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考试命题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常见问题论文,英语考试论文,命题论文,对策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和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教育部,2001)。小学阶段的评价虽然不像初高中那样在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进行标准化的考试,但适当地命制一些练习和测试,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与考查也是必要的。然而,纵观目前市面上小学英语各年级考试参考题、教辅测试题与教师命制的课堂练习题、单元测试题等,其质量良莠不齐。其中不少试题简单拼凑,粗制滥造,诸如考点不清、语境缺乏、超纲命题、题型陈旧等现象屡见不鲜。本文拟分析小学英语教师在命题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业评价的质量。
二、小学英语教师命题中的常见问题与分析
目前,对小学生的学业质量评价主要由学校组织,由任课教师命题和实施考试。但由于没有经过专门的语言测试及命题技术方面的培训和学习,许多教师命制的题目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问题一:超纲命题
[案例1]
听句子三次,根据所读的顺序,在相应图的括号内写上大写字母编号。
听力材料如下:
A.I want to be a teacher when I grow up.
B.Dentists can check our teeth.
C.Lily often does her homework at five o’clock.
D.My grandfather cooks for me every day.
E.Ben often plays chess with his grandpa.
F.I often play table tennis after school.
G.The cleaner works hard.
H.My uncle is a doctor.
这是一道四年级上学期的单元测验题。题目中的C、D、E、G选项都涉及第三人称单数的动词变化的语法知识点。根据使用本试题的地区的教材,第三人称单数在四年级下学期才出现,五年级上学期才开始要求掌握。因此,这里出现的第三人称单数的动词变化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属于超纲命题。
2.问题二:考点重复
[案例2]
请写出与下列国旗相对应的国籍和国家名。请看图,并填入适当的词。
请看图,并填入适当的词。
①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________.I’m________.
②Where is she from? She’s from________.She’s________.
③Where are they from? They’re from________.They’re________.
④Where is he from? He’s from________.He’s________.
⑤Where are they from? They’re from________.They’re________.
上述两题是一套单元测验题中前后出现的两道题目。第一题要求学生写出相应图的国籍和国家名,即考查表示国籍和国家的名词。第二题虽然形式不同,其实也是要求学生写出表示国家或国籍的名词,属于考点重复。
此外,第一题还存在试题逻辑不严谨的问题,第二题还存在题意不明的问题。逻辑不通、题意不明必然会给学生答题造成很大困难。
3.问题三:题型刻板,缺乏语境
[案例3]
听单词三次,把它们写下来。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⑦________⑧________⑨________
⑩________
听力材料如下:
①toy ②floor ③only ④stool ⑤lamp ⑥room ⑦both ⑧TV ⑨PRC ⑩in front of
[案例4]
用英语写出下列单词。
①野兔________ ②树林________
③科学家________ ④现代的________
⑤田地________ ⑥作家________
⑦富有的________ ⑧聪明的________
⑨森林________ ⑩画家________
(11)悲伤的________ (12)勇敢的________
无论是听力测试还是笔试,都应该避免脱离语境的题目,应该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案例3和案例4分别是三年级和六年级的单元测试题,案例3采用传统的听录音写单词的形式,而案例4采用汉译英的形式,两者都缺乏语境,形式刻板。
4.问题四:无效的试题
[案例5]
听录音,把相应的句子连接起来。
A.Hello. ①早上好。
B.What’s your name? ②我是陈老师。
C.How are you? ③你好!
D.Good morning. ④你叫什么名字?
E.I’m Mr.Chen. ⑤你好吗?
这是一道听力测试题,但学生完全可以脱离听力材料作答。如果教师在命题时希望检测学生对所听句子的理解,这道题目就是无效的。
[案例6]
根据听到的内容,从方框中选择正确的单词填空。
①________a postcard from the USA.
②What are? They are stamps.
③Is a train? Yes,it is.
④This is a bike Japan.________you like it?
