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时俱进的李永新(论文文献综述)
宋嘉慧[1](2021)在《中公教育借壳亚夏汽车财务效应研究》文中指出
吴苹丽[2](2021)在《中公教育借壳上市的绩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宋文迪[3](2021)在《习近平新时代强军思想研究》文中指出
周玉竹[4](2021)在《中公教育借壳上市财务绩效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国民素质不断提高。教育行业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行业。同时,我国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毕业生都面临就业难题,因此,以职业教育培训为主的相关行业越来越受欢迎。然而,我国的教育行业情况良莠不齐,且产品同质化严重。如果一个企业想在这种行业背景下独占鳌头,就必须取得大量的发展资金投入研发,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核心产品,才能吸引更多的学员参加他们的培训以维持企业的长期发展。要获得大量的融资,进入资本市场是很多企业梦寐以求的。但职业教育培训行业缺乏大量的流动资产,其行业特点很难满足直接上市条件,且IPO上市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容易使企业错失发展的良机。因此,选择借壳上市对职业教育培训企业来说是十分明智的。本文以中公教育借壳亚夏汽车为研究对象,以中公教育年报数据为基础,采用财务报表分析法,客观深入地分析中公教育借壳上市的财务绩效。首先对相关理论基础、借壳双方基本情况、借壳动因进行说明,并阐述了中公教育借壳上市的历程以及交易方案和亮点。其次,对中公教育借壳上市后的财务绩效分别从企业债务融资管理与货币资金管理、营运资本管理、非流动资产管理以及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借壳上市对中公教育的财务绩效具有正向效应。最后,对中公教育借壳上市后的成功经验和对相关行业的启示进行了说明。
庞焱丹[5](2020)在《中公教育借壳上市的动因及绩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王玥[6](2020)在《论动画作品中的互文性表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文性是20世纪60年代从西方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承袭了结构主义的优点,并吸取了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破坏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传统,强调文本本身的断裂性和不确定性。由于其理论符合现代文本理论的发展方向,故受到了普遍重视。互文性理论的提出揭示了文本间的相互关系,即在任何文本中,我们都能看到其他文本的影子。随着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对话,互文性现象愈加突出,这在电影、电视、手机、网络等不同媒体形式的文本中看到跨体互文性的内在联系。动画,作为一种综合艺术门类,其自身也受到互文性的关联影响,不仅表现在文本内容的陈述上,艺术形式上的转变创新也体现着多重互文关联。本文从互文性联系意义的文化现象入手,结合后现代主义、符号学等研究理论,深入剖析动画作品中的互文性手法的存在与表现。从宏观的角度研究、梳理互文性相关的理论概念、形式分类,继而进一步的对其在动画作品中的审美意向构建、文本形式表达以及创作转换手法展开具体的分析探讨,并结合相关的动画作品举例说明,最后通过动画作品中互文性手法的研究和探讨论述本文主题,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为其今后的发展指明路径,以达到创新超越的可能。
郑帅[7](2020)在《伊格尔顿文化批判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当代西方思想界,伊格尔顿是继雷蒙德·威廉斯之后英国重要的文学理论家、文化批评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文学、美学等多个领域有着世界影响。新千年后他在文化批判领域不断开拓,其哲学思想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认为新千年后伊格尔顿的研究主题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意识形态批判转为文化批判,出现神学和“形而上学”转向,《理论之后》(2003)和《文化的理念》(2000)为开始变化的主要标志,文化批判和神学、“形而上学”转向是这一过程的不同侧面。