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中变革发展——对话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人民大学论文,商学院论文,副院长论文,宋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成立于1950年(前身为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贸易经济系和会计系),是中国工商管理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最早开办MBA、EMBA教育的商学院之一。 2014年7月9日,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教授,宋华向记者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创建、发展历程、未来规划、发展使命等。同时,他也讲述了当今社会商业以及工商教育面临的一些现象和自己的思考,一席交谈让记者感到,面前这位院长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这么多年坚持付出的背后是宋华教授一颗深怀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心。 宋教授一直强调这个社会需要一种反思精神,要反思历史、反思文化、反思社会、反思自我,不管做事成功或是失败,我们都要从中吸取经验,找出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然后朝着可以变得更好的方向努力。我想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也是这样,数十年的发展,经历过平和、经历过不安,并且一直在反思,反思自身、反思社会,然后在反思中变革,为这个社会奉献出自身的力量。 记者:人大是最早一批开办EMBA课程的大学,商学院至今已经培养了2000多名EMBA学员,能向我们介绍一下EMBA以及人大商学院是如何诞生的吗? 宋华:就EMBA来说,因为整个中国的EMBA历史并不长,一直到1998年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与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合作开办EMBA项目,这是中国第一家的EMBA,该项目在当时还被教育部评为最好的中外合作EMBA教育项目。到2002年,国务院和教育部提出要办中国自己的EMBA,这之后人大商学院才成立了EMBA中心,开设EMBA课程,成为首批开办EMBA课程的商学院之一。 刚开始EMBA教育从课程体系到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基本上都是从西方引进。对于当时来说,引进国外的体系和方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开始,当时那一代的企业家真正受过教育的并不多,虽然企业的良性发展说明其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但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管理素养,因此这种从国外引进的管理教育模式在当时是行之有效的。但企业家们也在不断进步,完全照搬国外的教育模式已经逐步无法适应中国企业家和管理者的发展了。于是在2006年,副校长伊志宏教授,当时是我们商学院院长,她就已经谈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将走到尽头这个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加拿大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写的一本书,叫《管理者而非MBA》,书中就提到当时管理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培养不出管理者,更不用说培养领袖了。无独有偶,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大卫·戈尔文也写了一本书《Rethink MBA》,对现有MBA的教育模式提出了质疑,连哈佛自己都在思考传统模式能否继续走下去,说明传统的工商管理教育理念随着社会发展,必须要进行变革。 所以,在2007年之后,我们意识到当时的状态下,传统的教育模式面临极大挑战,于是在学院的支持下,我以及学院的另外四名教授,开始了新的探索,我们需要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对现有的EMBA项目进行创新变革。 记者:您觉得传统MBA或者EMBA的教学模式有何缺陷? 宋华:教育部规定要读MBA必须修十几门基础课,再加上一些选修课,比如战略、金融、宏观经济等等,但是问题的关键是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管理者需要的是全面的知识,企业家往往是在一个复杂的经济情境中进行决策的;其次,就经济谈经济永远不可能成功,要因地制宜的结合具体情况,提出具体意见。这些方面的知识都是传统课堂上无法给予的。 