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文言文试题分析_高考论文

2012年高考文言文试题分析_高考论文

题似文殊,珠异辉同——2012年高考文言文试题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殊论文,文言文论文,试题论文,珠异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言文阅读以其较高的分值在高考中占据重要位置。较之于前几年,2012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保持了平稳,没有大的起落。

一、题型基本稳定,略有调整

2012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题型与去年高度一致。许多试卷除了换了选文,换了具体内容,形式几乎和以前一模一样。

17套文言文阅读试题,除了上海卷,基本是三至四道客观题加上两至三句主观翻译题。客观题中有一道涉及选文核心内容,主观翻译题为重头戏。虽然考查点略有不同,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①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和虚词意义与用法的辨别;②筛选信息,整合要点;③分析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④翻译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除北京卷没有直接考查翻译外,其他试卷都有翻译试题,而且分值较高,难度也相对较大。

可以看出各地命题者在文言文阅读考查上的看法是一致的:文言文阅读主要是考查学生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不需要用题型的变化去干扰。

变化主要反映在有关内容理解和评析题目的指向上,趋向于更明确、表述更科学。如北京卷文言文阅读第3题去年是:“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_____”今年又恢复了和前年一样的题型:“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_____”福建卷去年文言文阅读第2题是:“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________”今年为:“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________”浙江卷文言文阅读第3题将前两年的“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改成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可以看出改后更科学严密。

稳中有变、适当调整,说明文言文阅读试题已基本定型,相对比较成熟,已得到大家的认可。各地也在互相借鉴,汲取成功经验。试卷的主客观题分布、题型、题量、赋分等更趋一致。例如今年湖南卷文言文阅读题型属于变化较大的,比去年多了一道选择题,去掉了简答题,分值由23变为22。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湖北卷文言考查,增加了文言断句的内容,总分数由19分增加到21分;浙江、湖南等地一直保留3分的断句题;重庆卷已连续三年在选文之外另选一段材料考查断句。这也许代表着一个趋向:断句将出现在更多的命题者的视野中,成为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的仅次于翻译的重头戏。

二、选文典范多样,稍有不足

今年文言文阅读选文一改以往多出自“正史”的情况,趋于多样性。根据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选材“浅易”的要求,选文体裁仍以传记和散文为主,文质兼美,脉络清晰。17套试卷有10篇传记,8篇散文(上海卷传记、散文各考查了一篇)。有的虽不是史传文章,但也是写人为主的记叙类散文,如江苏卷《伯父墓表》和湖北卷《家有名士》。福建卷《游龙鸣山记》是记游,重庆卷《战马记》是记马,上海卷《潭州东池戴氏堂记》是状物写人,湖南卷《自戒》是论述类散文,浙江卷《与荆南乐秀才书》、天津卷《与薛寿鱼书》不约而同选取了书信。

传记时间跨度越来越大,文章思想性也越来越强。传主们的形象已不再单一化。既有彻里、萧燧、郭浩等收入正史的清官、贤臣、良将,也有李疑等人格高尚的小人物,还有王湛等名士,极大地诠释了2012年文言文选文中人物形象多元化的特点,给广大语文教师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今后高考文言文选文中的人物将有可能比以往更丰富、更普通、更贴近生活。

命题者由原来写人的定式思维转向述行、写景、状物的求异思维,使得散文越来越多地进入命题视野,其选择的方向也呈多元化趋势。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卷选取了较有趣味性的材料——明代罗洪先的《战马记》,通过故事讲述一匹战马对主人的忠诚,读起来比较有人文情怀,题材和文体都令人耳目一新,是语文卷的亮点。

但也有一些地区连续几年选文都出自二十四史,未有变化,这不利于促进学生阅读更多样化的文言作品。还有的选文字数略多,如江苏卷《伯父墓表》是苏辙为二伯父苏涣写的一篇墓志铭。尽管命题者对其作了大量的删减,但篇幅还是显得长了些。考虑到学生整套试卷的阅读量,文言选段最好不超过六百字。有的试卷选文删节显得突兀。例如广东卷,选文第一段在“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之后,删去了“日坐堂皇,剖决狱讼如流。请减盐价,私绝课增”,紧接一句“总督蒋攸銛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于情理文气上难贯通。还有些删节,没有考虑到文章的整体性。如江西卷,删掉了“二十四年,桑哥为相,引用党与,钩考天下钱粮”,让选文中的“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等内容缺少了背景资料,使得上下文脱节,破坏了选文的整体感。

