。这种“全面发展的要素结构制”方案旨在强调共同基础,防止过分专业化。

(5)学分区间制。它的实行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单门课程的基准(合格)学分。它是试行学分制的核心问题。单门课程学分由3个因素确定:

该门课程总学时数

A.课程的教学量。某门功课的学分数=───────────

标准学期教学周数

B.课程内容的深浅、难易程度(一门课程需要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外所必须用的时间)。

C.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

第二步,确定单门课程的学分区间。采用考试成绩与基准学分挂钩的方法,确定考试成绩之比与学分的对应关系,即若考试成绩最高分为100分,则该门课程的最高学分为:100/60基准学分,从而确定学分区间为[基准学分~最高学分]。

第三步,确定学生某门课程实际学分,并以此评定等级。

第四步,学生毕业、优秀等级标准的总学分计算与评定。①毕业总学分等于各门课程的基准学分之和。如果课程考试成绩较低,则须多考1门~2门,以利于从总体上保证其掌握科学知识的广度;考试成绩好者,其所考门数可能少于考试成绩低者。其意义是可区分学生在质上的差异,把学习的量和质结合起来,改变高分和低分无差别的状况,从而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②优秀等级标准值等于各门课程的优秀学分之和。

实行“学分区间制”,既有助于反映某课程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又有助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可以促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

为什么要实行学分制?

学分制的前身是选科制。要研究学分制,首先要探究选科制。

选科制,是学生对所学科目或内容有一定选择自由的制度。它允许学生选择一定数量的课程进行修习,以满足学位的要求。它既包括对选修课的选择,又包括对必修课的一定程度的选择。

选科制的局限性主要在于,学生在选课时,往往不依课程本身的内容和学生本身的志趣,而是依照课程考试是否容易通过、听课时间是否方便而选。这就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在这种情形下,人们需要有一种合理而有效的、能计算学生所修课程的学习量和衡量学生是否具备毕业水平的方式。于是,学分制便应运而生。

学分制的优势在于: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学年制下,一方面,教学计划是指令性的,强调统一。由于统一计划、统一课程、统一教学进度,所以必然导致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一成不变,学生知识结构模式单一、专业面过窄,使学生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使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产生矛盾,增加了学生毕业后择业和就业的难度。另一方面,整齐划一的班级教学管理制度,往往把学生作为教育控制的对象,对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作了统一的安排,使学生习惯于依赖,淡漠了自主意识。

而学分制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着独特的选“科”(学生知识、能力和职业的取向)特征。职高学生在入学时,不但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主修专业,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及其他因素,自主地选择辅修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授课时间、修读方式、每学期修课数量等。学生既可以适当调整学习的内容、速度和方法,又可以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2.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职高学生正处在个性发展要求非常强烈的时期。在学分制下,学生可以从多种多样的学习计划和课程类别中进行选择,可以有不同的学习进度和不同的学习内容,还可以按所修课程与学分组成学习集体。学校鼓励每一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从而更好地达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3.激励师生奋发向上

在学分制下实行的“目标管理”较在学年制下的“过程管理”相对宽松,主要以是否修满规定的总学分为标准来衡量学生是否能够毕业。①由于在学生参加考试取得学分上有着严格的规定(在一门课程上无故迟到、旷课达到一定节次后不得参加考试,要想得到该门功课的学分须重修),所以学生的自律性自然会增强,迟到、旷课的现象自然会大大减少。②由于采用了绩点制、学分区间制等配套措施,所以会促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并努力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高的学分。③由于有明确的学分管理目标,加上学生有选择课程和教师的自主权,所以在高水平教师的课上学生云集,而低水平教师的门下学生寥寥无几。这势必大大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使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4.适应学生差异需求

学制的弹性化是学分制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这一本质特征的具体表现。职高学生除了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差异需求。例如:学生因经济原因会产生修业年限的差异需求,因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不同会产生学习进度的差异需求。学年制就很难满足这些差异需求,而弹性化的学分制则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些需求:学有余力者可提前毕业;力不从心者可放慢学习进度,延期毕业;经济状况欠佳者可在学校批准后离校打工,等挣足学费再继续上学。

如何实行学分制?

