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对中国的机遇与挑战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对中国的机遇与挑战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对我国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机遇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0年代,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加速形成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重视。1997年克隆羊的问世和智能机器人“深兰”战胜国际象棋大师这两件高科技的重大突破震惊了世界,发展“知识经济”的呼声遍及全球,也成为当前我国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知识经济”与高科技产业

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发展,并对人类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于“高科技”,联合国组织已有明确的分类界定,它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和管理科学技术等八个方面。而对于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还没有统一的确切定义。一些学者称之为“智力经济”、“新经济”、“高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后工业经济”等。1996年,经合组织将其称之为“基于知识的经济”,1997年2月,克林顿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知识经济”,并将知识经济列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知识经济”一词便进一步广泛应用。

“知识经济”是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以人的知识(智力)和无形资产为最重要的经济要素。它具有立足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高效、低耗、网络化、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向生产力和迅速转化以及产品周期短等特点。在这种经济形式下,国民经济总量的均衡条件除了物质因素外还必须考虑信息(知识)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有人提出用PQ=MV=BH作为衡量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的条件P是价格,Q是商品数量,M是货币量,V是价格水平,B是信息量,H是信息处理水平。一些专家提出了新的产业分类意见,即将农业和矿业定为第一产业,制造业为第二产业,一般性的服务业为第三产业,高科技产业为第四产业,并将高技术成份和无形资产比例超过70%以上的产业称为高技术产业,将高技术产业在GDP中所占比例大于70%作为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标志。

二、“知识经济”为我国跨世纪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世纪之交,我国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知识经济地形成和发展为加速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供了难得而又稍纵即逝的机遇。

1.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九五”和2010年目标的关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进步贡献率由18%提高到25%,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以全球一体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的发展将使我们有可能充分利用国内外高科技的新成果和我国的人才优势,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变。这一方面缩短我国工业和农业现代代的进程,加速实现我国现代化的目标;另一方面,有可能夺取21世纪科技和经济竞争的部分制高点,通过知识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经济真正建立在科技进步和提高素质的基础上,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2.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途径

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全面升级的工业发展阶段,高科技成果为我国因地制宜地优选先导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加速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途径。使我国有可能通过加速发展知识经济,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以高科技为基础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加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知识)的流通和开发利用,大规模发展技术含量高的服务业,使高科技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的增长点,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步推进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3.开辟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传统工业化的道路使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我们既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能先治理后发展,而是要选择一种既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又能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发展做贡献的生产方式。“知识经济”的特点有利于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尚未利用的富有自然资源,以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资源,并减少和防止环境污染。要立足于生物工程,发展高技术农业,以解决我们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因此发展知识经济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可取之策。

4.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实施

目前,西方国家通过信息网络所进行的教育成果已大于正规化教育。美国政府最近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信息技术人才的培训活动,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劳工部决定投资300万美元用于资助学校、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培训计划,另外还将投资800万美元在因特网上建立大型职业信息库以搜罗这方面的人才。商务部计划耗资1700万美元用于包括人员培训的资源开发,信息技术部门也将出资与学校和企业界结成伙伴,共同开展培训工作。目前,“知识经济”作为与“科教兴国”有共同内涵的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将使我国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普及科技教育和适应信息社会的劳动技能教育,加强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迎接21世纪的挑战。

三、“知识经济”对我国的挑战

1.高科技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经济和科技竞争实力相对较低。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行业主要依赖引进生产线或合资生产,没有把取得国际竞争能力作为首要目标。21世纪,谁在全球技术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谁就能稳操胜券。美、日、欧为争夺该领域的“制高点”,早已展开了激烈的角逐。1996年,美国仅在信息产业的投资就达近2500亿美元,超过日本和欧洲投资的总和。为缩小同美国的差距,日本1996年度的研究与开发投资达25万亿日元,比1995年增加3.4%。欧盟在《2000年议程》中提出“将知识化放在最优先地位”,并制定了新的科研框架项目计划,预算总额为180亿美元。这无疑对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就业人员通晓信息技术,是懂高技术的通才。我国只有改革教育体制,把素质教育和通才教育放在首位,认真贯彻“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3.信息产业的市场竞争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是未来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市场。据预测,到2000年容量将达10000亿人民币,2010年将增至60000亿元。为此,西方几乎所有跨国信息技术公司都涌入我国,力争占领我国市场。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向海外转移技术含量低的产业,以发展本国的高技术密集型产业;新兴工业化国家在提高自身技术含量的同时,又将技术含量更低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信息产业面临着市场占有率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困难的严峻挑战。

4.知识产权保护亟待加强

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产权的侵权所带来的损失和危害比全体因素都大,而且也容易被侵犯。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根本保证。因此,建立网上监督机构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健全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我国在这方面相当薄弱。特别是在高科技成果开发和保护方面还亟待加强。西方国家纷纷把投资的重点放在科研和开发上,并对高技术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301、337等条款和美日在半导体上的贸易摩擦就是例证。我国在鼓励国际合作研究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完善保密制度和保护政策。

5.国家安全更需严密保护

“知识经济”的出现,使关键技术的掌握,核心领域的开拓,国防高技术的保密等问题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同时,高技术的出现,使网上截获信息的损失更大。近年来,以跨国网络计算机犯罪为特征的高技术犯罪在全球愈演愈烈。据美国计算机安全监察协会的调查,1997年计算机犯罪案件比上年增加了16%,由此引起的经济损失超过前两年。我国至今没有全国统一的主干网络平台。在利用因特网进行国际信息交流的用户迅速增加的形势下,强化网络安全已刻不容缓。

综上所述,全球“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既为我国跨世纪发展提供了良机,又提出了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

标签:;  ;  ;  

知识经济对中国的机遇与挑战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