伊格尔顿文化批判思想呈现于10余部着作中,本文进行了初步的总体性分析和评价。伊格尔顿文化批判思想产生的大背景是资本主义社会无信仰本质愈加凸显,资本主义国家不公正政治导致恐怖邪恶现象,而西方世界社会主义和左派运动长期处于低谷。其理论来源主要为经典马克思主义、亚里士多德幸福观、基督教神学、尼采哲学和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伊格尔顿详细考察了文化的多重涵义,分析了五种文化形式的联系冲突和当代普遍文化与文化之争,阐述了文化与文明、自然、权力三组文化的基本关系。针对文化理论对政治的忽略和左派研究的缺失点,伊格尔顿提出“伦理—政治”宣言。以此为总纲,他在近20年里以近10部着作的辛勤探索,系统阐述了“异端四部曲”即恐怖、悲剧、邪恶、基督教四种重要的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现象,以及“异端四部曲”与资本主义制度严重缺陷的密切关系。伊格尔顿倡导以“身体唯物主义”和重塑人生的意义来培育社会主义新主体。他揭示出资本主义大众文化是一种虚假的共同文化,在艾略特和威廉斯关于共同文化思想的对比中阐明社会主义共同文化的构建路径,即在平等团结的原则下,大众合作共造社会主义共同文化。其培育社会主义新主体和共同文化思想构建起“社会主义新文化生存方式”。伊格尔顿文化批判思想的价值主要在于开辟了一种具有鲜明辩证性、政治性、实践性特征的文化批判形式,形成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成果,“社会主义新文化生存方式”成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创新路径。伊格尔顿文化批判思想对中国文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理论限度主要体现在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不够坚定,对信仰的范围和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本研究是对伊格尔顿文化批判思想进行的较为系统的哲学研究,有助于凸显新千年后伊格尔顿思想的主题和整体脉络,形成总体性把握,有助于改变伊格尔顿文化批判研究主题相对分散和哲学研究偏少的问题,丰富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研究能够揭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凸显的文化矛盾,事实和价值的割裂,对破解邪恶、恐怖和虚无主义等现实热点难点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高文豪[8](2020)在《河南新修家谱初探》文中认为家谱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质的文化之一。家谱作为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载体,与正史、方志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其独特的优势在于广泛生动地记录了底层普通民众的思想和生活状态。河南,即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姓氏文化源远流长,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兴起了重修家谱的热潮;21世纪之后,民间新修家谱数量又创新高,目前这些新修家谱分散于河南各地,但尚缺少系统整理与研究。此文章选取1949年后的河南新修家谱作为研究对象,对河南新修家谱进行了一个系统研究,力图说明河南新修家谱的史料价值与现实意义。首先编写河南新修家谱目录,以此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其主要内容为各个地区的家谱数量、出版的年代、各个家谱的基本信息等,对河南部分新修家谱做一个基础的文献资料整理,并对其作简要分析。其次以亲自察验及所编新修家谱目录为基础,对河南新修家谱进行细致分析与研究,通过整理分析新修家谱目录、编修缘由、编修过程和编修主要内容,探究河南新修家谱的史料价值与不足之处,并阐述新修家谱具有无可替代的学术和社会价值。