记者:您还提到传统的教育模式面临着极大挑战,这些挑战来自哪些方面? 宋华:主要来自三方面。首先,中国经济正在转型。由于中国前期发展经济以模仿、低成本为主,很多企业家习惯了低成本长期运作,所以导致中国2007、2008年后面临持续发展的几个大问题:第一,怎么由制造大国到创新大国;第二,如何创新;第三,如何变革?另一方面,教育离不开中国经济,经济的转型意味着教育也将面临诸多未曾预料的新情况;第三是国际化,如今国家鼓励“走出去”,但是真正能够走向海外的中国企业凤毛麟角。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帮发改委下属的中国企业联合会做一个有关中国服务业500强的调查分析报告。2013年中国服务产业500强中能够实现海外收入的只有103家,而且这只是实现海外收入,是否盈利还未核算,这是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大的困境。此外,国际市场领域的内涵与规则需要重新定义。因为我们一边说要融入国际市场,却又不了解什么才是国际市场,所以很多企业做海外投资最终只是折戟沉沙。最后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社会的可持续化发展,这不仅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也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 记者:中国经济面临转型的迫切要求,您觉得迫切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宋华:现在很多企业都像游击队一样,没有长远规划,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种做法是无法让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的腾飞靠的是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的扩张,经济发展可持续的前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稳定并且源源不断。制造业500强、服务业500强中,他们的企业运作模式大多是短期的,并不能成为一个稳定的经济发展动力。例如服务业500强中主要的运作方式有:传统商业零售、房地产、银行业、生活消费品批发,光靠这些方式是无法真正使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这就是现在中国经济的挑战,导致了企业转型困难。 记者:面临中国经济转型的重大挑战和迫切处境,您认为管理教育如何来改变现状呢? 宋华:首先管理教育自身就需要进行变革。因为工商管理教育走到今天,经历了诸多变化。例如,当今企业家的平均年龄呈明显降低的趋势,企业家的受教育水平明显上升,不仅学历高,而且经验丰富,因此针对这一群体的教育方式必须做出变革,原来的方式早已过时。另一方面就企业来说,中国前期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是粗放型发展,企业以国企为主,但是现在以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将更多的来自于民企,但民企面临着如何发展、如何提升自身素质等很多问题,因此如何让EMBA教育真正关注民营企业,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将会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您之前提到管理教育要适宜中国经济转型必须要进行创新变革,不知道人大商学院在EMBA的课程体系上有没有一些创新? 宋华:我们做了大量的创新,这个创新实际上最早源于我们在2006年、2007年的前任院长伊志宏院长,就是现在的人大的副校长。她最早的时候在2006年、2007年就提出了我们刚才讲的,怎么能够使得我们的教学模式能够真正顺应中国经济发展的这样一个状态,所以也就是在2006年、2007年,我们开始全面变革了我们的教学方法。 比如说在其中一个项目当中我们叫做CMPM——ChineseMaster of Practice Management中国实践管理领袖教育,这个CMPM的教学模式,彻底打破了我们原有的以课程为单位、以教师讲学为主要形式、以单纯的案例讨论为媒介的这样一种教学方法。我们把所有的学习内容分成了五个模块,我们更加强调的是对我们的管理者、对我们的领导,他的一种精神思维的,或者叫思维模式的一种转变,我们把它分成了五个模块。所以在这个项目中我们没有所谓的课程,没有市场营销课,没有战略课,没有单纯的会计学这种课,我们把整个内容组织成五个模块。 第一个模块我们叫做反思,英文当中叫Reflection,强调的是什么?首先第一个层面,我们强调了个人的一种反思,就是说我们对我们行为的一种反思,我们的老祖宗孔子曾经讲过“吾日三省吾身,不亦乐乎”。可是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最缺乏的是一种反思的精神,就是说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很重要。第二个层面就是个体在组织中的一种反思,我在组织中的角色是什么。第三个层面就是组织在社会中的角色的反思,我们的组织应该在社会中承担什么样的一种责任。