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游戏的本质是自主自发、愉悦开心、具有发展价值的。什么是游戏精神?庄子的“逍遥游”中的“游”,是思想不受束缚的自由的“游”,是游于道或游于自然的自由与快乐。我们在确保的游戏活动时间基本上,要从教学游戏化和一日生活游戏化两个层面出发,从材料、环境的创设和提高教师的观察力这个纵面出发,让孩子获得游戏般的体验和感受。
【关键词】游戏精神;教学游戏化;生活游戏化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在《人的教育》一书中恳切呼吁鼓励和支持儿童的游戏,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如何把游戏精神落实到一日生活和学习中,在教育活动中渗透游戏精神,让幼儿增强在游戏中的自主性,满足他们的需求,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呢?这是面临在我们幼儿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我们从认识孩子辩别孩子的需要开始,我们要满足孩子的发展需求。我们的教育一定要从孩子的发展水平、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内在需求出发。让游戏精神无处不在地渗透在各项活动中。
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让游戏精神渗透在各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切入。
一、游戏与教学的有效融合
(一)组织形式游戏化
教学活动的游戏化主要是看教师如何去组织,挖掘教学活动中游戏元素,设计好活动的内容,以游戏形式组织教学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或者在某个环节上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
(二)教师语言游戏化
语言指导是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指导方式,教师语言游戏化能吸引幼儿的兴趣。教师在幼儿游戏时运用不同类型的语言,既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又能保证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自主性得以发挥,有效地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集体活动游戏化
集体活动中是有教师预设的活动目标的,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达成度不一样,不同层次的孩子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一样。我们既要实现教育目标,又要以孩子感兴趣的游戏的方式开展活动。有时孩子会玩的很开心,却不能达到预设的活动目标。所以我们要将幼儿感兴趣的地方与教师预设的目标契合在一起。
二、游戏精神渗透在一日活动中
一日生活皆课程,每日的生活活动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让生活活动游戏化,孩子需要通过自身实践,积累经验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把一日生活设计游戏化,让生活活动与学习活动相结合,以游戏化的形式开展活动。如在娃娃家,小班幼儿用奶瓶喂“娃娃”喝奶来进行手眼一致的练习;在各个过渡环节中,我们也可以用游戏来组织。如组织集体活动前让幼儿边念着儿歌边做着手指游戏,很快就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通过一些生活游戏再现生活,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游戏精神渗透在一日活动中让生活活动游戏化从而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综合能力也得到显著的提高。
三、材料与环境推动游戏的开展
(一)环境改造与创设
将园舍的部分环境进行改造,根据情况从新布局调整室内外区域环境,因地制宜地利用好每一处地方。合理、科学地创设游戏环境。
(二)班级游戏环境创设
环境能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发展,在同一班级中,孩子的表现有共性,也有个性,各班级根据实际情况打造具有班级特色的游戏环境,让主题环境和区域相互融合、渗透,每个班级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环境和游戏主题。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我们创设的环境要体现在选择的自由性。
创设班级室内游戏环境时,要求自主活动中提供的活动材料要多样化,那材料的收集要讲求方法。可在班活动室内摆放几个固定收集箱,教师、家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一些材料都可以收集投入收集箱中,供幼儿在自主区域游戏中作为材料的补充,并容充幼儿跨区活动并随时到收集箱上寻找一些辅助材料进行游戏。
四、重视评价过程提高老师的游戏观察能力
教师在游戏中的另一个角色是游戏的观察者、进展的支持者。在游戏活动中观察儿童,关注每一个寻常的时刻。教师创设好环境后第一步是先“看”,即观察游戏。教师先要“管住嘴、放开手、睁大眼和坚起耳”,幼儿自由了,创意就发生了。教师有时间观察幼儿的游戏才能看懂游戏。第二步是“指导”。在观察中抓住幼儿的“哇”时刻,用笔记、拍照和摄录等方式记录并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理解和解读儿幼儿,把握合适的介入,给予恰当的回应。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分析、撰写“学习故事”案例的方法,提高了教师的观察意识、分析能力和观察水平。将“注意-识别-回应”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运用在评价过程。组织和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分享“学习故事”把游戏化的精神融入到幼儿教育中,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设计班级教学游戏化方案和定期开展游戏化教学观摩活动,鼓励教师进行经验总结与分享、互相学习,互相切磋,在思维的碰撞中整合观念,提升教师的观察、回应与评价能力。
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自主、自愿、自由地参与游戏,我们尊重幼儿在游戏上的个性需求,创设游戏的环境,用游戏化的方式组织实施课程,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实现“课程”与“游戏”的相融。一日活动中充满了游戏精神,让教育回归本真!
参考文献:
[1](美)朱莉•布拉德著.陈妃燕.彭楚芸译《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0.
[2](新西兰)卡尓(Carr.M).(新西兰)李(Lee.W)著.周菁译《学习故事与早期教育:建构学习者的形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5.
论文作者:方巧云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游戏论文; 幼儿论文; 环境论文; 教师论文; 精神论文; 活动中论文; 孩子论文; 《成功》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