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澳大利亚4~5岁幼儿人格特征的跨文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澳大利亚论文,中国论文,人格论文,跨文化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07)03—0076—05
1 前言
近年来,研究者在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中发现明显的文化差异。如杨丽珠等[1] 在中国和美国幼儿的游戏类型的研究中发现,中国幼儿更多做合作游戏,表现出群体意识;相反,美国幼儿更多做个体、平行游戏,表现出个体意识。中美幼儿游戏类型的差异反映了两个文化主流价值观的不同。
在跨文化研究中,许多研究者使用文化范式预测和解释人的行为和人格特征。其中极具影响的就有集体主义/个人主义[2,3] 理论范式。研究试图以该范式比较中澳幼儿人格特征形成的文化变量。
文化心理学者和文化人类学者认为东方文化是集体主义文化,它的特点是个人目标要服从于集体目标。中国文化建立在儒家传统的体系上,重视和谐,一致性和社会等级秩序,在教育中强调孩子服从,谦虚和学业成就。许多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被试在心理过程的许多方面都具有集体主义文化的特点(或称为相互依存等)[4]。
澳大利亚和欧美等西方文化被认为是个人主义文化。它的特点是将个人目标置于集体目标之上。澳大利亚文化注重独立,在跨文化研究中个人主义得分仅次于美国,名列第二位[5]。相应的,一些跨文化研究也发现澳大利亚被试具有与个人主义文化(或称为独立等)一致的心理特征[6]。
文化不同,心理特点也有所不同。在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研究发现,人们表现出较低的进攻性[7];在情感表达方面,他们更多他人中心(other-focused)的情感体验,如同情、共感和羞愧感[8];在对幸福感受方面,他们体验相互依存的感情(如:友好)时更多地感受到幸福。幼儿养育实践也反映了集体主义的特征,例如父母更重视培养孩子服从的性格[9]。与之相对,在西方个人主义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研究发现,他们表现出更高的进攻性,他们更多体验或表达自我中心(ego-focused)的情感,如幸福或愤怒,在经历独立的情感(如:骄傲)时更多地感受到幸福。另外,在幼儿养育实践中也更多的强调独立性的发展。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进行幼儿人格综合的跨文化研究。文章就中国和澳大利亚4~5岁幼儿人格的四维度11种特质进行跨文化研究,试图用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理论范式解释两种文化背景下的幼儿人格形成的特征。
研究假设:1)中国幼儿在坚持自制,同情利他,羞愧内疚等特质上得分高,而在敏感焦虑上得分低,与集体主义文化一致;2)澳大利亚幼儿在独立进取,开朗活泼等特质上得分高,在攻击反抗特质上得分低,与个人主义文化一致。
2 方法
2.1 被试
随机抽取来自中国大连市四所幼儿园4~5岁715名幼儿中的80名幼儿(男:45名,女:35名;平均年龄:4.68岁,教师5名)。随机抽取来自西澳大利亚洲帕思市(Perth)两所公立小学的幼儿园和学前班80名4~5岁幼儿(男:38名,女:42名;平均年龄:4.7岁,教师及教师助理各6名)。中国幼儿均
出生于中国,澳大利亚幼儿均出生于澳大利亚。大连和帕思都是中型沿海城市。
2.2 材料
幼儿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10]是在长期研究基础上开发的,能比较全面表现正常幼儿人格发展规律。其使用自然语言,对中国十个省市近万个样本采用开放式问卷、理论分析等方法编制出幼儿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并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在其他国家(如新加坡、日本、美国)也曾使用,认为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它由四维度11种特质构成,四个维度是:智能特征,认真自控,情绪性,亲社会性。11种特质是聪慧性,独立进取,认真尽责,攻击反抗,坚持自制,开朗活泼,敏感焦虑,激烈执拗,同情利他,合群性和羞愧内疚等(其中攻击反抗,敏感焦虑和激烈执拗三个特质的项目是反转项目)。
2.3 研究程序
2.3.1 回译和内容效度检验
首先由在澳大利亚墨道克大学(Murdoch University)长期工作、精通中英两语的译者将中文的“幼儿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译成英文,然后由另一名在该大学留学的译者将英文译成中文。研究者将回译后的中文与中文原文比较,找出内容有出入的项目并与两位译者进行探讨和修改,直至三人一致认为英文与中文原文的含义和表达方式相同,由此获得45个项目的英文问卷。
