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工程中,外观质量的要求直接影响桥梁的美观度,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性。
关键词:原材料;配合比;模板施工;混凝土施工。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市政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不断增多,各式各样的桥梁工程不断建设;而桥梁也逐渐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这就使得桥梁的外观质量也非常重要。实际施工过程中好,我认为主要在混凝土原材料、模板要求、施工工序三方面来控制外观质量。
1 混凝土原材料控制(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
1.1水泥
应选用符合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质量要求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
1.2骨料
(1)细骨料必须符合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粗骨料必须符合JGJ53—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宜不大于25mm。
(2)所用粗骨料应连续级配良好,颜色一致、洁净,含泥量小于1%,泥块含量小于0.5%,针片状颗粒不大于15%。
(3)细骨料应选择级配良好、颜色一致的河砂或人工砂,宜选用中砂,含泥量小应大于1.5%,泥块含量不大于1%。
(4)对经常受潮部位的混凝土,宜选用非碱活性骨料,如受资源限制,不能选用非碱活性骨料时,可有条件使用低碱活性骨料,使用条件按DBJ01—95—2005《顶防混凝土结构工程碱集料反应规程》,中的规定执行;不得使用潜在碱活性或高碱活性骨料。
1.3外加剂
矿物外加剂,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符合GB/T18736—200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中规定的质量要求。
(2)不得含有对混凝土及钢材有害的成分。
(3)氏比表面积宜大于4000cm2/g。
(4)清水混凝土中使用的外加剂必须符合DBJ01—61—200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的要求;并且不得使用含有氯盐的早强剂;外加剂应不改变混凝土的颜色,在混凝土硬化后表面也不会导致出现析霜或返潮现象。
1.4混凝土配合比
在施工前,需要实验室根据现有的各种原材料,通过实验的手段确定使用哪些原材料及相应的配合比,提供一个最佳的配合比,满足前方施工的需求。
2 模板施工要求(模板、脱模剂选材,模板连接形式)
混凝土施工,能否达到工程整体美观的要求,首先取决于模板本身的质量及模板的制作安装质量,混凝土的平整度、光洁度、色差度都与模板直接相关,如模板不平顺,板缝不严密,发生渗水、漏浆,甚至支架松动,模板跑模、变形等都将引起混凝土质量不良或外观粗糙现象。模板宜采用优质大平面组合钢模板或自身没有色差高质量的竹胶模板,对使用的模板进行精密加工,可进行粗磨、中磨、细磨、精磨、微磨、抛光等六道工序的镜面加工,同时保证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模板在安装前,应均匀涂刷脱模剂,避免使用废机油等不合格材料作为脱模剂,影响混凝土表面色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模板支撑应牢固,接缝严密、尺寸准确,模板与模板之间拼缝用泡沫双面胶带过度连接,不因模板漏浆产生蜂窝、麻面和模板变形、胀模产生混凝土表面翘曲、边线不顺的外观质量通病,立好的模板放置时间不宜太长,应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下道工序操作时造成的污染和大气中灰尘的污染。因此,对模板从设计到安装,必须严密策划、细化实施,在质量上必须达到苛刻标准,决不能仅满足于一般钢结构(或模板)质量条件,必须牢固树立高标准、严要求的精品意识,制订内容明确、施工自控的质量标准。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的选择对其外观质量的影响也是非常大,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分层浇筑的厚度、振捣棒振捣的间距及时间、施工缝位置的选择及处理方法、到现场混凝土的性能指标、施工时温度。
(1)温度及混凝土的性能指标(气温,砼到场塌落度)
在我们实际施工过程中,到现场的混凝土我们主要检测它的坍落度是否符合相关要求,而现场的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也非常大,这就需要现场施工员在施工现场根据当时的温度情况及现场的浇筑速度来调节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及混凝土供应速度,不能因坍落度的原因而影响浇筑的质量,同时不能让混凝土到场后等待时间过长,防止出现初凝现象。
(2)混凝土浇筑(浇筑工序及厚度,二次复振,振捣点的间距)
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根据《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相关规定,混凝土浇筑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在2m-10m范围内应设置溜筒,超过10m应设置减速装置;在混凝土浇筑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设置溜筒或减速器。
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如采用分层浇筑时,每层厚度宜为30-40cm,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0~100㎜的距离;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振捣时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大量气泡,砼表面均匀、平整,并已泛浆表明已经密实,不可再振。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3)施工缝位置选择及处理(施工缝位置的选择及处理方式)
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部位无法避免施工缝的产生。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缝对桥梁的外观质量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对施工缝位置的选择及处理方法有清晰的认识。
现浇施工过程中,通常施工缝设置在结构受剪力比较小,且方便施工的部位;实际施工过程中,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情况下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施工经验设置施工缝的位置。
施工缝的处理:凿除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和软弱层,凿除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下列要求:水冲洗或钢丝刷处理混凝土表面时,应达到0.5Mpa,用人工凿毛时,应达到2.5Mpa。经过凿毛处理的混凝土表面,应用压力水冲洗干净,使表面保持湿润但不积水;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水平缝应铺一层厚为10-20mm的高一标号水泥砂浆。对于重要部位,有防震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稀疏的结构,应在接缝处补插锚固钢筋或做榫槽;有抗渗要求的施工缝空宜做成锯齿形或设置钢板止水带。施工缝为斜面时,应浇筑成或凿成台阶状。施工缝处理后,需待下层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才允许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结语:
市政工程外观质量控制对桥梁而言非常重要,外观质量的控制直接影响桥梁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性、美观感。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在事前、事中、事后都要进行,事前的原材料选择,事中的过程控制、事后的瑕疵处理。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2]《公路施工手册:桥涵》;
[3]《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4]《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论文作者:胡胜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7
标签:混凝土论文; 模板论文; 骨料论文; 质量论文; 桥梁论文; 外观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