职业高中要实行学分制,就要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激励方面建立新的模式。

1.教学

(1)专业与课程设置目标

学分制下的课程设置目标要符合以下4个标准:①有利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②有利于职业教育的纵向和横向沟通与衔接,即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纵向衔接和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的横向沟通。③有利于寻求“职业”与“学术”的最佳结合点,以解决社会职业科技含量增大、分化速度较快与学校教学内容滞后、培养周期较长之间的矛盾。④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以外的1门以上的实用知识课程或职业技能。

(2)专业与课程的模式

①弹性模式。它是灵活性最大的模式。它以自主选择专业和选择课程相结合为基本特征,以培养综合型、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其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不低于7:3。

②中性模式。它是有一定弹性的学分制模式。它以培养专才为目标。其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一般不低于8:2。

③刚性模式。它是选择性最小的学分制模式。它以培养岗位性职业人才为目标。其选修课保持在5%左右。

(3)课程体系

①采用三级分类法,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三级分类法为:A.将课程分解成“宽基础”课程板块与“活模块”课程板块,B.按行业将“活模块”课程板块分解成“限定选修板块”和“任意选修板块”,C.“宽基础”课程板块为必修课,“限定选修板块”为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板块”为任意选修课。这样,职高学生修读课程方式就是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三类课程的比例:弹性模式为3:4:3;中性模式为3:5:2;刚性模式为3:6:1。

②专业、课程内容体系的原则:

A.适时原则,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用现代观点来组织课程内容,删除那些过时的、老化重复的内容。

B.综合原则。把新的科技成果综合化。打破目前“学科中心型”设置范式,形成“微观深入,宏观拓展”的课程内容综合体系,冲破过去知识面过专的樊篱,使学生具有较好文化素养、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专业技能。

(4)用学分区间制计算和确定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的基准学分和最高学分;以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的基准总学分保底,对选修课学分不封顶。这样,就为保证学生培养的基本规格、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技能奠定了基础。

2.管理

(1)管理模式

①校长室。制定学分制基本方案并统一领导。

②教学处。制定相应制度和实施计划,制定选修课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③教学管理员。分管学籍管理、免修审核、教材采购、成绩统计、选课编班、考勤统计、考证事务等。

④教研组。负责任课教师的教研工作。

(2)基本制度

①制定专业理论、岗位技能学习达标要求。

②制定毕业、结业、升级、重修、双专业、主辅修管理制度。按专业教学计划要求,修满基准学分可升级,否则须重修。学生修满基准总学分方准毕业,否则要被延长学业年限(最多5年)。学生修满本专业基准学分又达到其他专业合格学分后,可拿到双专业证书(须注明主辅修)。

③制定选课办法。学校在每学期结束前,发给学生选修课程目录(附有课程内容简介、教学目标、学分数值、任课教师姓名)。教学处按学生志愿顺序录取和编班并及时公布。

④制定教师点名制度。考勤由教学处统计,并每周公布选修课教师的出勤情况。无故缺课3次以上者,不得参加有关课程考试。

3.激励

(1)允许学生多渠道多形式地学习。学校允许学生参加校外开设的课程,只要成绩合格并取得相应的证书,就可以申请免修相应的课程,提前获得这些课程的学分。

(2)鼓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学校实行提前推荐办法,只要学生提前修满在校期间应得基准总学分,学校就立即向有关单位进行推荐。

(3)奖学金和毕业生等级制度。为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奖学金评比和发放。此外,对考核成绩优良者,为其颁发奖学金和授予优秀毕业生的称号。

学分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国内外都有不少的成功经验。然而,尽管学分制较学年制有着很大的优越性,但是要使学分制的实行取得良好的效果,还要结合自己的校情去实行。现在,我校通过深入细致和实事求是的调研,已经制定了我校的学分制管理与实行方案。我们相信,学分制的实行,一定会使我校的改革和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本文执笔:北京市幸福村中学职业高中学分制课题组 初岩松)

标签:;  ;  ;  ;  ;  ;  

高职院校应实行学分制_平均绩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