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论文_朱光全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论文_朱光全

湖北省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61

摘要:海绵城市是基于城市内有效用水愿景提出的发展理念,对城市规划中的给排水建设有重要意义。因此,文中通过介绍市政给排水设计当中利用海绵城市理念的意义,探讨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当中的应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给排水设计;运用

引言

在城市给排水系统运行过程中,工程可持续差、雨水被排空、地下水无法充足补给、雨水资源利用率低、管网老化、水流淤积严重、设计标准低、管道乱接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城市环境承载力不足,生态系统较脆弱。因此,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推动生态文化城市建设,在国家推进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策划工程开展的背景下,对海绵城市在市政给排水蓝图设想中的应用进行适当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发展背景

在近几年的发展进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了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市政发展与规划中的重要作用。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的措施,其在城市环境变化、生态安全管理、洪涝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海绵城市又可称之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在下雨时,海绵特有的蓄水、吸水、渗水、净水能力,可以储存一定量的水资源;而在水资源短缺时,则可直接消耗蓄水设施中所储存的水资。传统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主要以快干快排为核心。以快干快排为核心的城市排水系统虽然可以在城市暴雨强度较大时迅速排干地表径流水,但是其并不能保证城市水分紧缺时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加剧了城市水资源稀缺危机。

2、海绵城市理念应用意义

2.1充分利用资源

作为城市发展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给排水系统的建设和利用直接影响着城市现代化发展。据报道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等多地的内涝问题反映出了城市给排水设施功能改善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面对这一情况,国内许多地区都将海绵城市作为了城市改扩建的主要目标,从根本上解决“路边抓鱼”、“汽车变船”和“市内看海”等问题,防止给排水设施应用效率低下而严重地影响城市内居民正常生活。海绵城市建设可以达到进一步优化城市内基础设施的目的,妥善地处理好城市排水系统面临的压力,同时也可以让城市的雨水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

2.2保障城市交通发展

通过对我国当前道路交通运输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道路给排水建设工程项目坚持了基本承载建设标准的设计理念,据此可以充分发挥出道路给排水设施的建设水平,优化发展市政道路交通网络。市政道路建设中,不仅要考虑到给排水设施嵌入的合理性,还要保证路基结构的稳定性与坚固性、路面的平整性和高承载能力,即便是面对大型运输车辆,也不会出现路面裂缝等问题,道路的使用寿命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得到有效延长。针对道路交通规划和建设中可能产生的路面积水问题,利用海绵城市理论可以实现雨水下渗和合理回收利用,有效地避免了路面积水而产生的轮胎打滑,防止产生交通事故。

2.3改善生态环境

从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可得,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海绵城市的建设对保护、修复和恢复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居民日常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海绵城市在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国家颁布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指导工作意见》当中,明确提出了特许经营、社会资本以及政府合作的新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为生态环境优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应用分析

3.1在市政给水系统中的应用

城市发展当中水是必须进行考虑的一种因素,特别是在城市建设与人们生活当中,水资源的应用必不可少。因而,一定要做好市政给排水设计工作,灵活使用海绵城市理念,优化城市给水系统,将其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进而满足现实需要。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中,要坚持节能设计,尤其要注重水资源严重浪费的环节,灵活展开创新,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标。比如灵活使用节水技术与设备,提高水资源在多个环节当中的应用效率,实现最大化资源的利用。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不同地方的地形地貌不一样,造成现如今的水资源分布不均,所以,不同城市设计给水系统当中,要先预测总的用水量,并且通过合理的方法分析实际的预算结果,把水资源分布当做基础,建立起完善的给水系统,发挥出给水系统的功能,充分利用水资源。然后,明确城市的地形,做好水资源储备工作,加强对用水量大的地方展开管理,比如尽量将用水量较大的时间段安排在丰水期,确保水量合理供应。加强应用自然水资源,将海绵城市理念与水资源供给结合起来,转变传统供水理念,将水资源供给与人们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进而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2在排水系统中的应用

3.2.1绿化带

海绵城市设立应遵循城市建设基本原则,在规划市政排水的问题上,充分考虑到环境的因素。绿化带是保证城市美观、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展示,在海绵城市下的给排水设计中,绿化带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绿化地带一般渗透性好,且绿植具有锁水的作用,科学合理规划好绿化带,对雨水的合理有效利用、海绵城市效果提升都有重要作用。(1)雨水收集。在绿化带旁边设立一些固定储水的雨水沟,方便收集雨水,也不会影响交通。在透水地面,雨水可以通过地表径流聚集在绿化带的雨水口,通常在路面下方的15~20cm设置绿化带为最佳。同时要确保雨水口位于绿化带种植土和道路之间,分布要均匀。必须衔接好绿化带和雨水管道系统,在绿化带中使用溢流系统,对雨水管道系统和绿化带中的雨水收集系统进行连接。当雨水在绿化带汇集过多时,可以及时排入排水管道。(2)水体过滤。水体过滤可以从渗入层开始考虑,在地上最底层安装一部分渗透管,上边铺上过滤的砂石层等,最上层覆盖上一层薄薄的土层。这种铺设方式通过层层过滤,有效地保证雨水的清洁度,使存储到地下的过滤水水质得到有效保障。(3)缓排滞蓄。可在绿化带内合理规划一些明沟,以方便雨水流入,当遇到降水量较大的季节时,雨水就会通过这些明沟流入地下,保证雨水经过充分沉淀后再存储。(4)排放。当城市降水量过大,雨水口和明沟等已经不能满足路面积水的正常存储排出。对此,可以将海绵城市排水管道与市政排水管连接,保证雨水及时排出。城市周边若是存在衔接的绿化区域,对其进行合理设计,也可促进市政道路存储雨水能力的提升,进行分流后可缓解路面出现积水的现象,确保道路畅通无阻。设计时,利用源头渗透技术(包括植被缓冲带、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促进雨水的排放;利用中途渗透技术(包括渗透渠、植草沟、调节塘)收集雨水。充分利用城市绿地衔接区域,减轻城市中积水压力,促进雨水净化能力的提高,从而补充地下水,进一步保护水资源。

3.2.2车行道

海绵城市下的给排水设计中,应该充分结合道路两侧的绿化区域,根据排水和蓄水这两大基本原则改造车行道,整体提升路面排水效果,避免雨水给城市带来破坏性损害。

3.2.3人行道

海绵城市理论下的给排水设计针对人行道提出了合理的优化建议:在施工中采用渗透性好的材料,避免人行道路面积水,水渗入地下后成为可利用水资源,通过污水处理系统还可以再循环利用。如果该段路面水资源无法有效渗入,则需要合理规划,通过一定的角度设置排水管,有利于积水尽快排出。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在节约用水的同时,考虑到对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海绵城市的建设正迎合了这一观点,因此,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中应该不断地加大推广与运行,让其在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金峰.论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9(04):14-15.

[2]邓成宪.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剖析[J].中国标准化,2019(08):103-104.

论文作者:朱光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论文_朱光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