教师命制这道题目的意图是考查学生对代词、介词等语法功能词的掌握情况,但采取的考查形式是听句子选填单词。显然,学生如果掌握了这些句型和语法功能词,不用听也可以完成题目,听力考查就失去了效度。
5.问题五:评卷操作困难
[案例7]
某教师命制了一道连线题,其答案如下:
这道题目且不看其效度如何,仅看连线后的卷面就让阅卷教师头疼。教师要仔细区分纵横交错的十多条线是否连接正确,如果学生画出弯弯曲曲的线条,或一不小心连错而在卷面上进行修正或涂改的话,那教师阅卷时就非常费力。
6.问题六:答案有歧义或不唯一
[案例8]
听句子三次,判断句子是否符合图意,如符合,请在括号内写“T”,否则写“F”。
听力材料如下:
①This is a white sheep.
②This is a flowerbed.
③There is a woman on the sofa.
④Those are chickens.
⑤The man is tall.
⑥There is a tree behind the house.
⑦The lady with long hair has a dog.
⑧This is a Chinese postcard.
⑨That is an exercise book.
⑩There are some children on the playground.
本题的测试结果显示,第①、⑥、⑩题的得分率非常低。测试后的访谈显示,学生失分的原因并非没有听懂相应的句子,而是图片信息造成了判断上的困扰。以第⑥小题为例,由于图中的房子是一幅侧面图,而且房子的门开在了旁边,所以很多学生的回答为“F”,而教师给出的答案为“T”。再看第⑩小题,由于现在很多学校的操场都没有滑梯这些设施了,所以部分学生误把图中的场地认为是公园,所以判断为“F”,与教师给出的答案不一致。命题教师在这几道题目中所提供的都是容易产生歧义的图片,导致不少学生判断失误。
[案例9]
①选择适当的单词填空。
Let me________you the changes between my old school and the new one.
A.tellB.lookC.show
②在括号中选择适当的内容填空,并把其写在横线上。
We________(are having,are going to have)a picnic next Sunday.
上述两道题目都是要求学生选择最佳的选项填空,但正确选项却不止一个,如第①小题选项A和C都正确,第②小题的两个选择也都正确。由于这两题都不是开放性的题目,所以这两道题目的答案有歧义或不唯一。
7.问题七:忽视校对排版
(1)图文统筹安排不当。有些小学英语教师命制的单元测验或考试题会出现整版的文字或整版的图片,要么让学生觉得呆板枯燥,要么让学生眼花缭乱,不能做到图文的统筹兼顾。
(2)分页安排不当。有些教师在命题时会忽略学生读题和答题时的便捷性,导致同一道题目分开两页排版,如问题在前一版,选项在后一版,容易造成学生漏题或出错。
(3)文字有错漏。有些试卷由于命题者的语言水平不高或校对不够细致,语言材料本身存在文字或语法的错误,给学生理解和作答造成困扰。
三、提高命题质量的对策
1.依纲靠本,明确命题目的,突出基础性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本阶段的练习设计和测试应该是对学生所学语言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考查与巩固,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小学英语教师在命制测试题目时应以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区域内的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以及教材为命题依据,正确认识测试的目的与性质,规范命题的范围,系统地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测试的重点并不是要选拔特别优秀的学生,而是检测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等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因此在命制测试题时应该主要突出其基础性,而不应超纲命题或人为地拔高目标要求。
例如,英语课程标准一级语言技能“读写”目标要求是: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小故事;能正确书写字母和单词;能模仿范例写词句(教育部,2012)。然而,很多三年级的教辅材料和教师设计的练习中出现了“看图回答问题”、“按实际情况回答问题”或“看图写句子”等测试题目,拔高了相应年段的语言技能要求。按照课程标准的一级要求,如果简单命制一道“抄写句子”的题目,未免又过于单调。笔者建议尝试以下题型:
(1)为学生提供图片以及描述性的句子,要求学生找出与图片内容相关的句子,并按合理的顺序抄写成一篇小短文。本题目既体现了对三年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又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规范的句子抄写。
[建议题型1]
看图读句子,选用能表达图意的4个句子抄在横线上,形成一篇句子通顺、意思合理的小短文。
①This is a picture of a bedroom.
②There are some books on the shelf.
