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会”也出好新闻
韩丽梅 佳木斯日报社
摘要: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如何在“跑会”中采到好新闻进行了详细地论述和分析。
关键词: “跑会”;好新闻;感悟
时政战线的记者,根据自身特点,经常采访报道出席各种会议,通常被业内人士形象地称为“跑会”。有人说,时政记者好当,基本就是到会场拿份会议材料,回来就能“扒材料”写稿了。比起其他战线的记者,常出席会议的时政记者确实不用经常深入到采访一线,深入到工矿企业,深入到田间地头,往往就能够根据会议提供的现成材料,只是对内容稍加删减,加个“本报讯”的消息头就可以顺利地交稿了。特别是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进步,无纸化办公时代的到来,手机功能的日趋强大,邮箱、微信传传电子版就是分分秒秒的事,时政记者的工作更是方便快捷,有如神助。
控制变量中营业毛利率、企业规模与企业总税负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企业规模越大,营业毛利率越高,其税负就越重,结论符合经济学的规模效应。具体而言,营业毛利率每增加1个单位,生产性服务业上市公司总税负会增加0.12%;企业规模每增加1个单位,生产性服务业上市公司总税负会增加1.17%。而资产负债率与总税负呈负相关的关系,即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总税负越轻。这也符合理论情况,但是其负相关关系并不显著。
首先从战略全局化的角度出发,统筹协调政府多部门与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全域化的社会管理合作机制体制;其次依法治理旅游纠纷,解决旅游监管交叉与缺位并存的尴尬处境,创建旅游综合执法队伍,强化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最后围绕“屈贾之乡”、“山水洲城”的人文底蕴、弘扬“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全面体现“现代湖湘文化融合之都、山水田园休闲胜地、中部临空会展名城”的整体形象。
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9个,面积14.51平方公里(不包括漳河水源地面积),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0.67%。分布在当阳市境内。
然而,凡事需要从两方面看,时政记者虽然免了许多采访一线奔波之苦,但也多了一丝无聊和寂寞。由于常跑会,时政记者需要锤炼自己能坐得住板凳、培养自己的耐性。而且,时政记者由于常常跑会,经常做“官样文章”,报道中缺少了来自一线的新闻点和现场感,所以在一年一度评选好新闻的时候,与其他战线记者相比,往往成了一个弱项,应景之作多,鲜活的、可供拿来评奖的作品有时相对较少。本人也做了好几年时政记者,对这一点也深有感触。
第二,从学生个体因材施教。班级之间存在差异性,而学生之间同样也是如此,具体体现在:个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身体素质等等方面的差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各个影响因素,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3]
所以,要想提高时政记者的好新闻“中标率”,时政记者更需要煞费苦心,与会议同频共振,多熟悉掌握各条战线情况,提高自己在会议上获取新闻线索的基本功,当时可以简单把要点记到采访本上,回后整理以待进一步采访。其实,由于时政记者对应的“线多面广”,时政记者获取新闻线索和素材的优势还是显而易见的。
一、一篇好新闻的由来
五是,编辑要上好题位。时政新闻要做到领导满意、百姓爱看,除了记者在采写新闻时多动脑筋,尽可能以百姓关注的问题作切入口,后期的包装和编辑也很重要。这几点缺一不可。
按理说,这样的民生会议也不是第一次召开,要说新意也不太算得上,但要说新鲜,也未尝不可,毕竟这次座谈会上,政府主要领导面对的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各县区委办局的一把手,而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市民代表,这正是这条新闻的“卖点”所在,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新闻素材。
三是,写法上要独具匠心,打破常规会议报道方式。常规会议消息,导语通常是几月几日,某某领导出席某某会议。然后就是领导如何强调、如何指出云云。老套路不写还不行,写了读者还不爱看。好在近年来各级党报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时政会议报道方式的改革创新,一些内容和形式俱佳的时政报道不断见诸报端。
四是,要有一个超靓的标题和一个精彩的导语。活鱼是鲜,不放点好作料精心加工,恐怕鲜鱼也很难变成美味。亮化的标题吸引读者的眼球,精彩的导语吸引读者有兴趣读下去。
二、多角度塑造好新闻
二是,发现了新闻“富矿”后采访要尽量深入细微。图省事,那就干脆在会场上打几个盹儿就好,开头记两笔,最后领导总结时记几笔,一样可以写消息,一样可以完成任务,但是,……不一样就是不一样,身为一名记者,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当今社会一样是不过时的。
亲戚们可没父母这么好言好语。一个表姑一听说他的分数,直接从鼻孔里笑出来,说:“我还以为是指哪考哪呢,原来是说的一出考的一出。”瞬间他学会了好多俚话,什么“吃嘛嘛香,干嘛嘛不成”,还有“心比天高,手比水潮”……大人们说的时候,多少有点儿似笑非笑,似乎是轻微的嘲笑,又像是严厉的指责。都不像,像一把把尖刀,还撒了盐。
笔者认为,一篇好新闻的诞生,是多角度塑造出来的。
意识到这是一条大的新闻“活鱼”后,记者的敏锐性和兴奋度空前提高,“抓好新闻”的意识凸显,在整个会议过程中,对各位代表发言的内容都悉数记下,以便掌握大量的素材。回后精心整理写作,见报后反响良好,政府、百姓、读者三方满意。
一是,记者要有发现新闻的独到眼光。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好的新闻素材可遇而不可求,一方面靠自己在新闻业务方面的不断积累,一方面也要靠对新闻悟性的不断锤炼,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不同,有先天的悟性,更有后天的积淀。
按理说,稿件的时效性很强,交稿时间也比较急,把它写成一篇常规性的会议消息合情合理,省心省力,也能顺利交差,但笔者想把这条新闻“活鱼”做成读者满意的一道大餐,于是就煞费苦心,写成了一篇场面感强、生动丰满的不一样的会议消息。此稿也因此获得了2012年度黑龙江省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
2012年12月,我受命采访市政府组织召开的一次民生工作座谈会。会上,共有来自社会各个层面、各行各业的31 位市民代表,他们和市长坐在一张大桌前,向市长反映各条战线的实际情况和群众的愿景、诉求与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三、调研活动要善于创新
领导调研也是时政新闻的家常便饭。随着从中央到地方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不断转变,领导深入基层,赴各行各业了解情况、现场办公的调研活动也越来越多。如何站在百姓及读者的视角来报道好调研活动,也值得思量。
如果一味从程序上报道调研,容易将调研中发现的有价值的新闻淹没于常规的报道形式之下,而且报道形式刻板,味同嚼蜡。所以,形式新颖、反映亮点、突出引领示范作用的调研报道,越发显现出它的生命力。
发 表 在2013年1月25日《佳 木 斯日报》一版的见闻式特写《太平川乡调研记》,就是佳木斯日报近年来对调研报道的一次有益探索。记者以见闻的报道形式,通过市长与乡干部的对话,突出反映了农村集体合作社制度给农民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
文章结尾,记者撰写了这样一句话:“调研结束后,婉言谢绝了乡干部的再三挽留,市长一行的汽车消失在茫茫的乡级公路之间。”不留痕迹、润物细无声地反映了领导干部带头转变工作作风的工作实际,充分体现了一个务实勤勉、高效廉洁的政府形象。文章还有效地传达了正能量,对于进一步增进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血肉联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达到了正面宣传的舆论效应。
此外,“跑会”的时政记者,还要有效利用会议前后相关部门提供的会议材料,适时进行新闻二次整理挖掘,还要多掌握战线情况,多学习相关行业专业知识,对于开展好时政报道,写出“出彩儿”的时政新闻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