基于这样的逻辑,我们分成了四个纬度,我们有我们的方法论,第一个包括有心理上的,就是组织行为方面、心理方面的纬度。第二个很重要的纬度就是历史的纬度。我们认为,一个没有历史观的人,是无法应对未来的,所以怎么去了解我们走过的这段历程,我们的历史,我们历史当中的经验教训是什么,然后我们才知道我们如何更好的去前进,这是第二个纬度。第三个纬度当然是管理的纬度,是商业的纬度,但是问题是我们如何去看待今天商业在经济中的这样一种作用,这是我们需要去反思的。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纬度,那就是我们讲的社会纬度,就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法律。所以我们的第一个模块就是通过三个层面、四个纬度来引导学员学会反思。 第二个模块我们叫分析模块,Analysis,但是我们强调的分析不是一种单纯的功能性分析,而是强调的是一种整体性的分析方法。这里面包括第一宏观层面的分析,比如说我们如何从经济、金融,从这个方面去看管理,另外一个当然还有从管理的纬度,但是我们更加强调一个多学科的交叉。为什么?因为你光反思没有用,还有一个作为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有一个全面的这样一种分析能力,这种分析的能力也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我们如何决策,我们如何去思考问题,我们如何去判断我们企业的价值。 第三个模块我们称之为练达,英文叫Worldly,练达是什么意思?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强调的是什么?第一就是怎么去看待不同的企业,因为企业跟企业不一样,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风格,世界上每个企业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我们强调今天这个社会是一个网络的社会,原来我们在讲管理的时候讲竞争,我们业界去讲竞争,但是实际上今天更多讲的是竞合,合的概念,所以怎么去看待不同企业的一个共生。还有一个看待什么,那就是不同经济的不同行业的共生,因为我们行业不一样,我们的经济体系不一样,这种共生也是需要的。更进一步的话,我们现在课程当中还在强调一个,就是不同社会的差异化。刚才我们讲了全球化,我们要面对全球化,问题的关键是全球化不是走出去的问题,是融进去的问题。这个也是前一阵我记得我们的前任院长曾经讲过的一句话,他曾经跟一个企业去谈判的时候讲海外的并购,就是联想当时并购IBM的Thinkpad业务,当初最开始别人去谈判的时候,第一次谈判谈的是什么?谈的不是商业,不是交易合同的细节和条款,而是谈的美国的文化。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概念是,如果你都不了解我的文化,你为什么来并购我?你怎么来真正把我们的业务整合起来? 所以我想这就是我们今天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就是我们不仅仅是到海外去投资,不仅仅是花钱去收购别人,更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真的了解到他们不同的经济,不同的文化甚至不同的宗教,这个我们把它称之为Worldly。 第四个模块我们强调的是合作,英文叫Cooperation。这个合作强调的是什么?一个是个体跟个体的合作,还有一个个人跟组织的合作,因为我们是在一个组织当中存在,我们怎么跟组织合作。当然还有组织跟组织的合作、企业跟企业的合作。更重要的还有企业跟社会合作,就是刚才我讲的我们怎么去承担这个社会的责任。更主要的一点还有就是社会跟社会这样的一种合作。我们在强调这么一种思维方式。 比如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曾经在我们的一个课程当中,引导学员学习组织跟社会的合作,我们怎么做到组织跟社会的合作?我们把两天的课程放在四川杨柳镇,这是一个少数民族的聚集区,我们的学员在这个地方上两天的实践课,这个实践课是什么?我们跟当地的农民、少数民族,进行大量的沟通和协作。之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制订这个地区如果要发展怎么发展,可以用什么样的路径,当然前提条件是你不能破坏当地的生态,不能破坏本身的原生态的一些东西,然后让所有的当地的农民代表,和当地政府来用脚投票,给我们进行评价。这里强调的是什么?我们在强调一个跟社会的合作,我们就把课堂放在一个现实的情境下进行了,这个我们叫做Cooperation。 最后的一个模块我们叫做Action,就是行动。因为我们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问题在哪儿?就是它是一个单纯的教授和学生之间的一个教和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原来很多课程里面,很多教授在课堂上大量的去讲授他的新知,讲授他的东西,我们的学员有没有收获?有收获,但是用我们的话讲,这叫片刻的激动。他听了教授讲的某个东西,的确跟他企业的某个点有关联,所以他很激动,但是激动完了之后,当他回归到企业的时候,这个激动烟消云散,就是他没有真正转化到他行为的改变,去让组织真的变革。