为了避免文化原因引起的歧义,墨道克大学心理学系的一名跨文化心理学者,西澳大学心理学系的两名发展心理学者和帕思学前校两名教师对英文项目进行了检验。调整了3个项目使其与澳大利亚教师的感觉一致。同时,删除了5个项目。在澳大利亚幼儿园活动中不存在或理解上有异而被删除。如,他/她值日时负责任(认真尽责)等。删除项目并不影响原问卷的特质数目。由此得到了40个项目的澳大利亚版幼儿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相应的,将中国版问卷45个项目中的5个项目删除,使中澳问卷数目和内容完全一致。
2.3.2 步骤
在墨道克大学研究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该研究计划后,研究者将附上问卷,校长、教师和家长同意书的信件邮寄给帕斯公立小学的校长请求协助。在校长、教师和家长三方签字同意后,研究者向教师和助理说明问卷回答方法。
研究者将问卷送交教师和助理,请她们分别对80名幼儿行为出现的频率从“从不”到“总是”5等级匿名评定。在初评三周后,教师对其中59名幼儿再评定。在最初分发问卷一个月后,研究者从教师和助理手中收回所有问卷。
2.3.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澳大利亚样本的问卷信度和效度
使用Alpha系数,再测信度和评分者信度作为检验问卷信度的指标,结果发现总体问卷的一致性信度0.8439,总体再测信度为0.832,总体评分者信度为0.608,表明问卷的可信性。
问卷除经专家审订,具有内容效度外,还使用问卷的总分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来测量问卷的内容效度,见表1。
表1 各分量表之间及与问卷总分的相关
智能特征
认真自控
情绪性亲社会性
认真自控0.485**
情绪性 0.455**0.235*
亲社会性0.439**0.480**0.194
问卷总分0.801**0.824**0.577**0.704**
表1的结果表明,问卷总分和4个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1),4个分量表之间的相关除了情绪性和亲社会性之间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之外,其余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表明问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因此可以在澳大利亚幼儿中使用。
3.2 中澳两国幼儿人格特征比较
3.2.1 中澳幼儿人格四维度差异的t检验
为验证中澳两国幼儿在四个维度上差异的有效性,对数据进行了t检验,见表2。
表2的结果表明,中国幼儿在智能特征,认真自控和亲社会性上得分高于澳大利亚幼儿,在情绪性上得分低于澳大利亚幼儿。
3.2.2 中澳幼儿人格11种特质差异的多元方差分析
为验证中澳幼儿在11种特质上差异的有效性,以文化为自变量,两国幼儿在11种特质上的得分为因变量,对数据进行多元方差分析,见表3。
对中澳两国幼儿人格问卷的得分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发现Wilks’λ=0.138(F=83.711,p<0.001),说明中澳幼儿人格问卷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问卷11种特质中的9种特质上存在差异。中国幼儿在聪慧性,认真尽责,坚持自制,同情利他,羞愧内疚特质上得分高于澳大利亚幼儿;澳大利亚幼儿在独立进取,开朗活泼,敏感焦虑和激烈执拗特质上得分高于中国幼儿;在攻击反抗和合群性上没有差异。结果表明,幼儿人格特征的形成与文化价值观有关。
4 讨论
4.1 智能特征
智能特征包括聪慧性和独立进取两种特质。其中聪慧性,中国幼儿得分高于澳大利亚幼儿。这个结果也许与儒家文化注重文化知识和经验的获得有关。在独立进取上,澳大利亚幼儿得分较高,这与个人主义文化提倡的自我依靠等信念一致。许多澳大利亚家长认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独特的意愿和个性,因此通常不替孩子做决定,而是要使孩子感到自己就是主人。这反映了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4.2 认真自控
认真自控包括了认真尽责,坚持自制和攻击反抗三种特质,反映了控制自身愿望和行为,为他人着想并顺应众人需要的集体主义的特征。它是中国幼儿教育中非常注重的人格品质。中国幼儿总分比澳大利亚幼儿更高。
中国幼儿在认真尽责和坚持自制上得分高,但是在攻击反抗上两个文化没有显著差异。中国幼儿在认真尽责上得分高于澳大利亚幼儿,与幼儿教育有关。中国教师特意安排一些幼儿力所能及的工作如值日来培养幼儿的责任心。相反,澳大利亚幼儿通常鼓励自己管理,他们没有值日生,生活中必要的部分除了由教师助理负责以外,义务献工的母亲们也帮忙照顾,中国幼儿园教育更注重培养负责任的品质。坚持自制表现出的服从管理,易于管教具有集体主义的特征,与预期的文化价值观一致,中国幼儿在这种特质上发展较好。