张瑜[9](2020)在《中公教育借壳上市案例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国内外想要谋求更高发展的公司都会将眼光立足于资本市场,因为资本市场可以为企业提供较大的融资平台,对于上市方式的选择,比较常见的有借壳上市和IPO两种,由于IPO的要求比较严格,一部分不能满足条件的企业将眼光转向借壳上市。上市除了会给企业带来知名度,还会给企业带来绩效和战略管理方面的提升。纵观我国借壳上市的诸多案例,上市企业所遍布的行业集中于房地产和快递行业,对于教育行业,成功案例是非常少见的,因此对于教育培训企业的上市案例研究存在短板。本文总结借壳上市成功经验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了教育行业企业借壳上市的理论研究。鉴于以上阐述,通过对中公教育借壳上市案例的深入分析,希望对教育行业上市提供经验教育。本文采用对比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对中公教育借壳上市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出发点是为了解决教育企业进军资本市场的问题,尝试分析教育企业成功借壳上市的优点。首先从上市方案上进行叙述和分析,分析交易双方的动因,同时使用对比分析对上市公司的绩效进行评判,对比分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综合展现出上市给企业带来的有利影响。最后总结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出普遍性建议,为日后上市的教育培训类企业提供经验。
谢鹏[10](2020)在《基层干部人事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改革探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制度形塑个人,人是制度的产物。根据马克思主义干部学说,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是了解政治体制和国家治理的关键,也是建构社会主义特色政治学需要重点研究的领域。制度变迁理论则认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共同构成了“制度集成”。这种“制度集成”倒映在基层社会,一方面是文本式的正式制度的规范和制约,另一方面是传统社会残留的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和侵染。然而,基层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有着自身的“情境”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基层干部既是制度体系中的个人,深受政策法规条例等正式制度的规约,也是制度文化中的个人,深受“官本位”“乡土文化”等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基层干部是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要素,但作为“情境理性人”,有着追逐个体理性、寻求机会成本的目的和需求。加之,压力型体制的现实存在,势必会产生高度的挤压状态,基层干部很可能不堪重负,担当作为动力不足。因此,亟待进行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修复完善制度体系中的不合理成分,解除基层干部的制度和“情境”困扰。本文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干部学说、制度变迁理论,聚焦“制度”这一变迁因素,全面梳理基层干部人事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总结提炼基层干部人事工作的现实困境,力图探究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历经近百年,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干部工作实践经验,其制度体系建设既是传统吏治思想的扬弃,也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提炼而成。但是,当前现行的制度安排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从中央到省市县(区)一以贯之的现行的正式制度存在政策体系供给不足的困扰,制度缺位有待完善、制度衔接有待加强、制度理念有待提升;基层社会“情境”之下非正式制度约束存有的短缺和失衡,传统文化下的“官本位”倾向、“熟人社会”下的说情打招呼、思想观念局限下的“为官不为”、政绩观错位下的形式主义作祟等因素,深刻影响着干部工作的开展、作用的发挥;基层干部人事制度存在执行不力与实施机制不畅等问题,选拔任用精准度不高、教育培养针对性不足、管理监督系统性不够、激励约束实效性不强;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存在路径依赖,非制度化因素的消极影响造成了观念障碍,传统体制惯性导致改革滞后于社会转型步伐造成了体制障碍,党委及其组织部门错位、缺位的现象客观存在造成了组织行为障碍,缺乏科学论证、分析研判、吐故纳新等保障机制造成了机制障碍。因此,必须探究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应然路径,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自有其价值取向。总体设想重在“科学合理、简便易行、有效管用”,选拔任用重在提高精准度,教育培养重在提升能力素质,管理监督重在严格执纪监督,激励约束重在促进担当作为。