③There is a desk and a chair in front of the window.
④There is a TV on the desk.
⑤The bed is on the right against the wall.
⑥There is a big window in the room.
⑦This room is very mess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给出句子作为示例,要求学生模仿例子并仔细看图,用恰当的单词把句子补充完整。题目不断重复和强化同一句式,并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让学生填空,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该句式,也符合本阶段学生读写技能的目标要求。
[建议题型2]
模仿例子,看图把句子补充完整。
示例:
示例:This dress is lovely,but it's too short.
①This dress is very beautiful,but it’ too________.
②These shorts are________,but they are too________.
③This________is________,but it’s too________.
又如,课程标准一级语言技能目标中对“读”的要求是:能看图识词;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教育部,2012)。不同于以往让学生阅读配图对话或小故事后完成选择题和填空题,笔者设计了一道阅读题目:通过阅读小短文,要求学生选择与其内容相符的图片,这样既检测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而且题型新颖有趣,学生非常喜欢。试题如下:
阅读小短文,根据其内容选择相应的图片,并在括号内打“√”。
2.科学严谨,生动有趣,做好题型选择与编排
语言测试的题型种类很多,李筱菊(1997)列出了接收型——产生型、间接型——直接型、客观型——主观型三大主轴,包括多项选择、是非题、配对题等十大类。笔者认为,无论题型的种类有多少,教师在命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基于常态。命题要符合常规,讲求准确、务实,不出偏题、难题、怪题。教师命题时可以多参考由各级教育部门或权威机构统一命制的试卷,选用测试中惯用的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问答题等。如果要采用新的题型,最好先在课堂练习中让学生熟悉一下。
(2)操作性强。为更好地达到检测的效果和方便评卷,要注意避免在答题中需要学生用到诸如颜色笔、剪刀等文具,以免学生答卷时手忙脚乱、顾此失彼。
(3)题型互补,合理搭配。教师在命题时可以考虑互补型的题型,如客观题与主观题搭配、文字题与配图题搭配等,做到主客观题目有梯度,图文题目相间隔,以减轻学生做题时的负担与疲倦感。
(4)编排合理。命题时注意考查内容的编排要由易到难,合理地编排版面,题目简明清晰,要求学生书写的题目要留有足够的空间。同一道题的内容最好编排在同一版面,以便于答题和评阅。
3.多元评价,立体客观,促进学生多面发展
英语课程标准建议终结性的评价采取口试、听力考试和笔试等形式来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按照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能力发展。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比较容易直接考查,建议采用常见的口试和纸介质测试。对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的评价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观察,或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而对文化意识的测试则细分为文化知识测试,以及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测试两部分,建议分别采用口试、纸介质测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
有了具体的测试方式指引,学校与教师在组织学业质量监控时就能更好地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培养学生学科知识与技能以外的能力,如认知、调控、交际等学习策略,积极向上的英语学习态度,以及团结合作精神等。
不同测试方式的组合使用更有利于教师客观、公平地评价不同性格、不同特点学生的学习状况。例如,考虑到与一、二年级口语的学习过渡,教师在三年级期末考试中除了纸笔考试外也可以结合口语测试,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
在一、二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性格内敛,不善于表现,但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动笔能力发展较好。因此除了以往的朗读、对话、唱歌、表演等形式的口语测试以外,教师也可以采用形式活泼的连线、选择、编号、判断等纸笔的测试方式来检测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比如,可以采用如下两种题型:
(1)听录音,根据听到的描述选择图片,并在相应的括号内打“√”。
听力材料如下:
①a T-shirt ②get up
③mop the floor ④fly a kite
(2)听录音,在相应图的括号内写出其数字编号。
听力材料如下:
①play the piano ②go to school
③set the table ④wash up
⑤read a newspaper
四、结束语
语言测试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小学英语教师既要不断学习科学的测试理论与方法,命题做到依纲靠本、目标明确、设计严谨、用词准确,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努力使命制的题目适合学生的水平和兴趣,并通过测试有效地考查与促进学生的学习,及时反馈与调整教师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