与预期不一致的是攻击反抗。研究假设集体主义文化崇尚和谐一致,因此中国幼儿更少表现出攻击反抗的特征,但是结果并没有支持这个假设。这也与以往的跨文化研究结果不一致[11,12]。以往研究的结果无一例外地发现个人主义文化中的美国幼儿更加具有进攻性。如果理论假设和实证研究都支持个人主义文化的幼儿更有攻击性,为什么在中澳之间没有发现差异呢?这也许与文化模型更精细的维度分类有关。近年,学者们将个人主义划分为立体的和水平的个人主义[13]。美国是立体的个人主义文化,强调独立和竞争;澳大利亚是水平的个人主义文化,在强调独立的同时,也注重合作。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在美国被试中得出的个人主义文化更有攻击性这样的结果并不适用于澳大利亚文化。确实,以往的研究发现,与澳大利亚同属水平的个人主义文化的瑞典幼儿比美国幼儿更少攻击性[14]。这说明使用两个维度的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理论范式进行跨文化研究存在着不足,有必要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
4.3 情绪性
澳大利亚幼儿在情绪性维度和它包含的活泼开朗、敏感焦虑和激烈执拗三种特质上得分都高于中国幼儿,表明澳大利亚幼儿在情绪性各个方面的发展比中国幼儿好。以往研究发现个人主义文化的人们主观幸福感程度更高[15],个人主义文化的幼儿比集体主义文化的幼儿存在更少的情绪问题[16]。研究结果支持了以往研究的结论。
文化在情绪体验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7]。活泼开朗是一种更具有个人主义文化特点的情感,因为它表达了个体内部的属性,是一种自我中心(ego-focused)的情绪体验,澳大利亚幼儿得分高与其文化价值观一致。相反,敏感焦虑则是他人中心(other-focused)的情感,反映了对他人评价敏感,在意别人意见的倾向,具有集体主义特点。以往研究也发现集体主义文化(如埃及)的幼儿比个人主义文化(如美国)的幼儿显示更高程度的焦虑情绪[18]。研究结果与其一致。在情绪性维度上另一种特质是激烈执拗。与澳大利亚幼儿相比,中国幼儿更加激烈执拗。这也许是因为中国被试是独生子,父母宠爱有加,因此比较任性。总之,文化不同,幼儿在情绪的感受和表现上也不相同,文化因素影响着幼儿情绪体验。
4.4 亲社会性
亲社会性测量的是人格心理的特殊表现——品德,是人格中具有道德价值的核心成分。品德的培养是中国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追求和谐一致理念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要求,具有集体主义的特点。与文化特质一致,中国幼儿在这个维度上的得分较高。
该维度包含了三种特质羞愧内疚,同情利他和合群性。中国幼儿在前两种得分显著高于澳大利亚幼儿,后一种特质上没有差异。羞愧内疚指违规被教师批评后感到难为情,同情利他则是关心同情和安慰不快乐的同伴,这些特点都体现了与他人相互联系的情感,是他人中心性的。中国幼儿在集体主义特质上发展较好,体现了文化在幼儿人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另外合群性,数据没有明显差异,这可能与水平的个人主义文化也注重合作有关,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通过对中国大连和澳大利亚帕思4~5岁幼儿人格的跨文化研究发现,两国幼儿的人格形成特征有异同,其差异主要是形成社会主流文化核心的价值观念——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有别所致。正如傅维利教授所指出的那样,作为一个国家主流文化核心成分的价值观念是沉淀在人们深层心理结构中的价值取向和心理倾向等,它弥漫于整个社会中,渗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影响人们所有的选择和行为准则[19]。这种价值观念的差异渗透到家庭、幼儿园,从而导致两国幼儿人格发展的差异。生活在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中国幼儿人格特征更具有集体主义特征如坚持自制,同情利他,羞愧内疚和敏感焦虑;而成长于个人主义文化中的澳大利亚幼儿人格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主义特征如独立进取和开朗活泼;这对于愈来愈深刻的全球多元化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 结论
5.1 幼儿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在澳大利亚文化中也具有可以接受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中澳跨文化研究。
5.2 中国幼儿在智能特征、认真自控和亲社会性三维度上优于澳大利亚幼儿,澳大利亚幼儿在情绪性维度上优于中国幼儿。
5.3 中国幼儿在坚持自制、羞愧内疚、同情利他特质上优于澳大利亚幼儿,在敏感焦虑上不如澳大利亚幼儿;澳大利亚幼儿在独立进取和开朗活泼上优于中国幼儿。表明中国幼儿人格具有集体主义文化倾向,澳大利亚幼儿人格具有个人主义文化倾向,幼儿人格形成受文化特质的影响。
5.4 应该加强对幼儿独立进取能力的培养和健康情感的陶冶。