二、与时俱进的李永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与时俱进的李永新(论文提纲范文)
(4)中公教育借壳上市财务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借壳上市概述 |
一、企业借壳上市相关概念 |
二、企业财务绩效相关概念 |
三、借壳上市基本流程 |
四、借壳上市的优势 |
第二节 绩效分析方法 |
一、事件研究法 |
二、财务指标研究法 |
三、综合分析法 |
第三节 借壳上市理论基础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二、协同效应理论 |
三、信号传递理论 |
四、市场势力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中公教育借壳上市双方介绍及过程分析 |
第一节 借壳双方介绍 |
一、中公教育简介 |
二、亚夏汽车简介 |
第二节 借壳双方动因分析 |
一、中公教育借壳动因分析 |
二、亚夏汽车售壳动因分析 |
第三节 借壳上市过程分析 |
一、中公教育借壳上市历程 |
二、中公教育借壳上市交易方案 |
三、中公教育借壳方案的亮点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公教育借壳上市后的财务绩效分析 |
第一节 中公教育债务融资与货币资金管理方式分析 |
一、中公教育债务融资管理方式分析 |
二、中公教育货币资金管理方式分析 |
第二节 营运资本管理分析 |
一、营运资本结构分析 |
二、短期债务融资分析 |
三、业务竞争力分析 |
四、上下游关系管理与竞争力分析 |
第三节 经营非流动资产管理能力分析 |
一、固定资产管理能力分析 |
二、无形资产管理能力分析 |
第四节 利润表分析 |
一、利润结构分析 |
二、利润表主要项目质量分析 |
第五节 现金流量表分析 |
一、合并现金流量表分析 |
二、母公司现金流量表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公教育借壳上市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
第一节 成功经验 |
一、借壳易于上市 |
二、借壳双方实现双赢 |
三、上市后对企业财务绩效有正向影响 |
四、多因素促进收入快速增长 |
第二节 对相关行业的启示 |
一、时刻关注宏观环境 |
二、选择合适壳资源 |
三、结合自身选择合适方案 |
四、注重资源整合 |
五、关注风险点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论动画作品中的互文性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互文性的相关概述 |
第一节 互文性理论的发展 |
一、缘起与流变 |
二、在中国的发展 |
第二节 互文性分类 |
一、跨体互文性 |
二、文化挪用 |
第三节 互文性特性 |
第二章 动画作品中互文性的审美构建 |
第一节 共通感 |
一、情感共鸣 |
二、文化共识 |
第二节 “陌生化” |
一、传统与变革 |
二、间离与疏远 |
第三节 愉悦心理 |
一、快乐 |
二、极乐 |
第三章 动画作品中互文性的文本表现 |
第一节 主题与主体意识 |
一、延展与呼应 |
二、解构与重构 |
第二节 隐喻下的互文艺术 |
一、视觉隐喻 |
二、文化隐喻 |
第三节 多元叙事表达 |
一、虚幻与现实 |
二、自我指涉 |
三、重复意义的深化 |
第四章 动画作品中互文性的转换手法 |
第一节 拼贴 |
一、文化杂糅 |
二、符号转化 |
第二节 戏仿 |
一、戏谑与颠覆 |
二、消解深度 |
第三节 改写 |
一、文本重构 |
二、文化融合 |
第五章 动画作品中互文性的延续拓展 |
第一节 重复与差异 |
一、循环重复 |
二、差异新变 |
第二节 创新与超越 |
一、“误读”创新 |
二、融合超越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7)伊格尔顿文化批判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
(一)研究思路 |
(二)创新点 |
第一章 伊格尔顿文化批判思想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来源 |
第一节 社会背景 |
一、资本主义社会无信仰本质愈加凸显 |
二、资本主义国家不公平政治导致恐怖邪恶现象 |
第二节 理论来源 |
一、经典马克思主义 |
二、亚里士多德幸福观 |
三、基督教神学 |
四、尼采哲学 |
五、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文化的多种涵义、张力冲突与基本关系 |
第一节 文化的多重涵义与张力冲突 |
一、文化的多重涵义与历史变迁 |
二、五种文化形式的联系冲突与两类文化之争 |
第二节 文化与外界的三组基本关系 |