所以我们的最后一个模块强调行动,什么行动?我们要求所有的学员要把他自己的整改报告拿出来,这个整改报告不是论文,不是毕业论文,就是一个整改报告,拿来以后大家共同去讨论。当然参与者有我们的教授,还有一个Moduledirector叫模块主任,他要设计我们刚才讲的五个模块里面,所有的知识点、活动、对话包括参访、包括各种各样的模拟、案例讨论,他要去组织这么一个设计,他是整个课程的设计者,这个设计者当然也是教授。他们将一起跟同学们讨论每个同学的整改报告,这有点像友好式咨询,像私人董事会,类似这样的一种形式。 甚至我们还会把我们学员,如果他不是老板的话,只是一个高层管理者的话,我们会把他的领导,最直接的领导请来。比如我们跟新加坡万邦集团,培养了他们很多的高管,我们就会把新加坡万邦集团的董事会主席曹慰德先生请到学校来,为什么?就是当大家在讨论他的整改方案和行动方案的时候,他的董事会主席现场拍板,决定给不给经费,怎么落实,我们把这个模块称之为变革、Change。 所以我们今天的这个教学的创新,应该说人大的商学院在整个的教学模式这个项目里面,我们走到了前列。因为我们完全在强调了刚才我们讲的四个特点。当然我们在2011年之后,我们用这个思维模式,重新改良了我们传统的EMBA,把我们的EMBA项目做了一个升级,我们叫SOAR,飞翔计划。 这个S是什么?我们强调的是科学,需要有一种科学和科学的方法,强调这么一种精神的打造,这样一种能力的打造。O就是Organization and Culture,组织与文化,我们在强调组织和文化的这么一种塑造。第三个就是A,A就是Art,代表着情境,我们的教学怎么能跟中国经济的改革,包括跟中国管理的变革切实吻合。因为原来我们的很多课程,比如说十几门、几十门课程提供给他,可是这个课程是一个独立、成熟的体系,但我们今天中国经济在发生大量的变化。举个最简单的道理,最近这一年多,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很火,但是在这个火热的过程中,出现很多新的问题,我们中国经济在推向产业跟金融结合的过程中,一方面出现了一种新的创新,但是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东西,比如说伪供应链金融,伪互联网金融,以这个名目在搞套利套汇,在搞圈钱。那么这个东西就不是我们成熟的课程能涉足到的,那么我们就会有一些新的专题性的课程,也把它纳入进来,因为它反映了我们对现实的中国经济和管理的一种思考。 记者:就是不断的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 宋华:不断去适应这么一个变化。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叫做Reflection,反思,这个教学模式的一种做法是什么?SOAR,它也有一些课程,就是不像我们的CMPM,我们的CMPM是彻底的把我们的管理课程给打破了,就是没有一门课,是一个一个模块,模块化的运行,而在我们改良的SOAR的项目当中,就是传统的EMBA的项目当中,它也有一些课程,但是它不完全是课程,在它的四个阶段,我们叫四阶段论,我们有四个模块镶嵌在这些课程当中。 第一个镶嵌就是整个课程刚开始的时候,它培养的是一种团队,我们叫做团队精神的打造,这是一个。等学习到了四分之一这个阶段的时候,我们又有一个模块,我们叫整合性思维,如果前者是叫整合性团队,第二个模块就叫整合性思维,我们怎么能够形成一种整合性的思维能力,我们强调如何把前面的课程转化成这样的一种能力。 学习到了四分之三的阶段的时候,我们在强调的叫整合性工具,就是说我们怎么能够用科学的一些手段,能够用这些整合性的工具来了解我们企业怎么变革。到了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叫整合性变革,我们同样把CMPM这个教育思想,纳入到了我们传统的EMBA的项目当中进行创新和变革。 记者:您前面提到的东西方思维的差异,我们该如何去认识? 宋华:通过游学,我们设计相关的课程,真正让学员走进去,了解接触当地企业的历史、文化、宗教、管理和金融等等。比如,我们为了了解工业革命史,就会亲自去英国的曼彻斯特(Manchester),这里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近代棉纺织大工业,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课程中我们会接触当地的棉纺织厂,了解他们企业的历史源流,感受他们的文化,同时与自身的文化历史相比较,从而体会到双方之间的差异性。 记者:贵院在招生方面的定位是怎样的? 宋华:每个学校都会有各自的定位,前阵子媒体报道说官员不准读EMBA,说中国经济是个浮躁的时代,导致教育的产业化,也让EMBA变得庸俗起来。当然,社会批判不一定没有道理,许多学院招生不当,从而把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带到了学校中来。我认为大学应是一所庙宇,像一座佛堂,它可以有复杂的学术,但绝不能有复杂的环境。无论老师还是学员都是拜佛、修行的人。根据我们的目标,当下招生主要贴近民营企业,行业角度来看更多的是制造业、产业实业这一块。这些行业都是我提倡的,因此我们也有意识地关注这一块,这也就是我们的定位。我们在招生方面一直强调:宁可不招多,但一定要真正去承担、坚守自己的东西。 记者:那么人大商学院对未来几年的规划是怎样的? 宋华:前几年,我们一直在认真踏实的进行教学改革创新。2007年起从引进新项目到改良,我们花了两年时间去打磨一个精品项目。