三、知识点贴近教材,有所突破

17套试卷的文言文选材虽然各有不同,但所考知识点都贴近学生实际水平,并且大都是教材里知识的直接或间接迁移。例如江西卷文言文阅读第1题4个选项的义项均源自课文,第2题文言虚词题有4句也摘自课本,其中C项、D项出自选修教材。全国大纲卷第一题考查“冒、已、乞、时”四个词,其中“已、乞”是学生熟悉的,而判断“冒、时”的正误,需要结合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属于阅读能力的迁移。再如广东卷文言文阅读第1题,考查了“擢、豁、举、卒”的解释,其中“擢、豁、卒”意义明朗且学生熟悉。“举”字虽然在教材或阅读材料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但干扰也多,需要把词语放到具体语境中,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来判断。

词义辨析、信息筛选与文意把握,尚属容易题或中等难度题。较难的是文言句子翻译。例如新课标卷考查的还是人物传记,选取了《宋史·萧燧传》,但两道翻译题答题都不容易,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并联系上下文,抓住句子中关键实词如“贤否”“浇浮”,逐字对应翻译,还要注意虚词、语气的表达,由实到虚,组合成句,符合信、达、雅的标准。

“命题在课外,工夫在课内”。考查紧扣教材,对引导学生重视教材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学好课本是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关键。如山东卷文言文翻译第二题“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学生能联想到课文《陈情表》中的“舅夺母志”,就不会感觉太难。这种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的要求应引起语文老师高度重视。

“依据在课内,能力在课外”。不拘泥于教材,又能引导学生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放在核心的地位。

四、考点覆盖科学,仍有遗憾

17套文言文阅读题的设计都很精巧:考点分布科学,命题点多,难易适中;题干指向明确,紧扣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既重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考查,又重视文化传承,具有较强的文化味。如江西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组”;山东卷考查“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重庆卷考查“全部表现战马‘义’的一组”,都包含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积极因素,有一定的教益作用。

重点考查迁移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言文并重,课内外兼顾,强调整体把握与局部分析的联系,有客观题,有主观题。客观题注意覆盖字词的理解,也覆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主观题多以翻译来检测。翻译句子是考查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涵盖了对词语的理解、词类活用以及文言句式的考查,能力层级为B级,所占分值也较重。北京卷虽然没有考翻译题,但是用断句的方式,考查了学生的文言语感及逻辑理解能力。

遗憾的是,有的试卷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只是简单地考查局部对应信息筛选的准确与否,没有能涉及读懂整篇文章的能力要求。还有的对文章本身的评析和欣赏没有能进入考题。例如重庆卷,这么好的选文,竟然没有一个选项涉及文章主题。

另外,少数考题的设计还有可商榷处。例如江西卷的第12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组是( )

A.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

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B.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C.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

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D.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

四个选项,选D固然恰当。但是选B,其实也能成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对应“爱护百姓”无须解释。“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似乎只是表现耿直,但是从选文看,彻里对贪腐的痛恨,其实也是间接表现他的廉洁;皇帝发怒后彻里的辩护“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更直接表现出他的无私。当然我们在答题时,应该选出最恰当的项,不要在枝节问题上耽误。

五、传递信息明确,“知”“能”结合

2012年高考17套试卷文言文测试给我们传递了相当一致的信息:随着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分量只会增加不会减弱;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仍旧是知能结合,核心是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与水平。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重视文言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紧扣教材夯实基础,熟练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例如2012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附录了高中阶段需要掌握的160个实词。文言文阅读必须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这是阅读的“阶梯”。对“言”的考查,实质上是考文言知识的迁移,即利用有关文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重视培养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锻炼学生整体感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要以必修、选修教材中的文章和读本中的经典为抓手,不仅要读懂,而且要对关键处字字落实,准确翻译,还要熟读,让学生形成较好的文言文阅读的语感。另外,浅易文言文的断句,也是培养文言文语感的有效办法之一。

再次,要重视文言文“文”的方面,重视文章的评析和鉴赏。虽然较多的试卷都把古典文学赏析安排在古典诗词部分考查,但这部分内容确实也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方面。有一些地区,如浙江就屡屡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作为命题点。这有很好的导向作用,毕竟重视“文”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2012年高考17套文言文试题,珠异辉同。梳理体会,有助于我们探析命题规律和发展趋势,有效促进新一届高三文言文阅读复习备考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标签:;  ;  ;  

2012年高考文言文试题分析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