一、文化与文明 |
二、文化与自然 |
三、文化与权力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伦理—政治”宣言与“异端四部曲” |
第一节 文化理论的兴衰与“伦理—政治”宣言 |
一、文化理论的兴衰 |
二、文化理论对政治的遗忘 |
三、“伦理—政治”宣言 |
第二节 恐怖:毁灭与创造的结合体 |
一、理性与欲望 |
二、律法与爱 |
三、恐怖与崇高 |
四、恐怖与绝对自由 |
五、自杀炸弹客致命的意志与两种虚无 |
第三节 悲剧的哲学复兴 |
一、悲剧与现代性 |
二、替罪羊的解体与新生 |
第四节 “邪恶”的类型、面向及根源 |
一、有无目的功用的两种邪恶 |
二、邪恶的“双重面向” |
三、“平庸的恶”与“体制性的恶” |
第五节 “上帝已死”与上帝代理者的失败 |
一、信仰与理性 |
二、启蒙理性情感想象的缺失 |
三、唯心主义“主体”企图成为“基础”的失败 |
四、浪漫主义想象的创造性与虚幻性 |
五、文化:马修·阿诺德的诗意化“基督教” |
六、“上帝已死”与上帝的隐匿存在 |
七、上帝在后现代主义时代的最终消亡和原教旨主义的勃兴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构建社会主义新文化生存方式 |
第一节 新主体的身体建构:身体唯物主义 |
一、身体与灵魂的和谐统一 |
二、解放感官 |
三、两种蜕变方式——彼此的自我实现和超人的诞生 |
第二节 新主体的意义探寻:重塑人生的意义 |
一、王尔德的“个人主义”和自我实现 |
二、在不同时代的色调对比中寻找人生的意义 |
三、幸福与爱——人生意义的归宿 |
第三节 共造社会主义共同文化 |
一、资本主义大众文化:虚假的共同文化 |
二、社会主义共同文化:民主团结与合作共造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伊格尔顿文化批判思想评价 |
第一节 伊格尔顿文化批判思想的价值 |
一、开辟了具有鲜明辩证性、政治性、实践性特征的文化批判形式 |
二、形成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成果 |
三、社会主义新文化生存方式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创新路径 |
第二节 伊格尔顿文化批判思想的理论限度 |
一、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不够坚定 |
二、对信仰的范围和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 |
第三节 伊格尔顿文化批判思想对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启示 |
一、积极汲取多种理论资源,以微观视域和宏观视域的紧密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发展 |
二、积极投身生活实践,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
三、着力破解邪恶、恐怖、虚无主义等重要现实文化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8)河南新修家谱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意义与价值 |
一 河南省民间兴起修谱热潮 |
二 家谱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社会价值 |
三 研究对象及范围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及创新 |
一 研究方法 |
二 重点难点 |
三 学术创新 |
第一章 河南新修家谱概况 |
第一节 新修家谱区域分布 |
第二节 新修家谱年代分布 |
第三节 新修家谱姓氏分布 |
第二章 河南省新修家谱编修方式 |
第一节 个人独力编修 |
第二节 群体编修 |
一 倡修家谱 |
二 成立修谱机构 |
三 筹措资金 |
四 编修印刷 |
第三章 河南省新修家谱的内容及特色 |
第一节 新修家谱的主要内容 |
一 谱序方面的内容 |
二 凡例方面的内容 |
三 图片方面的内容 |
四 世系源流方面的内容 |
五 世系图表方面的内容 |
六 人物传记方面的内容 |
第二节 新修家谱的思想特色 |
第四章 河南省新修家谱之学术及社会价值 |
第一节 极具地方史料价值 |
一 社会之沧桑变迁 |
(一)时代中个人命运的起伏变化 |
(二)乡路漫漫之变化历程 |
(三)社会医疗卫生水平之发展 |
基层山村的医疗资源紧缺 |
社会医疗卫生水平之进步 |
第二节 河南灾难之真实记录 |
一 豫西匪患 |
(一)宜阳县乡村匪患猖獗 |
(二)当地村民深受土匪残害 |
(三)各乡村建村寨以避匪患 |
(四)民国宜阳县政府软弱无力 |
(五)当地存在亦农亦匪的现象 |
二 河南灾荒 |
(一)农民受灾之真实状况 |
(二)乡村灾害之真实记录 |
(三)战乱之苦 |
第三节 为婚姻及习俗研究提供一手资料 |