接着2009年开始,我们开始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改良我们的CMPM项目,我们考虑了几个问题,第一,如何使CMPM教学模式更好反应今天中国经济的现状;第二,在e-leaming这种大众教育的冲击下,CMPM这种精英型教学模式该如何应对;第三,EMBA教育面临的诸多争议该如何处理。对于这三个问题,我们的处理方式是,首先,如果说之前的CMPM是个大概念,那么现在我们所做的是让CMPM这个大平台再增加一个特色,例如我们的管理创新与供应链金融班,我们会去很多企业了解实情,了解跟产业结合的供应链金融是什么,以及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在哪里等等;其次e-leaming的冲击也就是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冲击,它涉及到一个公平教育的理念,精英型教育让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错失深造的机会,所以我们做的就是降低工商管理教育的门槛,让更多的小微企业也能加入到精英教学的行列之中:最后,EMBA引发的负面效应,由于这种精英教学的高门槛,所以很多人觉得这种教育内部其实就是富人俱乐部,而到了后EMBA时,它的学员构成往往更加豪华,这也造成了很多人仇视EMBA,因为它将终身教学变成了一个为富人服务的平台,所以我们针对性地推出了商学院的微信公众平台,还专门做了一个app,让大家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学习,这也是我们今后要一直做的事情。此外,我们更多的是想让学员本身成为一个自主学习的群体,将学员的切身案例拿出来反哺同学,不断滚动。原来的哈佛案例到今天已经不能够因材施教,所以我们现在决定做国内案例,把同学的案例开发出来,再拿到课堂上,让大家的观点产生碰撞,这种学习就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案例研究,而是学员们的自循环学习,这也是我们现在一直在追求的。 从2002年7月首批30所高校获国务院学位办EMBA教育资格至今,EMBA在中国发展已超过十年。作为一个洋品牌,EMBA在中国发展迅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本土化特色,以至于《金融时报》评价中国是全世界读EMBA最热门的地方。与国外EMBA相比,国内EMBA与其最大区别在于,它不需要参加GMAT(一种被广泛应用到工商管理硕士入学的标准化考试),学员入学没有硬性指标,考试也以面试为主,由考官现场出题,但是,国内EMBA通常会要求学员有八年以上管理经验。换言之,国内EMBA更看重学员在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张主任曾说:“任何一个社会生产制度与教育制度都是有联系的,社会的演化与这两方面是同步同构的。所以说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生产实践是同步的。从引进、借用、模仿、实践,到21世纪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EMBA经历了一个本土化过程,这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分不开的。” 面对新的经济形势,EMBA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趋势,例如联合办学、新式教育、本土案例以及校政企合作等等。有学员说EMBA学习是人生最有意义的投资,因为它满足了企业高管再教育的要求,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教学中,平等、沟通、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是每个EMBA学员所深刻认识和收获的。因此,学习EMBA是竞争的需要,也将是人生最重要、最有意义的投资。 是的,处于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所强调的,我们需要一种“反思精神”,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从而在反思中变革发展。 宋华,男,1969年1月出生,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兼任北京现代管理研究会会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商务部市场调控专家库专家、南开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职。反思中的改革与发展: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的对话_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论文
反思中的改革与发展: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的对话_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