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技术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体会论文_覃永燕

覃永燕(广西浦北县妇幼保健院;广西浦北535300)【摘要】目的:就盆底康复技术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与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3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157例)及对照组(157例),两组患者均开展盆底肌训练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开展盆底康复技术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腔器官脱垂与性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定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0度占比显著提高,Ⅰ度、Ⅱ度、Ⅲ度、≥Ⅳ度占比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PISQ-12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康复技术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盆腔器官脱垂情况,提升患者性生活质量。【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康复技术;性生活质量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女性较为常见的病变,分娩后是本病高发阶段,同时伴随年龄的增长,本病的发病风险也呈现一定的升高趋势[1],本病患者以盆底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为常见表现,合并不同程度的慢性盆腔疼痛不适症状[2],目前诊疗中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手段有盆底训练、手术干预等[3],我院近年来对部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开展了盆底康复技术干预,应用效果较为满意,本文主要通过病例资料的回顾与分析进行具体介绍。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314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2~36岁,平均(28.94±2.38)岁,均为分娩后继发盆底功能障碍者,所有患者对诊疗工作的配合度均较高。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157例)及对照组(15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1.2、方法两组患者均开展盆底肌训练治疗,主要开展Kegel运动及阴道哑铃锻炼,其中Kegel运动即指导患者在平卧位、站立位或坐位的状态下,进行肛门阴道的缩紧运动,保持躯体放松,阴道与阴道缩紧持续3~5s,后放松3~5s,每次Kegel运动训练时间为20min左右,每日开展1~2次运动训练;阴道哑铃锻炼即选择质量最小的阴道哑铃(由消毒供应室统一提供),置入阴道内,嘱患者尽力收缩阴道,须保证哑铃不掉落,单次维持时间超10s以上,且咳嗽、大笑时不脱出,则更换大一型号的哑铃持续锻炼,每次锻炼时间为15~20min,每日开展1次锻炼。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开展盆底康复技术干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开展电刺激干预,患者保持仰卧位,将电极缓慢置入阴道,根据患者治疗阶段进行电流强度的调节,初始强度旨在唤起浅层与深层肌肉应激反应,后续强度为提高Ⅰ类及Ⅱ类肌纤维的收缩功能,待患者盆底肌肉群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收缩反应后,引导患者开展顺应性提收。电刺激治疗完毕后,调节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的治疗模式,转为生物反馈治疗,根据治疗仪展示的相关场景,进行盆底肌肉的自行收缩放松练习。单次治疗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每周开展3次左右治疗。1.3、观察指标于治疗前后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进行盆腔器官脱垂的量化评估,分为0~≥Ⅳ度,其中0度表示无脱垂,分度越高表示脏器脱垂越严重。同时在治疗前后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进行性生活质量的评定,主要从性欲、疼痛、尿失禁等方面进行评定,评分越高表示性生活质量越高。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OP-Q分度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POP-Q分度情况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0度占比显著提高,Ⅰ度、Ⅱ度、Ⅲ度、≥Ⅳ度占比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3 讨论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开展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常规治疗即盆底肌训练,该治疗手段在临床诊疗中较为常用其中Kegel运动能够对耻-尾骨肌肉群进行训练,通过肌肉对抗特点,逐步提升耻-尾骨肌肉群的收缩功能,阴道哑铃锻炼利用外加应力逐步提升盆底肌肉组织的收缩功能,同时能够对阴道进行直接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发挥协同提高肌力的作用,这两种训练方式不受场地限制,患者可在居家生活中自行开展,但在受损肌群修复方面的效果欠佳。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开展了盆底康复技术干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开展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联合治疗,能够有效唤醒盆底肌,同时强化盆底肌细胞与组织的功能,对受损神经进行持续性刺激,促进盆底肌肉收缩不良行为的修复,同时开展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联合治疗时,需要入院治疗,便于医护人员掌握患者治疗与病情转归情况。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0度占比显著提高,Ⅰ度、Ⅱ度、Ⅲ度、≥Ⅳ度占比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PISQ-12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研究组患者盆腔器官脱垂与性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盆底康复技术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的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性生活质量,应用价值突出。参考文献[1]崔瑜,崔琳,吴蔚.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结合阴道哑铃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5):3171-3173.[2]陈嘉莹.个体化康复护理干预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和负面情绪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7):104-106.[3]郑玉红,谢晓英,成珍燕,等.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效果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9,26(11):1448-1450.

论文作者:覃永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7

标签:;  ;  ;  ;  ;  ;  ;  ;  

盆底康复技术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体会论文_覃永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