一 乡村婚姻及习俗之反映 |
(一)婚姻观的转变 |
(二)乡村高价彩礼的兴起 |
(三)高价彩礼之根源 |
二 少数民族婚姻及习俗之记载 |
第四节 实录了回、汉两个民族的交往与融合 |
一 对回汉文化融合研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
二 回族民族的抗日斗争 |
第五节 新修家谱之社会价值 |
一 尊祖敬宗、敦亲睦族的社会价值。 |
二 教化子女,警励后人之主要目的。 |
三 为民立传和为国写史的观念。 |
四 海外同胞寻根问祖之心愿。 |
结语 |
附录: 河南新修家谱目录 |
一 郑州地区新修家谱 |
二 开封地区新修家谱 |
三 洛阳地区新修家谱 |
四 新乡地区新修家谱 |
五 许昌地区新修家谱 |
六 安阳地区新修家谱 |
七 商丘地区新修家谱 |
八 焦作地区新修家谱 |
九 濮阳地区新修家谱 |
十 鹤壁地区新修家谱 |
十一 周口地区新修家谱 |
十二 驻马店地区新修家谱 |
十三 平顶山地区新修家谱 |
十四三 门峡地区新修家谱 |
十五 济源地区新修家谱 |
十六 信阳地区新修家谱 |
十七 南阳地区新修家谱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9)中公教育借壳上市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0.1.1 选题背景 |
0.1.2 选题意义 |
0.2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0.2.1 主要内容 |
0.2.2 研究方法 |
0.3 创新点与不足 |
0.3.1 创新点 |
0.3.2 不足之处 |
0.4 文献综述 |
0.4.1 国外文献综述 |
0.4.2 国内文献综述 |
0.4.3 文献综述简评 |
1 中公教育借壳上市案例介绍 |
1.1 案例背景介绍 |
1.1.1 证券市场制度不断完善 |
1.1.2 相关行业法规出台 |
1.2 案例双方介绍 |
1.2.1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2.2 亚夏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1.3 中公教育借壳上市过程及方案 |
1.3.1 中公教育借壳上市过程 |
1.3.2 中公教育借壳上市方案 |
1.4 借壳上市的结果 |
2 中公教育借壳上市案例分析 |
2.1 上市过程评价 |
2.1.1 上市方式评价 |
2.1.2 上市方案评价 |
2.2 中公教育借壳上市动因分析 |
2.2.1 引入资金流,扩张公司规模 |
2.2.2 提升品牌效应,抢占市场份额 |
2.3 中公教育借壳上市的绩效分析 |
2.3.1 非财务指标分析 |
2.3.2 财务绩效分析 |
2.3.3 中公教育与行业的财务绩效比较分析 |
2.4 借壳上市风险分析 |
2.4.1 无法完成业绩对赌的风险 |
2.4.2 经营管理风险 |
2.4.3 政策风险 |
2.4.4 市场竞争风险 |
3 中公教育借壳上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1 关联交易存疑 |
3.2 资产评估估值过高,估值方法存疑 |
3.3 财务核查存隐忧 |
3.4 内部管理体系混乱,品牌形象不良 |
4 案例的启示及建议 |
4.1 前期做好充分准备 |
4.1.1 选择优质壳公司 |
4.1.2 选择合适的上市方式 |
4.1.3 选择有利于企业上市的时机 |
4.2 中期持续跟进 |
4.2.1 选择多种方法进行合理估值 |
4.2.2 信息披露及时完整 |
4.2.3 及时调整交易方案 |
4.3 后期注重整合规划 |
4.3.1 调整发展战略 |
4.3.2 注重公司主营业务发展 |
4.3.3 打造品牌效应,维持良好企业形象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层干部人事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改革探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价值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价值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一、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
二、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三节 论文框架、研究方法和问题与不足 |
一、论文框架 |
二、研究方法 |
三、所遇问题 |
四、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干部 |
二、基层干部 |
三、干部人事制度 |
第二节 理论依据及主体框架 |
一、宏观层面:马克思主义干部学说 |
二、微观和中观层面:制度变迁理论 |
三、搭建理论依据与主体架构的桥梁 |
第二章 政治现代化、基层治理与干部行为模式 |
第一节 现代化进程下的基层治理结构 |
一、基层权威结构的历时嬗变 |
二、基层社会规则及其运行逻辑 |
三、基层政权结构与治理形态 |
第二节 基层干部的行为动机及其模式 |
一、关于人性的三种理论假设 |
二、“情境理性”:基层干部的人性假设 |
第三节 压力型体制与干部行为逻辑 |
一、数量化的任务分解机制 |
二、指标化的责任考评体制 |
第三章 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 |
第一节 传统吏治思想及其扬弃 |
一、尊重人才,选贤任能 |
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
三、注重基层,历练培养 |
四、加强考核,严格监管 |
五、廉洁奉公,节操自爱 |
第二节 制度建设的探索历程 |
一、初创阶段:解放思想,破旧立新 |
二、探索阶段:打牢基础,破冰前行 |
三、改革阶段:积极探索,深化前行 |
四、“新时代”:建章立制,全面发展 |
第三节 基本经验及其启示 |
一、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
二、秉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 |
三、强化理论武装和基层历练 |
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 |
第四章 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现实困境 |
第一节 正式制度下政策体系供给不足 |
一、制度缺位有待完善 |
二、制度衔接有待加强 |
三、制度理念有待提升 |
第二节 社会“情境”下非正式制度约束失衡 |
一、传统文化下的“官本位”倾向 |
二、“熟人社会”下的说情打招呼 |
三、思想观念局限下的“为官不为” |
四、政绩观错位下的形式主义作祟 |
第三节 制度执行不力与实施机制不畅 |
一、选拔任用精准度不高 |
二、教育培养针对性不足 |
三、管理监督系统性不够 |
四、激励约束实效性不强 |
第四节 制度改革存在路径依赖 |
一、观念障碍:非制度化因素的消极影响 |
二、体制障碍:传统体制惯性导致改革“迟滞” |
三、组织行为障碍:党委及组织部门错位缺位 |
四、机制障碍:缺乏吐故纳新的保障机制 |
第五章 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路径探索 |
第一节 总体设想:“科学合理、简便易行、有效管用” |
一、涵盖选育管用四个方面 |
二、“科学合理、简便易行、有效管用”是关键 |
三、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是目标任务 |
第二节 选拔任用:提高精准度 |
一、考实政治素质,注重群众公论 |
二、完善考核评价,加强实绩考量 |
三、开展谈心谈话,强化分析研判 |
四、细化完善机制,健全过程保障 |
第三节 教育培养:提升能力素质 |
一、分层分类分级推进培训 |
二、完善学习培养系统方案 |
三、强化基层一线实践历练 |
第四节 管理监督:严格执纪监督 |
一、严格遵守监管原则 |
二、细化层级管理规定 |
三、实施立体监管制度 |
四、完善宽严相济体系 |
五、正确处理各项关系 |
第五节 激励约束:促进担当作为 |
一、健全考核激励制度 |
二、推进职务职级并行 |
三、完善身心关爱机制 |
结语:通往现代干部人事管理之路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四、与时俱进的李永新(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公教育借壳亚夏汽车财务效应研究[D]. 宋嘉慧. 南华大学, 2021
- [2]中公教育借壳上市的绩效研究[D]. 吴苹丽. 江西理工大学, 2021
- [3]习近平新时代强军思想研究[D]. 宋文迪. 华东交通大学, 2021
- [4]中公教育借壳上市财务绩效研究[D]. 周玉竹.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5]中公教育借壳上市的动因及绩效研究[D]. 庞焱丹. 广西财经学院, 2020
- [6]论动画作品中的互文性表达[D]. 王玥.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2)
- [7]伊格尔顿文化批判思想研究[D]. 郑帅.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8]河南新修家谱初探[D]. 高文豪. 郑州大学, 2020(08)
- [9]中公教育借壳上市案例研究[D]. 张瑜. 辽宁大学, 2020(01)
- [10]基层干部人事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改革探论[D]. 谢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